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4/14 21:21:05瀏覽4045|回應6|推薦107 | |
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兩岸關係解凍重啟契機;緊接著博鰲論壇的胡蕭會,號稱融冰之旅,但究竟又能融掉多少冰? 從很多角度來看,多年來的兩岸關係恰如賽局理論(Game Theory)中的「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兩邊都想贏,但又有拋棄不了的立場,相互猜疑、試探,結果就是僵在那裡,既不想兵戎相見,又不願熱臉貼冷屁股。 兩岸這個「結」解不開,都討不了便宜,一方害怕成為中華民族罪人,一方耽心成為賣台罪人,糾纏不已,彼此都成為歷史與主權意識的囚犯,都陷入難以解脫的困境。 其實,賽局理論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早已找到跳脫囚犯困境的辦法。2006年諾貝經濟學獎得主奧曼(Robert Aumann)的「無名氏定理(Folk Theorem)」,揭示了在無窮重複的賽局中,不斷互動、獎懲的結果,就有可能尋找出合作的均衡解。 兩岸「塞」局能就此從中獲得解決方案嗎?去年來台訪問的另一位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謝林(Thomas Schelling)也是賽局高手。他認為,台灣應高度開放,兩岸的互動愈多,中國大陸對台灣的依賴愈深,台灣的危機就愈少。 即將來台訪問的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斯金(Rric S. Maskin),以機制設計(Machanism Design)理論著稱。這套理論似乎又為兩岸融冰開啟了另一扇窗。 機制設計是一種特殊的不完全訊息賽局,透過激勵相容與訊息揭露的賽局設計,使期望效用極大化,進而達到社會目標。這項理論的應用日廣,包括在拍賣、投票、談判等領域都已有發揮。 兩岸賽局的囚犯困境,很重要的關鍵是相互陷於猜忌,互不信任,於是有了文攻武嚇、有了戒急用忍。加強溝通交流、逐步建立互信,是取得合作解的必經之途,若能有更周延的機制設計,提供雙方足夠的合作與和解誘因,或許正是兩岸最終跳脫囚犯困境的臨門一腳。 當然,我們無法期待用數學推縯或經濟學理論,就能一口氣解決複雜的政治難題,但困在歷史樊籠的兩岸關係,似乎有了解困之鑰,只待有心人能夠跳出當局者的迷障,跨出大步取了鑰匙去開啟和解大門。 在歷史的大潮流中,十年不算短,百年不算長,分分合合,本是常態,果真有了走向和解的契機,兩岸幾十年來的糾葛,也就不必急於一朝即「相逢一笑泯恩仇」。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