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5 14:02:13瀏覽924|回應1|推薦5 | |
八布印象四:初訪苗家 下午,我在段大哥的帶領下,往山裡走去,不多時,我看到了前面山坡上錯落著四五幢人家,段大哥說,「那裡就是苗人的村寨了。」 從這個方向看,這裡的苗人和漢人住居的房子,幾無二致,一樣是厚土夯實的牆,黑瓦堆砌的輕巧屋頂,門前,也依然另有柱瓦,構成一片軒敞的屋廊。 十月,正是作物剛收割完的農閒時期,屋廊下正晒著一束束,不知什麼農作,而寨裡的居民,也多在村裡、家裡忙著日常的瑣事。 我們的突然造訪,令他們十分錯愕,但是熱情好客的他們,馬上就以笑臉相迎。在這裡,普通話說不通,必須透過段大哥替我翻譯,我向他們說明我來自台灣,是專誠來看他們的傳統服飾,尤其是蠟染。雖然他們一點都不明白台灣是如何遙遠的地方,可是還是高興的答應著去換衣服給我看。 這位老婦人背著小朋友,所用的背帶是我們小時候曾用、曾見的,讓人覺得十分熟悉且親切。但卻不是苗族傳統的蠟染背扇,苗族的蠟染背扇是媽媽為孩子精心製作的,為了給孩子最好的,往往傾其心力為孩子畫製最精細美麗的圖案,一個母親的巧思及技藝,常常可以從她為孩子準備的背扇中充分展露。而這份巧思及技藝,也往往為整個苗寨婦女所看重,而且關乎她們在寨內的評價及地位。 據說,有些背扇因為畫工精細,往往母傳女,女又傳孫,輾轉承繼有百年之久,祖孫同用一背扇的情形,在苗寨中也大有人在。只是如今這些背扇都成為收藏家高價收購的珍藏品,在苗寨裡,反而不容易看見了。 這是這戶人家的主人,男主人已經純然一身漢族人的裝扮了,而女主人仍維持著傳統苗族的服飾:頭纏著顏色鮮豔的頭巾,上半身的格子布料,也是傳統的土布(手工織的布料)樣式,而在裙子、衣領、衣袖上,尚有各種山字形、蝴蝶花、梅花等複雜繡案的苗錦,「苗錦」的表現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之類的,除了繡工精細外,顏色也以紅配白,或白配藍等眩目的色彩為主,要人在山間,一眼就能看見一朵搖曳生姿的嬌豔花朵。 這是女主人和她孫兒的合照,兩人面貌依稀彷彿,果然是祖孫的樣貌兒。 這是他們現下穿的百葉裙,這條嶄新的百葉裙,大約要留到節慶時才捨得穿。可以看出這已是用現代機器印染出來的布料,其實,剛才見到老奶奶身上那條「仿」蠟染的百葉裙,應該也是機器印染的。透過段大哥詢問他們現在還畫蠟染嗎?女主人說,「十多年前就不畫了,現在穿的,都是城裡面買的。」 在這張合照裡,老奶奶已換上件較老樣式的黑上衣,領口上兩條本應豔麗的苗錦已褪了色,看得出來衣服已有些歲月了。 小孩子的媽媽盛裝出來,上衣由各種小珠珠串成繁複華麗的圖樣,顏色仍然是一整個紅豔耀人,雖然不是舊時的布料及樣式,可是仍能十足體現苗族人愛熱鬧、喜彩豔的活潑個性。(第一張合照裡,背景有位老奶奶,雖然我十分努力想接近她,可是她總是躲閃著,有些老一輩的苗人,對漢人似乎仍有較多的疑懼) 才說她活潑,輪到要給她個人拍照時,這位年輕媽媽又急著躲閃。 媽媽和小朋友。看得出來在這個勤奮媽媽的呵護下,小朋友應該能有極幸福的童年。 要離開時,老奶奶為我示範輾壓麻布的情境。苗族傳統服飾多用麻布織成,麻布織成後,要對麻布進行輾壓,作法是將麻布料捲繞在一個木頭製的圓筒上,然後在圓筒上放上石塊,再由一個人踩在石塊上面,反覆輾壓,使布料能夠平整。 離開苗家時,已是依依墟里煙的時候了,他們全家人站在屋前向我們揮別,讓我深深感受到苗家人濃濃的人情味。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