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隆印象:大船入港
2012/09/26 11:04:19瀏覽3523|回應4|推薦23
基隆印象:大船入港
除非專程,或是迷路,否則路過基隆市區幾乎沒有可能。坐火車,東線火車只在其南方不遠的八堵即輕巧繞過去;走公路,北二高及62號快速路一北一南,在還未進市區前便導引你滑過城郊,逕奔濱海公路。有一、二次不小心迷路闖進市區邊緣,很快就覺大勢不妙,因為市裡狹窄的道路讓人只想馬上逃離。
所以基隆是個很妙的城市,它距離不遠,彷彿就在眼皮子底下,但我們可能一年路過幾次墾丁、清境……,卻可能幾年都走不進基隆市區一趟。用「咫尺天涯」來形容基隆,我以為很貼切。
月初,一位朋友住進基隆長庚,為了探病,特地「專程」走了進去,對這個總是擦身而過的城市,有了些簡單印象。
※※※※※※※※※※※※※※※※※※※※※※※※※※※※※※※※※※
海上鋼琴師
出了基隆火車站,不待尋找,基隆港立馬躍然眼前。那天,世界第三大郵輪「海洋航行者號」(Voyager of the Seas)正好泊在港邊,這艘長311公尺、重達14萬噸的巨輪,據說是基隆港開港百餘年來接待過的最大傢伙。他這次入港,帶來了近5000名入出境的旅客,在貨運衰退、榮景不再的此刻,這樣的大船入港可視為基隆港朝向客運觀光發展的宣示,他不再僅是貨物進出的門戶,同時也將是國際旅客出入的大門。而這種城市大門才有的堂皇感,唯有當自己親身站在基隆港邊時才能深刻感受,這感受讓我開始釋懷何以會一再錯過基隆了,因為走陸路進基隆太像是鑽後院小門,究竟一般人是不從後門溜進人家家裡啊。
雖然住在海島上,但我們親近海洋的機會實在不多,雖然封閉的海港只是帶著委屈、被人們圈禁的一片小海,但在港邊吹海風、憑欄眺大船時,卻也很能感受幾分徜徉海洋的洸洋自適,更別說這時港上還有兩隻蒼鷹正兀自盤旋著。看著海天一色下悠然的蒼鷹,我聯翩浮想到一個問題:這些搭大船來的遊客是如何看基隆的呢?電影「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的主角在下船的階梯上,看到的是紐約無垠的城市天際線,他感受到一種「immense」的無邊無際感,這些從海上來基隆的旅客,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嗎?
為了尋找答案,我開始嘗試用外來客的眼光來看待週遭一切(事實上,我本來就是個外來客啊)。才回過身來,便發現忠一路上的景象十分有趣,基隆城隍廟上橙黃的屋頂、五彩的剪黏,在海洋一般的藍天下顯得分外耀眼,雖然沒有哥德式教堂那樣劃向天際的氣勢,但橫向飽滿的色彩在天底下也同樣的「吸睛」。而廟前方正停滿等待綠燈的「歐都拜(autobike)」,這又是種十足的台灣景象。廟宇、歐都拜等物事,可能平日我們早已司空見慣,但如果從初來乍到的遊客眼光看,想必然會十分驚奇吧。
如果他是個背包客,或許會向北轉進基隆火車站。在這裡,他能夠看到這城市的天際線,不遠,一點也不immense,而且很特別,不是由高高低低的高樓所構成,而是由一溜青翠的低山稜線所劃就,而房子就三五參差的站在山腹間。他會很快瞥見城市的英文名「Keelung」也站在山上面,相同的擺設似乎「Hollywood」也有一個,但在台灣的城市中這算是絕無僅有,因為台灣城市的市中心一般不和山那麼親近,而基隆的山卻是整個伸進市區裡。所以這地方是港都、也是山城,無論和山和海,都非常親近。
或許他不急著走,他會走入基隆港旁的街區裡,忠一、孝二、仁四、愛三……,多是風華褪去的老舊商宅,彷彿再放個二、三十載,也很能當作老街看待。在仁五路的文安里民會館前看見這兩隻不知什麼鬼的裝飾,造型怪異、五顏六色,很像是某種嘉年華會才有的飾物。在農曆七月基隆人似乎挺喜歡和鬼打交道,但這樣裝扮可愛的小鬼,恐怕讓外人難以和惡鬼產生聯結吧。但或許也因為基隆的鬼都長得這樣,才讓基隆人因而樂此不疲。
也可能他會帶本「lonely planet」,那麼他應該無可避免地會往仁三路的廟口走去。在那裡,外來的遊客可能會很疑惑,為什麼在等同於教堂、清真寺的寺廟前會有這麼多食肆、小攤子,而且有那麼多人喜歡選在此宗教清淨地前大快朵頤?但這就是我們特有的宗教及文化,在午後不甚熱鬧的基隆廟口前,還依稀可見傳統廟口和小吃結合的風情,一種庶民生活的親切感油然而生。在基隆狹小的街巷裡,這種庶民生活的活潑定格到處可見,一點不immense,但絕對很live。我猜想海上鋼琴師如果來基隆,他眼中的基隆應像是一塊塊五花八門、精采紛陳的展示櫥窗,共同的主題則是──「Life in Taiwan」。

※※※※※※※※※※※※※※※※※※※※※※※※※※※※※※※※※※
黃昏的中正公園
在基隆長庚探病時,我問隔壁床的朋友,如果想看基隆港,哪裡最好?他說,中正公園。
去中正公園的路是一連串的階梯,很像是我們習見的郊山山徑,但說是郊山也不妥,因為這處山稜其實一點都不「郊」,位置就在基隆的市中心裡,如果末端再努力「撇」一下,甚至還可以探進基隆港裡。
山不高,一路都見剛放學的學生打鬧而下,學校似乎設在山上,這在平地有限的基隆不難理解。步道的路徑不時會和開車的山道相會,意味著這山不是只有步行可上,但走路的人仍多,許多像是來運動健身的。一個城市只要有座這樣的山,便不愁沒有散步的地方,就好像一間房子開了扇窗,從此便有了新鮮空氣一般。
山徑再上,不時穿越些依著山勢、掩映在綠叢間的住家,這些住家許多都能下眺基隆港,有著極好的展望,再加上山裡特有的寧謐自然氣息,這樣的居住環境真讓人豔羨,和山下嘈雜擁擠的市區相較,判然為兩個世界。散步在這低山裡(我有點慶幸沒開車來),我驚訝地發現原來不只山下海港邊的基隆,山裡還另藏了一個基隆,但這兩個基隆都同樣留給我一個疑問,就是無論山上山下,都不太看得到海洋的印記,從房子的外觀到路過的行人,都沒有什麼海洋的色彩,似乎海洋(港)是另一個渺不相涉的世界。
走上中正公園,正遇海洋航行者號離港、麗星郵輪進港,兩艘輪船在港區交會的時刻。在山上的中正公園往下望去,整個基隆港區遍覽無遺,而兩艘大輪船交會的瞬間,立刻便將港區水道塞滿了一大半。是基隆港不大?還是巨輪太大?我想兩者都有吧。有趣的是在海洋航行者號的對比下,麗星郵輪似乎變「嬌小」了,
但一離開海洋航行者號後,和一旁導航的小船相較,麗星郵輪又瞬間變「巨大」了,大小輪船在此短暫的遇合分離,像是斥鴳遇上了大鵬鳥,無聲的進行了一場「小大之辯」,而這場戲,在高處如觀禮台般的中正公園上,看得分外清楚。
在中正公園上,還可以目送大船一路出港。現代人很難有機會體驗「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詩意,雖然少了船帆和大江,但看大船出港還是讓我想起了這詩,我想可能在視覺上,這樣的景象都容易勾起人相類似的惆悵吧。
※※※※※※※※※※※※※※※※※※※※※※※※※※※※※※※※※※
送完大船,眼光掃回中正公園來,公園裡最受人矚目的應屬這尊觀音像了。這時,夕陽正為她打上亮麗的色彩。在基隆,廟宇及宗教造像絕不少見,不知這是否和討海人面對海上的風浪,生命及生活經常處於不安定的狀態有關?在變幻不定的風浪中,沒有什麼可依恃的,所以只能求助於神佛的庇祐,
或許因為如此,中正公園被闢作神佛的場域,隨處可見神佛的造像。但人才是這裡主角,生活的氣息在這裡仍是隨處可見。孩子們在觀音像前的空地上,開著租來的電動車嘻嘻笑、本應曉世的晨鐘,在傍晚時也被小朋友撞得鐺鐺響,
彌勒佛更慘,他的大頭成了鴿子的休息站,只要沒人餵,牠們便全往他頭上站上去,
太陽逐漸下山,許多上山賞夜景的人,也開著汽車直奔山上來,在夜幕低垂的公園上,迎著晚涼的習習海風,遠眺萬家燈火的市區,又是另番好景致,
走下山去,正遇下班時分,整個市區滿是噪動。剛入港的麗星郵輪停妥了,他的尾巴竟直插在馬路邊上,從這角度看,更驚覺基隆港、市間犬牙交錯的密切關係,
又是一次大船入港,街上不少拿著旅遊手冊的遊人穿行著,他們不少人走進了廟口的夜市裡,為這個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6892911

 回應文章

FlyingNow
2013/07/14 00:54
謝謝您抽空來瞭解基隆,是否可引用您的文章呢?(FLYING09NOV1970@GMAIL.COM)
阿棟(stonejung) 於 2013-07-14 11:29 回覆:
請用。

無意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淡而有味
2012/09/30 13:27
基隆的城市風情,淡而有味。
阿棟(stonejung) 於 2012-09-30 22:19 回覆:
走得不深入,所以寫得平淡。害羞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正公園的觀音像
2012/09/27 07:58
大一新鮮人,班上第一次出遊,就在此拍照,印象深刻!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
阿棟(stonejung) 於 2012-09-27 08:25 回覆:
中正公園,挺好的地方,但班上出遊會選在這裡,莫非有地緣關係?懷疑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山川與海洋具備的基隆
2012/09/26 19:46
我是基隆中學的校友,高中三年但蟄居八堵一隅,基隆中學在八堵。感謝分享!
阿棟(stonejung) 於 2012-09-27 08:22 回覆:
歡迎基中人,也謝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