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29 10:59:07瀏覽261|回應0|推薦0 | |
作者:故事 2015-08-04 一八九五年日本領臺之後,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掌控這座島嶼── 這座島上,各處都還有武裝反抗的人民,即便拿著竹竿和菜刀也要繼續抵抗,日軍越往南部推進,戰況越為激烈。除了最早來臺的近衛師團外,又加派軍團來臺鎮壓,長達五個月的乙未戰爭,最後以臺灣百姓的慘烈犧牲告終。不過,事情卻沒有因此結束。 出於統治的需要,臺灣總督府將修建「鐵路」視為治理臺灣的首要任務。從一八九九年,日本開始進行臺灣縱貫鐵路的修築,北起基隆,南至打狗,由長谷川謹介擔任總工程師。這條縱貫鐵路歷經九年的修築,終於在一九○八年四月二十日正式開通。 為了宣傳這條全新打造的縱貫線,總督府在現今臺北車站對面新光三越百貨的位置,興建當時最豪華的「臺灣鐵道旅館」,並且在十月二十四日於臺中公園舉辦了盛大的「縱貫鐵路全通式」。縱貫線的誕生,象徵著帝國權力利用了新的現代技術,控制著這座新取得的島嶼。 談到臺灣的鐵路歷史,過去的教科書總是說,清代臺灣巡撫劉銘傳修築了第一條鐵路,是臺灣現代化之父。不過,劉銘傳當初修建的鐵路,只有基隆到新竹一段,而且施工品質不佳,幾乎難以使用。直到日治時期日本,鐵路才真正在臺灣的歷史上扮演了實質的重要地位。除了縱貫線,總督府也興建了宜蘭線,並著手進行臺東線(花蓮到臺東)的修築。 在修築臺東線之際,平地的反日勢力大多已平定,日本準備要將統治勢力,從清帝國原先控制的「淺山」延伸至「深山」,並對原住民進行武力鎮壓。這也就是臺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五年理蕃計畫」。佐久間甚至還曾經親自出馬,參與讓原住民死傷慘烈的「太魯閣征戰」中。【佐久間左馬太(1844-1915),曾於1874年攻打臺灣牡丹社,後於日治時期單任第5任臺灣總督。】在實施了兩次「五年理蕃計畫」之後,一九一五年,總督府正式宣告山區反日勢力平定,只是他們的強力鎮壓,卻埋下了十五年後「霧社事件」的因子。 不過,儘管鎮壓了原住民,臺東線的修築還是面臨很大困難,遠遠超過總督府的想像。首先,花東地區的地質形態各異,很難搭建鐵路。其次,勞力嚴重缺乏,而且人力管理不易,再加上花東地區衛生狀況險惡,許多日本技師染病亡故。臺東線鐵路第一期工程(花蓮至玉里),在一九一六年完工,十年之後,玉里至里啟(今天的關山)才完工,終於可以從花蓮直抵臺東。 日本人建造鐵路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利用臺灣的資源,實施經濟剝削。而其中,最大宗的物產就是甘蔗,當時糖廠鐵路網遍佈西部平原,日本強迫臺灣人配合糖廠低價收購政策,壓榨臺灣人的勞力與物資,因此有諺語:「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說來諷刺,臺灣東西有中央山脈阻隔,南北又受東西向溪流橫斷,交通不便,因此很難相互聯絡。殖民者因為統治的需要而打造了鐵路,反倒讓住民之間更容易互通有無,進行物資的交換或是訊息的流通。 換句話說,鐵路的完成對於臺灣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因為鐵路的四通八達,加速了日本對於臺灣的殖民剝削,帶給臺灣農民極大的苦痛;也因為新式運輸帶來的便利,不僅讓住民受惠,也隱然推動臺灣人民發展為一個整體。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