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湘西印象六:吊腳樓
2008/05/12 14:10:00瀏覽1600|回應0|推薦10

湘西印象六:吊腳樓

全是吊腳樓!這裡可惜寫不出聲音,多好聽的聲音!這時有搖櫓人唱歌聲音,有吊腳樓人語聲……(湘行書簡)

在回龍潭的對岸,靠東門的那面沱江邊上,有許多用木頭支架撐起的小方塊房子,他們在水面上輕輕探出一截子,為清綠的江水上,添下一團團清漾的倒影。

◤依山臨水的吊腳樓

吊腳樓,歷史上我們常稱它為「干欄建築」,是那些生活在山邊、水涯的人,為了增加一丁點居住的空間,所想出的聰明建築方法。

這樣的民居型式,過往曾廣泛地分布在江南(如浙江的河姆渡文化,即曾發掘出干欄式建築)及西南山區,但如今,只有在雲貴湘一帶的苗人及土家族村落才容易看到。

在鳳凰的吊腳樓有兩種,一種是依坡而建,另一種則是臨水而搭:

依坡而建的吊腳樓多見於山區的苗寨、土家村落中,他們隨著山勢,一面靠山,另一面以木頭懸柱撐起,懸柱有八棱形、四方形,梁柱底座也常有金爪繡球的雕飾。而懸柱所撐起的建築也極講究,常是飛檐翹角,三面走廊,廊上的木欄干也常有萬字格、喜字格等各種雕飾,充分體現出苗人及土家人愛美、崇尚華麗的天性。

臨河而搭的吊腳樓,就如同鳳凰縣城沱江畔的這一批,樣式單簡了許多,只青瓦木牆,很少其他的裝飾,而且當初在江畔建這些吊腳樓的,多屬較貧苦的人家,他們僅想多增加些居住空間,並不在意建築的對稱、派頭等,所以皆是各家各戶隨意,你的屋簷比我的高幾尺,我的樓上較你多增個閣樓,只要能增加些自家的空間,誰管他型式統不統一,好不好看!(很違章建築的想法)也因此,江畔的吊腳樓上上下下,錯落有致,型式充滿著變化,甚至為了求空間能密集運用,有些吊橋樓看起來還勢如危卵,讓人瞧著驚心。

室外的型式如此,室內亦然。吊腳樓裡多分為兩層,上層做為主房,在空間不大的情形下,有時高度也僅能坐起,並無法站立;下層則多為廚房雜屋,有時也設有火塘,冬季裡全家可以圍坐著聊天取暖。

吊腳樓裡的採光多半不好,但幸喜有那麼一扇窗,吊腳樓的窗都開向水邊,有一幅極好的窗景。在二樓的主房裡,不妨擺一張小書桌,就著清涼的河風品茗讀書,也或許,在同一扇窗裡,你也可以看到利用晨光梳頭的少女,微露出半邊臉;而一樓的窗,在冬天可能只開出一條縫,僅夠讓人家烤火的炊煙,在這裡亭亭裊裊地鑽出來。

旅次在鳳凰的午後,若是遇見那麼一場雨,有那麼一座臨江吊腳樓,樓上有扇極好的窗及陽台,就在那裡觀雨、讀小說、喝熱烏龍、聽慵懶的爵士樂……

我想,也是「斜風細雨不須歸」吧!


◤吊腳樓的故事

沱江邊上的吊腳樓,從來都是較貧苦人家的住居,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這裡的房價,還是較便宜的。

改革開放後,老城後方的新城區大片的開發,各式樣不中不西的嶄新方塊房子,成了凰凰居民的最愛,即便它們的外牆上都統一貼著被人戲稱為「廁所磚」的磁磚,顯得那樣的蒼白,但也能滿足鳳凰人渴求現代化的心理。

對比新城區,吊腳樓就顯得殘破多了,誰還理會其特有的住居韻味呢?我住房的老闆說,那時他們那些稍有錢的鄰居們,早都搬到新城裡去了,而他們,因為沒辦法,只好繼續困居在這裡。

歷史總是吊詭的,八十年代末期,隨著沈從文文字的解禁,以及海外一些評論的推波助瀾,誰知這個僻處山裡的小城竟然獲得了「中國最美小鎮」的大名,許多人循著美名,或是踩著沈從文文字的遺跡,紛紛從遠處來訪,和我一樣,許多人來到沱江邊上,就為這爿臨水的美麗吊腳樓所吸引,在外地人眼中,殘破變成了古樸,復古反成了時尚,許多人都渴望在這樣的吊腳樓上歇息,吊腳樓成了鳳凰最好的旅店所在。

吊腳樓上的人家有錢了,他們也開始學習新城區的人家,給吊腳樓補上水泥、金屬的柱子,牆面上也貼上齊整的「廁所磚」,漸漸地,吊腳樓也有了摩登時髦的模樣,沱江邊上,成了片中西錯雜的景像,全不復舊日的景像。

本世紀初,在一片申辦聯合國文化遺產的風潮中,一位苗族的鳳凰縣女書記滕萬翠,將當時的中共總理朱鎔基請到這沱江邊上來,她的一番慷慨陳詞,又改變了吊腳樓的命運:縣政府決定,「江邊的建築全部要恢復成吊腳樓的樣式,新的要做舊,舊的要翻新,要還沱江昔時不俗的風情」,在新口號「整新如舊,整舊如舊」下,沱江邊上的吊腳樓,又才恢得昔日的樣貌。

可以說這三十年來沱江吊腳樓的變遷,也具體而微了小鎮這半甲子的變化。如今,夜裡走在沱江邊上,夜霧中的吊腳樓迷茫中仍顯得質古,不少簷下還吊掛著仿古的大紅燈籠,可窗裡本是昏黃的燭光,如今卻是一片熒煌;圍坐著的火塘,早已為彩視所取代;本來雜亂的小隔間,現在成了24小時供應熱水,自有浴廁的小套房;而本來貧窮的主人家,也都成了富裕小康的店主人……

吊腳樓,如今,仍是有味的;

但舊時的味,恐只能在樓上淺淡的月,以及樓下清流的水中,才能尋覓幾分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186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