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壇這地方五:圜丘
2006/04/15 09:47:29瀏覽992|回應0|推薦6

圜丘

走出皇穹宇的圈,正南方可見兩道方形的牆,方形牆垣上開了廿四道小門,每道小門裡,都可以窺見裡面圜丘台的一角。這圜丘台圓圓滿滿的,這牆垣四四方方的,整個圜丘壇的設計,正應了古人對天地的觀想:天圓地方。

圜丘台又稱為祭天台、拜天台。這祭天、拜天,是傳統儒家的一套大禮典,漢武帝「封泰山、禪梁父」的封禪大典,即是此種祭天地,昭告天下的大典,論其用心,不過是要藉此強化皇帝(天子)與天的關係,以加強君權神授的意識。傳說這典禮由來已久,黃帝也曾實行過,所以祭天大典,也不一定是儒者創建的把戲。

因為成效大矣,所以歷代都有祭天大典,並且從宣告受命天下的有時一祭,逐漸演變成每年冬至一祀;從要舟車勞頓的到泰山一祀,到京師天子腳下設壇一祭。頻率是越來越高,制度也越來越完備,到明清時,整個天壇,從建築配制、到儀典進行,都可以說出一大套道理來,就以這圜丘台來說,它仍如史記封禪書所描述的,有著漢武當日封泰山的彷彿規模,但細微處,就更叫人歎為觀止了!

這圜丘有三層露台,全以白石為欄,四面出階,階各九級,取數之極大,拾級而上,下面兩層台,各留有十餘步寬的地步,上至三層台頂,二十多米徑長的圓,五米多高的臺,人站在上面,一下子顯得緲小,猝然間有了登天的高闊感……臺面全以如鏡的艾葉青石板作底,扇面狀的石板鋪成一重重的圓,圓也取數之極大,共九重,每一層石板的數目,又以九為倍數層層遞減:最外層有九九八十一塊鋪成,次層八九七十二……一直到最裡層,由九塊艾葉青石,緊緊的包著塊唯一的「天心石」。

這圓圓略高起的天心石,就在這圜丘的正中央,皇帝有話要對天陳訴時,就站在這天心石上……皇帝的傾訴,往天際飛去,也往三層白石圍就的圓欄馳去,甚至更往四邊四方的牆撞去……往天上的聲已沓,天知道祂有沒有聽到……往圓欄去的聲,一層層的撞著白石欄,又一層層的彈回來,因著天心石與欄的距離相等,每一層的回音彷彿同氣一聲,一聲一聲如潮水般湧來……從四周牆垣回來的音,因著距離遠了,像小碎浪,絮叨的像配樂……欄與牆的回音,天心石上的人最能感受它的力度,即便最有口無心的人,站在這天心石上,說著說著,那渾厚的聲,一聲一聲地澎湃來……,一不小心,也會被自己的「天音」感動到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23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