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東金峰嘉蘭:客廳即工坊 嘉蘭以工藝再生
2011/01/17 22:51:20瀏覽1997|回應0|推薦11

台東金峰嘉蘭:客廳即工坊 嘉蘭以工藝再生

八八風災後,「嘉蘭」幾乎成了災區的同義詞。災後一年,村裡受災戶多已得到暫時的安置,村民也開始重新打理生活。如嘉蘭社區發展協會歐美惠總幹事:「我們希望大家認識的嘉蘭,不是因為莫拉克後等著領津貼的嘉蘭,而是男士有技能,婦女也有技能的嘉蘭。」大水帶不走傳統互助友愛的精神,憑此,他們將重建嘉蘭成家家都是工作室的工藝部落。

自己動手蓋石板屋

如果說那幢被大水沖走,如今還半埋在溪床裡的空殼房子,代表著過往的傷痛。那麼這幢由部落耆老和青年共同建成的「排灣好,店」石板屋,就象徵著部落今日的新生。

石板屋,是排灣族的傳統建築,為了傳承部落文化,一些曾蓋過石板屋的耆老,今年年中帶領著嘉蘭青年會的青年們,用撿拾來的漂流木做樑柱,並且到山上採石頭、劈石片,用傳統工法及在地建材,老老少少合力將石板屋蓋起來。石板屋的中間立有一根祖靈柱,象徵著族人與天上祖靈的對話,也是家的靈魂所在。在立柱、建造石板屋的勞動過程間,耆老也將文化默默地傳承給年輕人。

(攝影:黃可喻)

這幢石板屋平日除了作為凝聚族人向心力的集會所,晚上也是孩子們的課輔中心。白天它是社區居民學習工藝課程的「芭伊工坊」,同時也是工坊向遊客展售居民工藝作品的「排灣好,店」。而為了符合展場的需求,石板屋也做了些不同於傳統的改變,如它有著較高的挑高,為了安全也加厚了牆壁。這種寓現代於傳統的作法,也正是嘉蘭工藝的發展方向。

(石板屋內寬敞雅致的展售空間。攝影:黃可喻)

「芭伊」孕育部落工藝幼苗

為了提振部落產業,民國99年4月19日「嘉蘭芭伊工坊」成立了。「芭伊」是排灣族對「婦女」的親密稱呼,而芭伊工坊現有的「陶珠工坊」,成員確然也以婦女居多。據工坊裡的講師曾淑琳介紹,工坊內現有約30 名學員,這些學員都需要先進行兩個月的課程訓練,從練土、糅捏、幫陶土保溼等重重工序開始學起,到了基本技術熟練以後,就會回到各自家裡去創作,這樣也方便她們照顧家庭。

(陶珠工坊學員在石板屋內上課的情景。攝影:黃可喻)

芭伊工坊成立的目的,一是要傳承傳統工藝。陶珠是排灣族的傳統工藝,每個嘉蘭族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陶珠項鍊,工坊希望能立基於傳統,創作出具有「嘉蘭風味」的陶珠。目的之二是藉此療癒心靈,改善生活。八八風災後,許多族人生計都陷入了困境,不少人都靠借貸維生,甚至要靠抗憂鬱症的藥物減輕傷痛。如曾淑琳,她說她的娘家就是電視上播的被水沖走的那幢房子,一家人的心血頓時化為流水,她那時當場暈倒,幾個月都躲在家裡,無法走出風災的陰影。幸好後來工坊成立,她走出來和學員們上課,在雙手勞動間慢慢療癒了受傷的心靈,學員們也由此有份穩定的收入。

(陶珠工坊的曾淑琳老師。攝影:黃可喻)

因為尚在起步,目前工坊學員製作的陶珠仍多以傳統紋路為主,排灣族傳統的陶珠蘊有祝福的意涵,如「高貴之珠」是頭目的信物、「太陽的眼淚」表示思念、「土地之珠」象徵豐收,「孔雀之珠」則是表達愛意,分享這些陶珠,就像是分享一個個的祝福。但「將來除了提升成品良率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以『創新設計』能力,讓嘉蘭的陶珠與其他部落有所區別,才能真的發展成『產業』。」也參與工坊運作的歐美惠總幹事語重心長地期許著。

歐總幹事的期許同時也是工坊學員們的目標。她們用陶珠製作出的手環、鑰匙圈、髮簪、文具、精油台等作品,造型都極具巧思,且結合生活的日常實用。曾淑琳還分享了一件她的作品,白色的精油台上用彩色線條堆疊出一棵彩色的樹形,她說,「這棵樹象徵著新生,下面五彩的土地代表著嘉蘭,這個意象是她特地為自己,也為嘉蘭做的,想要藉此告訴外面的人,嘉蘭和自己都已經走出八八的傷痛,重新茁壯新生了。」

(芭伊工坊具設計感的各類作品。)

(具有傳統排灣族特色風格的陶壺作品。攝影:黃可喻)

(曾淑琳老師的作品:重生之樹)

除了陶珠工坊外,嘉蘭還有「木工坊」和「布工坊」。之所以會有木工坊,是因為八八風災為台東海岸帶來了大量漂流木,而嘉蘭已申請了其中的二千噸以為利用。部落裡的男人將可藉由習得木工技能,以漂流木製作木桌、木椅,以及傳統木雕,謀得事做。之所以會有布工坊,則是因為布包的材料取得,及技術習得都較容易上手,嘉蘭婦女也可以此增加收入。

現在木工坊和布工坊都已請了外面的講師上課,並和鄰近新興社區的木工坊、布工坊進行交流。將來木工坊、布工坊,結合陶珠工坊,以及部落裡的編織,都將持續進行課程推廣,以訓練社區居民習得一技之長。每個學員習成後,都可以在家裡開自己的個人工作室,然後將作品集中到「排灣好,店」,自己定價販售,或是由社區幫忙行銷到外地通路去,這是嘉蘭為自己畫下的工藝部落藍圖。

客廳即工作室

在嘉蘭下部落,透過曾淑琳的介紹,我們意外地闖入了胡麗雅的工作室。說是工作室,其實只是客廳一角。胡麗雅是芭伊工坊的第一批學員,如今已自己出來創業,有自己的設計作品,並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胡麗雅和她的工作室。攝影:黃可喻)

胡麗雅的品牌叫Giivai (即排灣族語的「愛」),她的藝術家老公為它音譯作「給了愛」,他們說在風災後社會「給了」他們許多的「愛」;同樣的,他們也想將自己的愛灌注在陶珠上,與社會分享。胡麗雅說她常去觀摩別人的作品、觀察客戶的反應來調整設計,明亮討喜的設計風格也讓她接獲不少團購訂單,讓家庭有了份穩定收入。

(攝影:黃可喻)

嘉蘭的家家都是工作室的理想,在胡麗雅的客廳已見雛形。在社會給了愛後,嘉蘭人很想對社會說,「謝謝你們。在大武山媽媽的俯視與祝福下,嘉蘭人要靠自己重新站起來。」

(攝影:黃可喻)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4803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