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剖析創新的吉光片羽
2010/07/25 07:18:41瀏覽463|回應0|推薦6




         依彼得. 杜拉克(Peter Drucker) 對創新的定義是“ 透過新想法, 技術及產品與實務的成功開發, 以贏得顧客心而言 ” Winning customer preference through the successful exploitation of new ideas, technologies, products services and practices '  可見創新的最後考驗在市場, 無怪乎杜拉克會說“ 如果你不懂創新, 你就不懂商業” (If you don’t understand innovation, you don’t understand business.).  也就是說, 創新推出市場後的成功程度方為最大的考驗,  而不是其新奇性或其科學內涵.

        有些創新, 從概念的形成至量產, 時間頗長, 像拉鍊, 長達三十年之久, 塑膠中的尼龍則達二十年, 無線電與抗生素的普及, 若非戰爭的發生 , 恐怕會拖更久, 依杜拉克的觀察, 使知識變成可應用的科技, 並進而開始被市場接受, 所需的前置時間大約在二十五年到三十五年之間. 而劃時代的創新, 如電腦, 飛機, 倘若沒有多種知識的整合(convergence), 產品是不可能問世的, 即使1918年所有發展電腦所需的知識已具備, 而第一部電腦卻在1946年誕生.文字處理機(word Processor)雖然貢獻匪淺,卻只簡單結合打字機, 螢光幕, 及基本的電腦便完成, 而第一部飛行器DC-3(1937)則需結合可變間距螺旋槳, 伸縮起落架, 質輕鑄造的機體結構, 輻射狀氣冷式引擎, 以及擺動副翼才使人類飛行夢成真.

        彼得. 杜拉克在1985年出版的那本巨著“創新與創業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中, 把創新來源歸納為:(1) The Unexpected (意料之外的事件), (2) Incongruities ( 不一致的狀況), (3) Process Need (程序需求), (4) Industry and Market Structures (產業與市場結構) (5) Demographics (人口統計資料), (6) Changes in Perception (知覺的改變), (7) New Knowledge (新知識). 同時以商業史中的例子說明其論點, 由於他對商業史的如數家珍, 使該書歷經25年後仍值細細研讀.

           其實, 電腦首度問世時, 專家並不看好; 貝爾將其電話原型機呈給美國AT&T高階主管時, 得到的答案是“那只是玩具“ ; 米契. 開普(Mitch Kappor) 當初在哈佛史隆商學院提出蓮花123(Lotus 1,2,3)想法時, 也未受其師肯定, 原因是缺乏實際的市場研究, 但是全新的產品是無法根據市場研究去判斷其潛力的。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9521&aid=4259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