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毅「憲法」說 北京忙降溫
2016/02/29 19:03:55瀏覽99|回應0|推薦2

2016-02-29 〔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廿五日在美國CSIS(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就未來兩岸關係提出「憲法憲政」說,也罕見未提「九二共識」,引發台灣高度關注,總統府前天並發出新聞稿,強調這是對「中華民國憲法」存在事實的認知。但台灣出現的樂觀解讀,引起北京關注。據了解,北京方面已要求包括港澳在內的媒體,冷處理台灣輿論各種反應與解讀。

台灣樂觀解讀 中方要求媒體冷處理

    廿五日以來,包括中國官媒、港澳媒,確實對台灣的輿論與解讀,隻字不提。中國官方學者,前天也公開發表評論文章,兩岸人士指出,澄清意味濃厚。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長期深入研究兩岸問題的學者郭正亮認為,北京立場其實沒變,王毅的說法不能過度樂觀解讀,我方不能自我感覺良好。

    郭指出,20119月,CSIS研究員葛來儀就曾轉述與當時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的閉門談話,指「若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中方可討論某種『新理解』可能性」。郭正亮強調,北京很清楚,九二共識是國共兩黨的共識,民共兩黨可另尋新的兩岸論述,本來就不是今天才有的立場,台灣社會不需要如獲至寶,過度樂觀解讀。

    至於馬政府解讀為「這是對中華民國憲法存在事實的認知」,郭正亮認為,這完全是自我感覺良好,只聽自己愛聽的部分,但王毅說法的前後脈絡,完全沒有同等看待兩岸憲法、兩岸領導人的用意。郭認為,王毅只是在「兩岸同屬一中」底線上,劃上所謂的「一中憲法」新底線,也有提早向美國撇清兩岸發生僵局的責任。北京透過王毅,從被動化為主動,搶奪「維持現狀」詮釋權,把未來民進黨政府圈限在「一中憲法」裡,搶先界定脫離一中憲法就是破壞現狀,北京動一動身子,看來好像退讓,其實依然站在原地,不能錯誤解讀。

「一中」與「一中一台」之爭

2016-02-29記者彭顯鈞/特稿

    中國外長王毅提出「看似新穎」的立場,時間、地點都有含意。「似退實進」的步數,我方毋須惡意解讀,也不必過度善意看待,而應真實解讀。北京對台策略,背後始終有一個脈絡,不能不搞清楚。兩千年以前,還有二○○八年至今,北京對國民黨政府,玩的是「一中之爭」,爭奪中國正統,堅決否定中華民國存在,不允「表述中華民國」,毫無鬆動退讓。兩千年至二○○八年,北京為何接受採用「九二共識」?為的就是包裝民進黨政府不願接受的「一中原則」,擔心的就是台灣從此脫離中國,對台策略轉變為「一中一台」之爭。

    眼看蔡英文政府即將上台,中共果然是「實事求是」的務實主義者,又從「一中之爭」拉回到「一中一台之爭」。破天荒講出「憲政憲法」,這與默認中華民國體制毫無關係。透過王毅之口,北京的策略是拿中華民國的「一中」,綁住蔡英文政府不能跳出「一中架構」,北京的憂慮,依然是台灣從此脫離中國。

    沒搞清楚這一點,輕易把王毅的說法解讀為樂觀、善意,不僅背離事實,北京也感到錯愕。尤其,馬政府自作多情正面解讀,最是敗筆;剛好印證,過去八年中國否定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拆穿「各自表述」的謊言。王毅看似彈性退讓的說詞,其中隱藏著主動出擊的用意。九二共識本是「一中原則」的包裝紙,捨九二共識直取「憲法一中」,這是捨末而逐本。

    再者,直稱「他們的憲法」,意在拆解蔡英文提出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把「憲政體制」範圍壓縮至「憲法」,由大變小排除模糊空間,看似呼應,實則搶先設定框架,這是「從敵人規則裡再設定規則」的慣用伎倆。九二共識本來就不是重點,更不是什麼「交通規則」,關鍵是「一中原則」,核心問題在於:台灣是不是中國一部分。

    只要台灣依據憲法接受「同屬一中」,等於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也就解除了北京對台灣脫離中國的最大憂慮。王毅說了真話,「並不關心誰在台灣執政」,道理在此。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4839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