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2 16:30:06瀏覽1702|回應1|推薦20 | |
黃果樹瀑布記遊 大學時,我曾經在颱風天,一個人跑到花蓮的海岸邊,在太平洋的邊上,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闊波瀾,以及造物澎湃磅薄的驚人力量。那印象過於深刻,以致於現在憶起,耳際邊彷彿都殘留有當時的浪濤聲。 不想,在十餘年後,不在洸洋的海上,反在西南內地的崇山中,在黔西黃果樹瀑布的邊上,又再度感受到這股造物者浩大無匹的聲勢。 黃果樹瀑布在安順市以西約45公里處。由於該地地質屬易於溶蝕的喀斯特(石灰岩)地形,復加以珠江上游支流白水河的流經浸蝕,所以河上大小飛瀑不斷,其九級瀑布群中規模最大的主瀑,因當地盛植「黃桷樹」(榕樹),所以從清代中期開始即命名為「黃果樹瀑布」(黃果為黃桷的音轉),如今,此主瀑已被確認是中國境內,甚至是全亞洲,規模最大的瀑布。 因為已是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旅遊景點,且附近又有龍宮、天生橋等著名風景區,所以安順往黃果樹的車班甚多,約一小時車程即可達景區。 從林梢間初見黃果樹瀑布,初只驚詫於它的高,據紀錄它有66公尺高,即約20幾層樓的高度。在林梢上見水霧瀰漫,煙波浩渺,令人心底不自覺的大聲讚好。 沿著步道往前走,不久即和瀑布正對面,雖然不在雨季(安順雨季在4~10月),但仍無礙於瀑布的寬廣,據測量,主瀑寬約八十餘米,似山間一匹巨大的布幕橫蓋住整片山岩,而此時,瀑布浩大的水聲,也已震得人雙耳欲聾。 前行至側面,水聲更為浩大,像是龍王府裡的萬馬千軍全在擂鼓跳躍著,而奔騰的水沫直濺臉上,也像是洶洶水勢餘怒未息,讓人不寒而慄,不自覺地深感渺小,「什麼人定勝天!?面對這樣的水,你還想勝什麼天!?」 名心也淡,利心全拋,索性撐著欄竿,賞這股天上來的好水吧!它滔滔而來,洶洶而去,將老天爺的九牛一毛之力,狠砸在這方天地間,也不管地老天缺,也無論人間有情,只留下這方壯闊的姿態,而後,又復寂然,自顧自地消失在遠方的浩渺間。 再進前,走進瀑布後的「水簾洞」裡。在洞裡彷彿置身於四方叱呼的戰場中,物無非彼,物也無非此,物不分彼此,全消融在一片洶洶中……行至水中心,心中反有股恬淡的適然。 抬頭看看壁間奔湧而下的水珠,無不發出閃亮的銀光,像顆顆晶亮的珍珠,大珠小珠相互撞擊,又互相彈開,其奮勇爭先,其踴躍作態,好看極了,亮麗極了。 有時水沫狂洩,姿態張狂,和內裡靜好的青苔,明暗對比,動靜皆美,呈現出一種「動中有靜」,宜於沈思的美感。 有時水珠又像是頑皮的孩子,順著蒼黑的山岩溜起滑梯,嘩啦啦啦~,晰瀝瀝瀝~,彷彿,也聽到流水暢愉地酣笑著。 一片陽光灑下來,帶起一片晶輝燦亮的銀白水花,「水簾洞」的水簾,原來是向月華借來銀白的顏色,無怪乎晶亮亮,閃亮如華。 離開水簾洞,但見水簾邊上三兩穿戴華麗,身形婀娜的苗族姑娘兀立水涯,帶來些許苗家風情,似也提醒遊人,這裡本來就是苗族、布依族的家鄉啊! 轉了個彎,水聲暫息,山野全然的寂靜……只有經歷了最喧囂,才能體會何謂最寧靜……噓!四下裡,只有靜! 步道向下,漸接近水涯邊,從這面看瀑布,瀑布更顯得高大。 行至水岸邊,回顧瀑布,洶洶水聲,唯餘嘈嘈,只瀑布底下深闊的犀牛潭,無聲地告訴,這千萬年的水聲撞擊,為大地留下了個多大的窟窿。「天高西北,地陷東南」,這百千年來的傳唱,只怕黃果樹再撞擊下,要改成「地陷西南」了! 離開水邊,蹦跳上岸,岸邊一片松樹林裡,藏著一尊徐霞客的雕像,這還是歷次旅行僅見。徐霞客是明末人,在那個交通尚不便的年代裡,他憑著雙腳遊歷了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等十六個省分,對喜歡四處奔跑的人而言,他也可以說是「典型在夙昔」的人物了。 他在三百年前走入這片尚原始的雲貴高原,為後人留下許多彌足珍貴的紀錄,他所著的《徐霞客遊記》,更是研究早期雲貴人文歷史不可缺的資料。即如黃果樹瀑布,他也曾於西元1638年行經此,並留下以下紀錄: 搗珠崩玉,飛沫反湧,如煙霧騰空,勢甚雄厲。所謂「珠簾鉤不卷,匹練掛遙峰,俱不足以擬其壯也。蓋余所見瀑布,高峻數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之一》 這是近四百年前的記載了,可是,文中所描述,和今天的黃果樹瀑布曾無二致,根本還是一個樣,所謂滄海桑田,在這裡,可能更多是人文的(一例,現在每個遊客進來,要收70元人民幣的高價門票),而非自然的吧! 再往山上走,發現一條來時不曾注意的小徑,小徑越走越高,視野寖寖然已凌駕於瀑布之上,從這裡,似乎可以看到瀑布的所由來,原來瀑布頂上,依然有大觀,而漫漫白水河,由來還在九天之上。 我不知那位好動的徐霞客是否曾試試「行至水窮處」,但於我來說,曾上下左右地將這片好水盡觀,已足夠了,而且那奔騰浩大的水勢,也會存在我心底,許久許久。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