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追憶張愛玲那蒼涼的手勢
2009/03/08 18:28:25瀏覽1130|回應1|推薦52

   張愛玲已逝世多年,但是最近再度成為發燒話題,因為皇冠出版社推出她從未發表過的自傳體小說《小團圓》,卻引發文壇上的爭論。張小虹在聯合報上發文撻伐皇冠出版社,擅自將張愛玲生前並未同意的遺作加以發表;我的友人也跟進讉責皇冠,同時發起拒買、拒看運動。

 身為一位張愛玲的書迷,我還不確定我是否會去買來看。不過,卻也勾起我對張愛玲的記憶,那是有一次我寄宿友人家,我在餐桌上看到一本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全集《傳奇,於是隨手翻閱,沒想到竟然就在昏黃的燈光中,就此掉入了張愛玲所編織的文字魔帳中。

   在我書架上那少的可憐的藏書中,在最顯眼處有一排張愛玲的著作,包括半生綠》、《對照記》、《張看》及《紅樓夢魘》等;還有,應該是流落姐姐家中的《傳奇》、《流言》、《惘然記》及《秧歌》等。雖然我也看張愛玲的中長篇小說,但是我卻獨衷她的短篇小說,像是金鎖記》、《傾國傾城》及《紅玫瑰與白玫瑰》等。

   儘管張愛玲有很多的小說都被翻拍成電影,例如金鎖記》翻拍成的《怨女》或是《色戒》,我都不喜歡,除了沒有那位演員可以完全演繹她書中女主角的性格外,還有,就是張愛玲的故事精簡一氣呵成,然而電影卻過於鋪陳,讓人覺得拖泥帶水不乾脆。

   張愛玲的小說,最經典的應該是那篇《愛》,尤其是那段「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更是令人驚艷。第一次讀到這篇作品,我即很訝異原來短短幾百個字,竟可以成就如此一篇耐人尋味的小說。

    還有,張愛玲在「金鎖記」的開場白,「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也讓我在多年前造訪上海時,第一要務就是追尋張愛玲當初在上海住的地方,希望能看到她住的陽台以及從陽台望見的月亮,似乎想藉著共享同一輪明月,拉近我與心目中偶像的距離。

   張愛玲在《傳奇》再版的自序中的名言:「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這句話也一直深植我心,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我是永遠無法體會她那年少成名的快感了。不過,平凡如我,卻已深切體會到她筆下那生命的悲涼了

    然而,這位出身沒落官宦世家的才女,在經歷過少年成名後,卻不得不被迫離開她最愛的上海、流落異鄉,且在第二任丈夫賴雅過世後,在美國過著近乎與世隔絕的獨居生活,其感受到的悲涼感,又豈止千萬倍於我們?

   我想,聰慧如張愛玲,早在少女時期,即已預見她的生命,正如同「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蝨子」,其實,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永遠停格在我們這些書迷的心目中。因此不管有沒有《小團圓》,都不會影響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mei2008&aid=2722781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追憶張愛玲那蒼涼的手勢
2009/03/30 11:21
看過張愛玲的一些

只是從頭到尾,都是那麼陰郁

看得到的都是人世的荒涼與冷漠

倘若人世真是如此,生又何戀

盧素梅(sumei2008) 於 2009-03-30 21:15 回覆:
可能因為妳還年輕吧!
我剛開始讀張愛玲的小說時,
就像妳這般年紀,
當時只是著迷於她的文字及故事;
如今有了一些人生歷練後,
再次重讀她的小說,
就更能懂得她所要傳遞的人世的悲涼,
所以才說”人生得意需盡歡”,要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