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吳惠林:中國經濟的崛起與崩壞(5)
2018/09/28 18:24:00瀏覽263|回應0|推薦0

20180907

中國實施共產制度,其揭櫫的最終目的,在於徹底地消除階級分歧,但極其諷刺的是,世界上絕少有像中國那樣階級分明的社會。人數眾多的官僚(幹部)在共產制度下,薪水高、利益多、生活舒服,這些既得利益分子害怕制度改革會改變現存的等級權利界定,終而使其優勢條件消失,因而一定扯改革的後腿。不過,經過最初幾年的變化之後,中國的生存規則循著下面三個層面急速改變。

第一,詮釋、追隨「正確思想路線」的幹部競爭準則已被削弱,於是幹部們倘若仍繼續維持原狀,便必定要付出較大的代價。政治本領將會帶來較少的利益,而且由於準則的改變,將使幹部們是否依然擁有競爭優勢變成疑問,即使他們仍然保存若干的競爭優勢,也並不足以保證他們可以維持當前偏高的實際收入。

第二,當前幹部的高水平實際收入,部分是毛政權遺留下來的現象,在新政權下,個別幹部仍得以維持過去的收入,主要是體恤這些新近「平反」的官員,在過去長期以來吃了太多苦頭,但這些維持高收入的理由,不久亦將消失。就算這些準則保持不變,假以時日,競爭亦將使由政治本領所造成的利得差距,大為削減。

第三,現代化計畫令人對生產力有新的體驗,在毛政權下,生產力完全不以消費者的喜好來評定。如今,追求物質享受已不再是罪行。政府對外匯需求甚殷,甚至以賺取外匯的表現,作為評估一些工廠的準則,因此,愈來愈多幹部的實際身分,已和資本主義下的公司經理無甚分別,而考核他們工作表現的準則也相差不遠。

由以上之分析,可以得知中國制度改革所要支付的代價急速下降。一方面一般老百姓獲取訊息所要付出的費用已減輕。另一方面,在中共領導者的堅持門戶開放、政治穩定,以及增加生產下,遊戲的規則已被修訂了,連帶使誘導特權階級去接受改革的成本也下跌。由於共產制度運作的交易成本極大,而改革所需的交易成本下降,因此,張五常推斷,中共將會接納一種近似私產的產權結構。至少,勞工、生產工具、機器、建築物,甚至土地,將會有若干程度的私有使用權和轉讓權。

上面的推論結果,是在中共領導者堅持門戶開放政策的前提下所得出的,如果此一前提不存在,那將如何呢?其實,這也是大家所關心的未來中國政權轉移後的政治領導問題,對於這個關鍵問題,張五常認為,若中國是要實行現代化的話,那是不會把門戶關起來的。堵塞大門將會粉碎現代化計畫,成千上萬的海外留學生將拒絕返回,為遊客而建的酒店工程將會停工;外資將會撤出;進一步的合約談判也將終止;作家及翻譯家們亦會因殷鑑未遠,而紛紛設法掩護自己。一九五七年後期,毛澤東掀起詩意盎然的「百花齊放」運動,不久即將那些敢言者打成走資派,狠狠懲罰,而黑暗時代也於焉開始。鄧小平更進一步的讓「千花」齊放,若鄧小平或其繼任者再學毛澤東的榜樣,再來一次一百八十度轉變,另一場更大的災禍焉不產生?

另一篇文章裡,張五常再以下面五個理由,推斷中國不會回走「重開大鍋飯,鞏固鐵飯碗,增加階級特權鬥爭的老路」

一、大部分的農民與耕地都有了包乾合約,走回頭路就要解約,政府要失信於民,解約將有引起暴動的可能性暫且不談,大饑荒是不可免的;

二、中國的市場雖仍受到多種管制,但稍具規模的市場卻已被推動了,這股力量大得驚人,決非禁止黑市的口號所能壓制的,中國是否有足夠的不貪污幹部去壓制被推動了的市場,令人懷疑;

三、外資在中國施展了競爭壓力,也助長了不少為外客而設的服務及供應,中國沒有充足的資金來以正當途徑解散外資,而若強行取奪,有誰會再與之協商呢?

四、外間的訊息在中國已有立足之地,若要再加強「思想改造」,舊有的口號不管用,新的有效口號難以發明;

五、中國人民的生活是有了改變,要他們放棄既得的利益,可能要比幹部們放棄特權更難。

以上五點中的任何一點都難以單獨壓制,遑論全部回轉,因而走回頭路是很難了,既然無法再回頭,那向前走會是什麼途徑呢?是走到近乎私產,張五常早已認為極有可能走到「印度之路」,即:增加分類管制,讓幹部們各據一官,劃分固定的貪污權利,為什麼會這樣呢?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16805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