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吳惠林:中國經濟的崛起與崩壞(2)
2018/09/28 18:04:00瀏覽241|回應0|推薦0

20180905

在國民黨統治下的一九四六到一九四八年的中國大陸,是一個紛亂的時期,也是一個戰亂後無法無天的時期,是一個貪污到令人無法置信的時期,也是一個資本大量撤離中國的時期。所以,當共產黨席捲中國大陸後,要改善它所承襲的爛攤子,是相對容易的。一九四九到一九五七年短暫的八年,被稱為「充滿希望的時期」,在這八年中,經濟有進展。

在二次大戰和國民黨統治時期至一九四八年止,張五常都在中國上學,當他在一九五七年再回中國探訪時,發覺一般人的生活過得比較好些:糧食供應改善了,規律和秩序的重新恢復,咖啡店每日開門營業八小時,路邊的食物攤販在晚上繼續營業,公園潔淨,任何人都可隨便進出「友誼商店」(販賣中國大陸最優良產品的商店,這些產品在其他商店買不到,原本只開放給中國、港澳居民以外的外國人,藉以吸收外匯),輪購的人龍較短,價錢也較低。

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七年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較一九四六到一九四八年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人民經濟生活雖好得多,事實上仍遠不及香港、日本,較美國和加拿大相去更遠。但對中國人民而言,卻已是「好景」。共產黨將一九四六到一九四八年蔣介石當權時代的中國,形容為資本主義的典型例子,以致資本主義在中國被污名化,實際上那是「假的資本主義」(Pseudo-Capitalism),但此一認知卻在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人腦中幾近生根。當一九五八年毛澤東開始大躍進運動,將中國搞得成為人間煉獄之後,中國人還以一九四九到一九五七年的「好年頭」跟實施共產主義連接起來,認為「假若在八年間便得到那樣的成績,如果不是有大躍進的重大錯誤,誰能預料今天的中國生活水平會有多高?」他們回憶起「資本主義」失敗得多麼可怕,「共產主義」成功得多麼迅速,於是相信「以一九五七年為起點,重新上路」。該段美好的生活之經驗,也讓中國人難以放棄共產主義,加深制度改革的困難。

大躍進運動從一九五八年開始,接著是一九六六年席捲中國動盪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在這二十年中,一切可能被稱為「資本主義」的東西,都被前所未有的殘酷手段徹底剷除,人民被迫學習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尤其是毛澤東本身的學說。其間令人顫慄的事件,罄竹難書。張五常舉出了幾項:兩位世界級的乒乓球運動員,因為被指控犯了發揮資本主義技巧的罪,被迫自殺;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或採用傳統的名稱來稱呼當時公有化的東西,也招致牢獄之災;醫生和教授,被逐至農村拔野草;學校的物理課,包括了鋤坑和養豬的粗活。文革期間,僅出版極少的非政治性書籍,而毛澤東的小紅書,據說銷量比《聖經》在歷史上的經銷量還多,能背誦幾條毛語錄或在社交場合裡一開始便各自背誦一連串的政治口號,不只是明智策略,而且更是保命的一種方式。人民公社的實施,一窮二白的慘狀難以用筆墨形容。

不論以何種標準來衡量,文化大革命都是一場徹底的革命,對中國傳統文化徹底顛覆。不但孔子備受攻訐,任何姓孔的人也遭殃,三反、五反和紅衛兵的大肆破壞,大浩劫都不足以形容。一個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具悠久文化歷史的民族,竟遭受如此的摧殘蹂躪。一個以刻苦耐勞聞名的民族,一個聰明、熱情、具有進取心的民族,竟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間淪落到奄奄一息的地步。經過洗腦摧殘之後的中國一般人民的態度,是由施行共產主義的制度促成的。在此種制度下,報酬不計工作的貢獻,法律鼓勵工人睡午覺,二十年來只印政治書籍,說了無心之失的話或表達新意見都可能招來橫禍。

四、一九七八年底「放權讓利」改革

眼看就要萬劫不復,鄧小平乃在一九七八年底進行「放權讓利」的制度改革,但到一九七九年情況還依舊,張五常在那年到廣州,在住的酒店裡,見到兩個女工,每天都在幾百方呎大小的地上掃樹葉,這是她們的全職工作。同時,修補牆上的一個小洞需要三個人,一個人拿著一盤灰泥,另一個人將灰泥往洞裡塗,第三個人則在一旁指著那個洞。早餐的供應,只有一小時,但半小時之後已沒人工作,二十多個年輕的女服務員,聚集在餐廳的一角,任意閒聊。

張五常在一九七九年那次旅程中,特別舉出兩件事來說明閉關自守的後果。一是他帶了一具價格便宜、能夠顯示時間與日期的小型日本計算機。無論大專學生或教員,都對其功能大感詫異,不相信外面世界甚至兒童玩具也能像那個計算機般先進;二是一位土木工程師聲稱他知道有關送大陸學生到美國念書的手續,但他所提供的資料都與事實完全不符,而張教授更發現,即使在廣州的高級官員,對簽證與護照的分別也不清楚。他的結論是:中國大陸的現代化不管走哪條路,都會遇上一個極大的障礙。以其他國家標準來衡量,整個大陸也找不到幾個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下,稱得上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結果就出現一群散漫的勞動人口和無知的官僚。也就是說,大陸在科技和知識資源上,徹底破產,這方面所造成的障礙,較外資外匯不足的問題嚴重得多。

不過,自一九七六年毛澤東去世和打倒四人幫後,大陸的鐘擺開始有力地回擺。較自由的趨向毋庸置疑。旅客較容易前往大陸參觀、移民出口也放寬,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年間,約有五千人到美國留學。大陸重開門戶後,也迎接外國思想,自由經濟的著作陸續翻成中文,只不過是,在每本譯本的序言中,都有一段文字指出,這些都是應受抨擊的著作,導言中也通常引用毛澤東的話,指出應該看看資本主義的醜惡思想,才更能體會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總之,在「放權讓利」改革大旗下,開放鐵幕不再封閉,但制度變革的實際工作卻異常艱鉅、困難,鄧小平就聲稱是「摸著石頭過河」,而由「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的說詞,可知雖無明確的規畫,但漸進改革開放應可確定。在檢視放權讓利、改革開放的實際情況之前,有必要先看制度改革的核心理論──產權。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16804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