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壇這地方六:祈年殿
2006/04/16 13:51:47瀏覽961|回應2|推薦7

祈年殿

江文也的「北京點點」首樂章,描寫他初次到京,遠遠的見著小小的北京城門……越走越近,城樓越大,心情也越是激盪……音響也一波一波地,越來越大,越來越激亢……從圜丘,走向祁年殿,不到半公里的路,心裡竟也響起類似的樂章!

回到了丹陛橋,往北走,留意些兒,會發現這路竟有點兒緩上的味道,丹陛橋的南端高僅一米,北端則有三米高,三百多公尺的長度僅爬升二米,粗疏點的人,會認為這是條平坦的大道,但當初用心設計的匠師,可絕對無法接受這樣的忽略。這條天壇建築群的中軸線,一如故宮建築的作對子,也在高度上舖排其節奏:最南邊的圜丘台高近六米;皇穹宇殿高十九米;而最北邊的祈年殿,總高則有三十八米。六、十九、三十八,由南到北,節節升高,似樂曲般漸悠揚、漸高亢……而這丹陛橋,也是符合這整體的節奏,一直在昂揚著……雖然輕聲,即便緩慢……似微步地往天走。

往北走到底,撞到了一堵「南天門」式的建築,這裡是「祈穀壇南磚門」,門上開了三個拱券門:中間的拱券門最大,是給神走的,接的是丹陛橋神道;東側的拱券門小些,接御道,供皇帝走;西側門最小,接王道,諸王走。過往,我們把牛頓晚年為大貓走大門,小貓開小門,引以為笑譚,但在傳統封建的禮制下,這樣的邏輯,非但不好笑,弄不好還會「犯大辟」,吃上殺頭的罪呢!

進了南磚門,又出了祈年門,視野突然地壯闊起來……一座莊嚴壯麗的殿堂,乍然的壓下來,這就是祈年殿了。在舊時,天安門城樓還未聞名於世時,這座有著金色寶頂、三層湛藍的檐、以及三層潔白的台的祈年殿,一直是最能代表老北京的地標,它廣泛的出現在日曆牌、風景畫片、名勝掛圖上……到處都可以見到它的圖形。

所以,大部分的人,也都以為這殿就是祭天的天壇了。其實就功能言,祭天的圜丘壇,才是名符其實的天壇。這裡是祈求穀物豐收的地方,在傳統的甲骨文裡,「年」字是畫著一個人把「禾」高舉頭上,做祈求狀,也是祈豐年的意思。古代農業是百業之首,祈求豐年,自然是國之大事,而這祈年殿,正負起這樣的任務,每年農曆年後的孟春辛日,皇帝都要親自來此,祈求來年的五穀豐登。

上三層露台,廿七道階,就到祈年壇頂,祈年殿就建築在這壇上,殿高三十二米,若加底部三層的壇,就高踰三十八米了,在古代,這高度,應該算是當時的摩天大樓吧!

觀察殿內,中央有很大的座台,上面配了皇帝坐的寶座,這裡是祭祀皇天上帝用的。外圍有四根大柱子,柱子的大,是兩人合抱也抱不起來的大,全漆以亮麗的中國紅,彷彿嫌不夠華麗似的,朱漆上又用金子,畫出一朵朵巴洛克式亮燦燦的金花,這金花一路亮晃地爬上柱,甚且爬上屋頂,弄得一屋子紅的富貴,與金的輝煌……這四根柱,代表著一年四季;四根柱的外頭,又是一色朱漆的十二根柱,,代表一年的十二月;十二根柱外的雕欄上,又另有十二根柱,代表子丑寅卯等十二個時辰。二十八根柱,四季、十二月、十二時辰,所有天時全掌握其中,又何須感歎「日出入安窮,時勢不與人同」呢?

這二十八根柱,高三十多米,每根且一般大小,聽說是從川西運來的,這殿是光緒年間改建,那時沒有火車,也沒有現代的貨車,山高水長的,也不知怎麼挑的?怎麼運的?而運來後,又是怎麼立起來的?古人常讚歎「大矣造化功」!而這壯麗的殿堂,不也近似「造化功」了!

餘韻

走下了祈年殿,繞向後邊的「神廚」、「宰牲亭」,因為怕冬日的雪水沾汙了犧牲,所以往神廚及宰牲亭的路,全加了屋頂,成了一連串曲曲折折的廊子,廊子間有八顆拳石,古人附會說它們和天也有關,有七顆代表天上的北斗七星,一塊代表北極星,雖然有八顆,仍名之為「七星石」……出了間間架架的亭,又進了幽幽深深的林,林內依然有盡興的遊人,我忍不住的哼著歌……我喜歡天壇,喜歡大公園裡庶民自為的空氣,在天的殿堂下,大夥兒的怡然自得……兩年後的今天,我依然沈醉在當日的氣息裡,覺得有點似晨起的青年公園,也有點似起早了的中正紀念堂……同樣的有力量。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239880

 回應文章

阿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會黃牛的,呵呵!
2006/04/17 13:26
不會黃牛的,呵呵!

ceas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看你的旅人手札…
2006/04/16 17:51

跟看瓦西里的一樣~~長見識又增廣見聞呢!

全都寫得仔細又好看…

期待看你更多更精彩的相片唷…

不許黃牛哪~等著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