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訪晉中-平遙古城(三):靈龜背上的陳跡
2008/02/11 22:16:20瀏覽1842|回應1|推薦11

走訪晉中-平遙古城(三):靈龜背上的陳跡

形似烏龜的平遙城裡,由四大街、八小街,及七十二條蚰蜒巷,畫出龜背上縱橫的「紋路」。巷弄裡多是青磚灰瓦築就的山西傳統民居,一道道青灰的高牆裡,藏著一處處深深的北方院落,走在平遙的街上,就像是走進時光幽遠的陳跡裡。

城裡的巷陌雖看似雜亂,卻隱含著中國古代講究對稱的都市布局。如城裡的街大體以熱鬧筆直的南大街為中軸,約略將城分為左右兩半,城左設城隍(陰間),城右署縣衙(陽世);左文廟、右武廟;左置集福寺(佛教)、左建清虛觀(道教),兩兩相對,體現了中國建築好對對子的習性。

市樓(金井樓)

市樓,建於南大街的中心,靈龜的背脊頂上。從古至今,這裡就是平遙最熱鬧的市集所在,因為市樓下有一口水色如金的水井,所以又稱為金井樓。

市樓高18.5公尺,建於何時已不可考,從樓下的碑文推知,早在康熙二十七年(西元1688年)它就曾經歷一次重修,這數百年間它始終是平遙最高的建築,從前仕紳們以之憑欄遠眺,雅宴賦詩;百姓們以之崇祀觀音、關公;元宵在此耍鬧社火。長久以來,它是平遙繁華的見證,也是平遙人活動的中心。

如今這裡還仍是平遙最熱鬧的市集所在。長山藥、推光漆器、平遙牛肉、長升源黃酒、協同慶、百川通票號、最高檔次的餐廳、旅館……招客的酒帘市招依然在此鬥艷爭奇。

即便市樓斗拱上的彩繪早失了華彩,歇山頂上的琉璃瓦也掉了顏色,但南北二面屋頂上由黃綠琉璃瓦舖排出的「囍」、「壽」二字仍分明,表示平遙的「囍、壽」
還長著呢!

平遙縣衙

平遙縣衙,位於平遙城西的衙門街上。這裡是中國少數保存良好的傳統縣衙。始建於元朝年間,但現今的規模,應是歷代、甚至是現代整建的結果了。

但即便是「整舊如新」,也仍可窺見當日縣衙的模樣。從型制看,縣衙採「前朝後寢」的格局,前面是縣太爺處理政事的公堂,及其下屬辦理公務的辦公室;後頭則是縣老爺公餘住宿遊憩的庭園館舍。

由於縣衙裡的限制頗多,拍照還須另外收費,所以我沒有久留,但還是發現這處有趣所在,這裡是縣衙的一個側門,大約是為了便於管理,或是另有安全上的考量,在鼓樓附近的這個小門開得小極了,再加上牆上另開的兩個小圓窗,像不像一張驚詫的人臉?!

縣衙裡也有一處監獄,入口處有兩扇滿是鐵鏽的大門,正中一個大「獄」字,看著挺怵目驚心!

在縣衙鼓樓上拍的一處門樓,上書「絜矩」二字……縣衙門,還真是一處充滿「規矩」的地方。

平遙文廟

平遙文廟位於平遙城的東南隅,與祈求文運昌盛的奎星樓鄰近。這座文廟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現存最早的殿堂為重建於金大定三年(西元1163年)的大成殿,據信是中國現存歷史最優久的文廟。

文廟大成殿的背後,立一「龍門坊」的牌匾,牌匾下正好映現一個大「魁」字。頗有「魚躍龍門」就成「人中之魁」的氣勢。這一景,想來也正迎合著文廟裡士子的心中想望。

更讓我讚歎的還在於文廟優美的造型。不同於明清以來較為高峻的屋頂造型,文廟的屋頂更近似於唐宋建築平緩的造型,兩側屋簷向外出挑許多,更是唐宋的模樣。

稍走近看,由斗、拱、枋組合而成的「舖作」體積龐大,也全不是明清建築形似裝飾的小斗拱可比擬的,和我在太原晉祠獻殿所看到的木構建築極類似(請參看http://blog.udn.com/stonejung/341930),兩者都是金代時期的建築傑作,也同樣的令人歎而觀止。

走向文廟的側院,這裡有座涼棚堆放些石雕、牌坊,可能是文革的孑遺。我特別愛這尊佛頭像,他的臉上泛著一種寧定安詳的淺笑,像在笑拈蓮花的菩薩。

其中一塊殘碑上寫著「督軍兼省長閻示:貪官汙吏劣紳土棍為人群之大害,依法律的手續非除了他不可。」這應是1912-1949年間,統治山西長達38年的「山西王」閻錫山立的碑。閻錫山個人在歷史上的功過褒貶雖有不一,但他治理山西期間,山西的治安較好,人民較少經歷戰亂,卻是普遍認定的事實。由此石碑,也可見一斑。

清虛觀(太平興國觀)

清虛觀位於下東門城內,是城內最大的道觀。始建於唐高宗顯慶二年(西元657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的歷史。如今這裡被闢為「平遙縣博物館」,除了展示特有的道教文化外,也展出不少平遙當地的精品文物。

走進掛有「清虛仙跡」牌匾的木構山門裡,就彷彿由紅麈人間,走入了清虛無為的仙界道境。穿過一狹窄中庭,迎面來的是森肅的龍虎殿,門口兩個雄渾威猛似天界守門神的彩塑神像,據說是明代時期的作品,如今看來仍有唐將尉遲敬德憨勇的神態。

穿過龍虎殿,眼前是中殿「純陽宮」,供奉的是八仙之一的「純陽祖師」呂洞賓。據說清代時,這位集「劍仙、酒仙、詩仙」於一身,遊戲人間的呂祖曾在清虛觀裡顯靈,所以光緒年間就在這裡蓋了座純陽宮崇祀他。如今內裡仍有呂洞賓的塑像,但其餘的木雕神像多早被破壞一空,僅留下許多宋元明清的碑碣,據說是研究道教和書法的珍貴資料。

在這座清虛觀(平遙縣博物館)的珍藏裡,最令我印象深刻者莫過於「紗閣戲人」。紗閣戲人於光緒年間出於平遙「六合齋」主人許立廷之手,他將一張張的紙,配以泥、穀草等材料,做成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紙人。每個紙人都借用傳統戲曲裡的特定角色,搭配以相對應的造型、服裝。然後,再將製成的若干分飾「生旦淨末醜」角色的紙人放入碧紗為幕的櫥櫃裡,在這些碧紗櫥裡再以手工道具配搭成各種舞台布景。就這樣,每個碧紗櫥裡都成了具體而微的著名傳統戲曲場景。

細看紗閣裡的戲人,有立有坐、有文有武,五彩的臉譜、傳神的表情,叫人動容。而且一閣一戲、一戲一場,每場戲的舞台氛圍也無不精采絕倫,令人歎為觀止。許老闆的紗閣戲人原先有36閣,本是元宵節鬧社火時擺在市樓前供人觀賞用的,但如今只剩清虛觀裡的這28櫃而已。

聽說,平遙除了許立廷外,後人再無此巧藝;而各地,除了平遙外,也沒有類似出色的紙人工藝。所以這28櫃的紗閣戲人,也可說是「廣陵絕響」了!

雷履泰故居

雷履泰是日昇昌的首任掌櫃,一如其餘的山西商人,發家後的他也在故鄉蓋了一座北方大院。他的故居在城內的西門街上,道光年間建成,距今已180餘年。建築採平遙傳統的四合院民居型制,由兩主院、兩跨院組成,兩主院和兩跨院都呈「日」字型的前後二進院布局。前後二進院左右皆設有廂房三間,中廳(日字中一橫)及後院正房都是雙坡硬山瓦頂房,整個院落顯得樸實無華,但又雄偉壯觀,頗似當年主人的性格。

由雷履泰故居我們也可以略窺平遙民居的型態。多半是高聳的青磚邊牆,圍著二或三進呈「日」字或「目」字的深宅院落,講究一點的院落像雷履泰故宅,院落間仍築中廳等房舍區隔,一般民居,則多以矮牆、垂花門樓區隔前後進院落,而且在這些矮牆及垂花門上也常可以見到「福」「壽」等吉祥字樣。

雷履泰故居正廳採面闊三間帶前廊,下為磚拱券窯洞,上為木造結構披簷的樓房,這也是平遙常見的民居型式。下頭的磚拱券窯洞不但造型有著晉地窯洞的特徵,青磚築就也有著窯洞耐用的特點,而上頭的木造結構披簷利於彩繪木雕,又可替稍顯樸實的「窯洞」加添些色彩。

除了一般民居外,臨南大街、西大街的住家又多採「前街後宅」住商一體的格局。即沿街以磚石結構做基礎,以木造為主架構建築二層以上的閣樓做舖面,而傳統的四合院住家則置於舖面後。我在平遙南大街時正好發現一座正在整建的舖面,其「前街後宅」的格局更是顯露無遺。

幽深的蚰蜒巷

在平遙市街行走,讓我深刻的常不是南大街、西大街為主的繁華市面,我反而願意多花些時間走在午後幽靜的巷陌裡……

巷陌裡有些尚用人力打鐵的鐵舖,店主人正吆喝著徒兒用力打著一柄刀,呼喊聲外,其間還間雜著叮叮叮的打鐵聲……

小雜貨舖裡鋪滿當地人用的、不知什麼的什貨,一台用了十多年的彩電還嗚里哇啦的在說些什麼,三兩個買糖的傻孩子正呆看著……

轉折掉一些熱鬧,就看到轉角門洞裡兩個婦人不知在閒話些什麼,嘰哩瓜拉地酣暢非常,但因為發現陌生人又嘿然停止……

再轉幾個彎,老巷陌就只剩完全的默然……

還有,如褪黃書頁的滿地殘陽……

延伸閱讀:走訪晉中-平遙古城(一)  http://blog.udn.com/stonejung/359499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1609180

 回應文章

柏元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您的分享唷
2008/02/11 22:17
看到那些圖才發現我過年都不知道在做蝦米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