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山樓》宮殿建築 金碧輝煌
2009/03/24 11:18:34瀏覽1506|回應0|推薦37

   蔣中正當初興建中山樓的主要用意就是用做為偏安的「皇宮」,所以中山樓是採中國傳統式宮殿建築體,其綠色的屋頂、紅色的屋緣以及白色的外牆,置身在群山的懷抱,相當醒目,且氣勢宏偉,堪稱中外建築之精華。

  原文刊載於【1999/8/15/自立晚報】

   由於中山樓正好蓋在硫磺坑上,不僅使得當年興建工程甚為艱困,同時硫磺坑終年噴氣,也使得建物保存不易,為了避免硫磺的破壞,中山樓的建築均加了防磺漆,樓內浮雕上的西蕃蓮以及牆壁上的梅花等雕飾,都是用貨真價實的金箔鋪貼,就是為了避免受到硫磺的侵襲而「失色」,這也是中山樓經過如此多年後,仍能維持金碧輝煌的原因。

   中山樓從大門的樑柱、階梯,延伸到樓內的地板、牆壁以及樓梯的主要石材均是大理石結構,同時鑲嵌著浮雕,並佐以宮燈等裝飾,樓內數百盞宮燈,大小、形式不一的宮燈竟有四十八種之多,而樓內的傢俱以及巨幅的書畫作品也都是上上之選。

    中山樓內的最大建築特色在於目前做為國大開會的文化堂,以及二樓的大餐廳,在挑高近十公尺的偌大空間裡,沒有任何一根樑柱做支撐,人在其間講話也不會有回音。  此外,目前在男代表休息內有一幅國父的畫像,畫上的國父視線會隨著觀者的注視而游移,不論從那個角度,國父都像是在正視你,頗令人嘖嘖稱奇。

   中山樓當年是由女建築師修澤蘭設計興建,歷時十三月而成,總面積達一萬五千平方公尺,樓高三層,最高點距地面三十四公尺,基地深入地下七公尺之深。內部設施,除擁有容納一千八百人之文化堂及二千人之大餐廳各一座外,尚有大小不等的會議廳、會客廳、小餐廳及各類房間,都是中國式的建築。(下圖一是文化堂,下圖二是大餐廳)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mei2008&aid=275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