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進夸乃海二:到貴德去
2007/03/09 18:24:58瀏覽1508|回應2|推薦14

走進夸乃海二:到貴德去

貴德,在西寧南邊約一百餘公里處,這兩座城,一座在湟水邊,一座在黃河岸,自古以來這一帶即以河湟之地著稱,河、湟兩水由西向東靜靜淌過,兩水間除了青綠的河谷平原外,還有一長列高逾四千公尺的寬廣山脈:拉雞山、日月山,山頭上長年白雪靄靄,幾乎是來自東方的水氣所能遊歷的最西盡頭了。無論是河谷、還是山坡,常是一眼也望不盡的翠綠草原,而這片豐美的水草地,很久以前即是羌人放牧、狩獵的美好家園。

這裡也是發展農業的沃土,所以以漢人為代表的農業民族很早就向這裡開墾。西元前111年,漢武帝討伐河湟羌人,在湟中設「護羌校尉」,並在今天的西寧一帶築「西平亭」,標誌著農業的足跡,正式進入這片向屬遊牧的草原。

不到一甲子,西元前60年,漢朝已在今天的貴德設置了河關縣,標示著農業的邊界已從湟水岸推進到黃河邊,而遊牧的羌人,也被迫一步步地遠離家園。但他們始終難以忘懷河湟間這片美麗的草場,所以一場農業與遊牧的爭奪,就在這一河一水間激烈展開。歷史曾經這麼記載爭鬥的開始:

東漢初年,原居青海大元谷(約在今貴德西部的共和縣山上)的燒當羌首領滇良擊敗先零羌(當時勢力最大的一支羌族),奪取大小榆谷(今貴德黃河南岸一帶)。滇良卒後,其子滇吾、孫迷吾、號吾,曾孫迷唐相繼與漢朝為患。號吾甚至曾一度攻至隴西(甘肅南部)……<後漢書西羌傳>

從漢武到東漢初(西元一世紀),不到兩百年的時間,羌族已被驅趕到黃河南岸了,勢力較大的先零羌,還能緊挨著黃河南岸、在地勢較低平的大小榆谷一帶建立起富足的家園。而勢力較小的羌族,如燒當羌,則已被迫退至共和縣一帶,高逾四五千公尺的崇山峻嶺間,這群勇悍的燒當羌,首先向山嶺下同為遊牧民族的先零羌發動攻擊,據有大小榆谷後,又向以河關(貴德)為前哨的漢朝屯墾碉堡進攻,攻過了黃河、攻上了拉雞山口、進入了湟中、又占領了西寧,最後向漢人聚居的隴西(黃土高原)發動攻擊……故事的結局是燒當羌最終被漢人收服,但羌族的為患,卻間接導致了東漢的滅亡。

故事仍未完結,只是主角從漢朝,變成魏晉、唐朝、清朝……,而羌人則換做了吐谷渾、吐蕃、以及青海蒙古等。遊牧和農耕一直在此混雜,而農業和草原民族的鬥爭,也始終不曾稍停。

這塊今日還混雜著漢、藏、回、土(族)等各族人的河湟之地,對我來說,有著歷史的,以及民俗上的神祕趣味。尤其是前兩日和文凱在車上聊他們村中漢人和藏人的互動情況,文凱言談間對他的藏族鄰居似乎有些隔閡及末盡認同,在在都加深了我想一探究竟的興趣。

往貴德的班車跑在西寧南部郊區,四線道的大馬路極新,但兩旁還是空曠的荒野,偶然一兩間因拓寬公路被拆了的土房,灰楞楞的坍塌一旁,更添了荒涼的況味。車上的大叔說:這裡是新發展的市區,將來西寧市區會擴大,和南方的湟中會連成一氣……,很難想像已是青藏高原最大都市的西寧,會怪獸般的發展到這裡,其實就城區行人滿溢的商圈景觀而言,西寧,已極少西部的寧靜氣氛了!

過了湟中,不久車行就之字形地陡上山坡,抬頭看,濃雲正籠罩著不知有多高的山頭,森冷的嵐氣洶洶地沈降下來,也從車窗的隙縫裡鑽進來,很有著幾分猖狂威嚇的勢派。車越行越高,氣溫也越來越冷,而公路旁的危岩巨石也越顯嵯峨,這裡的高度已有三千公尺,在冷到有些昏沈時,突然車上的藏民開始細碎地唸起經文,有人不畏風寒地打開車窗,經咒聲漸高亢,藏民的情緒也漸激揚,還弄不清發生了什麼事,在最高亢虔誠的經咒聲中,只見有人朝車窗外丟些什麼,窗外瞬時間炸開五顏六色的小碎紙片,翻飛在風捲成弧線、也五色斑瀾的風馬旗下。

剛過拉雞山口的這幕,很有些戲劇的效果。藏民習慣在山口拉起風馬旗,讓山風捲起風馬旗,飄飛著旗上密寫的經文,彷彿替掛旗者唸誦著祝福消災的經咒。而上山口的藏民,也會準備些五彩的經文小紙片,只要看到山口上的風馬旗,便向山口拋擲這些祈求消災解厄的小經文紙,向著這偉大的山神,也向著山風將帶往的無數神靈祈求平安……他們虔心且轟然的祝禱,在過了山口的剎那,瞬間歸於沈寂,只留下那「炸」的很燦爛的小經紙,還有那劈開天穹還獵獵招展的風馬旗,在默默的藍天作背景下,很黑白默片地,又緩慢停格地,在心頭留下幅難忘的風景。

也是這個高3820公尺(相當於雪山主峰的高度)的拉雞山口,聽說每年夏季舉辦的環青海湖自行車賽,都會在這裡設一個登山王搶分點,雖是夏季舉行的比賽,可有時還會因山口積雪,導致比賽需臨時更改路線,由此可知,這座拉雞山的高,以及其氣候的多變。

走出了拉雞山口,無論是山色,或是天色,明顯都好了不少。不同於北坡的黑石嶙峋,南坡這一帶已有了更多的綠意。山這一面的天氣也明顯好轉,天空開闊不少。車愈往南行,綠草原、綠森林,帶點潮溼的空氣,以及車滑坡的輕快……在在都令人愉悅,也開始明瞭歷代的中央政權,只有稍有點能耐,都會在這裡設立軍事墾殖的碉堡,做為防禦牧民的軍事最前線,因為青海這一帶的遊牧民族,其興衰往往與能否保有這塊河湟間的精華地帶有關,所以眼前這片看似不起眼的綠草坡,其實是這一帶民族興衰起落的關鍵地域!

但這塊大地的調色盤,綠顏料終究是少的。行不多久,有種磚頭色的山突然在道旁張牙舞爪起來,這種地形一般習稱為丹霞地貌,它是由紅色的砂岩所構成,但這種砂岩的結構似不堅硬,所以它的表面往往可以看到流水、強風侵蝕的節理痕跡,即便其山形,也因為長年水和風的侵蝕,山形都屬瘦削,有些還變成獨立的三角錐山,顯得特別的兀立壯觀。這種地形最典型的要屬廣東北部的丹霞山,青海也有,只是過去僅知道存在於貴德以東,尖札一帶的李家峽水庫附近,不想在貴德以北也見到了這僅在照片裡見過的地形,若以山形看,怪奇十分,若以地力看,真貧瘠到不行,但若是細看其節理,又覺得每個細節都會是攝影的佳構,是天然的藝術,只可惜人在車上,不能逐一細看。

「天下黃河貴德清」這話聽聞已久,只是車行到貴德的黃河邊,卻見到黃濁依舊,看來還是「俟河清海晏,人壽幾何」,這話較真。

貴德的汽車站,站牌標示已見漢藏文並列,而我的夸乃海,一度在標示牌找不著,後來,才在一堆密密麻麻的字裡把它揀出來。一天一班車,下午兩點半開(大約太陽下山時可到吧),我到售票窗口買票,售票員照例是頭也不抬,語氣冰冷:「晚點買,要驗車,等過了一點半再來確認,驗過了,再賣票。」「那如果驗不過,是不是今天就沒車了?」等許久「那裡危險,車不驗不能開,你晚點再來,」

走出車站,整個貴德街上,似就是那麼一條寬寬的馬路,馬路旁的小巷弄裡,還藏著些?樸樸的小院落,而且院落極小,房屋又極破落,給人一種時光悠遠的感覺。回到車站前的「文明一條街」,午後的陽光很溫吞,閒晃的人也極少,連幾個出租車的也不急著攬客,我問了問去夸乃海的價錢,但意外的,竟然沒有人知道它在哪裡!

再踱回車站,發現停車場裡五六輛十九人中巴,其中一輛寫著夸乃海,我高興的爬上車,發現車上早坐了近十人了,他們看著我這個背背包的陌生人傻笑,我高興的打招呼「車站的人說不賣票,要等驗完車才賣,」車後面幾個大叔笑笑;「我們這裡的車不買票,車上給師傅即可」「喝!原來是這樣,如果我晚點來,不是連位子都沒有……」「你要去哪裡?」「去夸乃海,找崔文凱,你們認識嗎?」「崔文凱?!不知道,」車上的人有一大半都不認識,幸好車後兩位大叔發聲:「崔文凱,在我們村裡,你跟我走,我帶你去……」至此,我才確定這趟貴德沒有白跑。

兩點半,車要開時,真的有個很正式的「驗車典禮」(我在內地其他車站也經歷過驗車,但從來都沒有貴德這般隆重),所有乘客都被趕下車,一位車站人員拿了個小簿冊,站在停車場邊做紀錄,就看到我們要坐的車在停車場裡先倒退,再急馳,然後再緊急剎車,重覆一而再、再而三,所有下車的人都笑嬉嬉的看著車子表演,我啃著剛買的玉米,也有滋有味地享受著這帶點戲謔的驗車典禮……

「可以開車了!」有人大喊著,我也跟著喊……這下終於可以走進夸乃海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802268

 回應文章

阿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拉雞山、丹霞地貌,藏傳佛教小廟......許多許多,都算是錯過了.......
2007/03/11 11:37

像巨大動物的”皮膚”,容我賣個關子,下下篇的文字會提到

第二張圖片裡的山,不是拉雞山,是丹霞地貌的山,這張照片在車上拍的,記得已經很靠近進夸乃海的叉路口了,不知你有沒有留意嫩綠的樹叢中,有一座白色的佛塔,那裡應有間藏傳佛教的寺院.......

坐車旅行,省旅費,又不用勞心勞力行走開車,好處不少,但遺憾的就是會錯過路旁的風景,若是腳步夠閒散,還是可以下車遊歷,但我的心終究還是急了些,所以拉雞山、丹霞地貌,藏傳佛教小廟......許多許多,都算是錯過了.......

我期待下次的旅行,覺得自己的心態又閒適了些,下回兒,應該能有更深的遊歷吧。


貓小瑛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慢慢走入夸乃海囉!
2007/03/11 04:46

第一張圖片好像一堆巨大動物的皮膚攤在大地上喔,讓人很想摸一摸。

第二張有綠樹的景,是拉雞山嗎?因為山那麼專制的沒一點綠,反而顯的那些樹特鮮特甜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