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8/24 01:01:44瀏覽2715|回應9|推薦61 | |
「我認識的朋友中,所有成功、幸福、快樂的人,都是會算計的人。」 ── 陳文茜
「失控」有時未必是真的失控,會算計的人也未必是壞人。 最近重新看了電影「失控的陪審團」(RUNAWAY JURY),反諷的是,劇情中講的卻是如何去「控制」陪審團,以贏得勝訴。 故事大略是一位丈夫被槍擊身亡的遺孀,以黑市武器受害者家屬的身分,鼓起勇氣控告財大氣粗的軍火商。軍火商則找來經驗豐富的顧問(金哈克曼飾演),組成龐大又專業的團隊,並想利用非法方式操控陪審團成員,打贏官司。 達斯汀霍夫曼飾演控方律師,以正義形象隻身對抗軍火商團隊。另一主角約翰庫薩克則混入陪審團中,用種種計策左右陪審團成員的意向,並向都想贏得審判的控辯雙方索賄。 結果,幾回合的諜對諜、計中計後,金哈克曼賠了夫人又折兵,達斯汀霍夫曼則在庫薩克的暗助下勝訴。 金哈克曼、達斯汀霍夫曼、庫薩克與瑞秋懷茲幾位大牌演員名不虛傳,戲中角色使計耍詐,演員也在演技上賣力較勁,演來著實令人叫好。 很多人是從陪審制度、法律觀點或道德論述來討論這部電影,真正精彩之處卻在戲中一場又一場的賽局(Game Theory)交鋒。 從一開始控辯雙方挑選陪審團成員時的種種策略思考,到約翰庫薩克出場介入設局、引君入甕,尤其是他與金哈克曼間的計來計往,處處充滿賽局的影子。 「在動態嚇阻進入賽局中,能讓對手相信為可信承諾(credible commitment)的策略,才能收到事先嚇阻的效果。」賽局原則中還包括:「策略要成為可信,必須投入成本、具不可逆性且為對手所能觀察得到……」 為了嚇阻庫薩克的攪局,金哈克曼不但派員四處調查他的背景、威脅被抓住把柄的陪審員,還用暴力手段相向,展現出具有懲罰的能力。 但庫薩克計高一籌,陸續引導出法官與陪審團共進午宴、讓被金哈克曼掌控的陪審員出局…,秀出能夠左右大局、翻雲覆雨的能力,又製造「隱性勾結」的陷阱,讓金哈克曼在比較賽局報酬後,乖乖電匯出鉅額款項。最後庫薩克幫達斯汀霍夫曼打贏官司,好人得到了雙贏。 在一缸子人的爾虞我詐中,戲中有一幕鏡頭令人印象深刻。飾演控方老實律師的達斯汀霍夫曼,總穿著不合身又彆扭的西裝,當同事提醒他領帶上滴到吃熱狗的芥茉醬時,他竟看也不看地只回了一句:「我是故意的。」 這位律師相信人性、堅守立場,不耍詐、不搞鬼,戲中到了陪審團做出決定前的最後關頭,還是不願用金錢買來正義、不願用非法來換得公理。說他不合時宜,卻又勇氣無比;說他不自量力,又寧可社會上多一些這樣的人。 達斯汀霍夫曼在這部電影中的戲,並沒金哈克曼來得多,但老演員有其功力,一句「我是故意的」,說得語調平淡,卻充滿了隱喻張力,自然地散發出一股唐吉訶德般的自傲與勇氣,不由得令人致上敬意。 「人生無處不權謀,生活處處是賽局。」戲歸戲,真實生活中,好人未必都是贏家,天公也不見得疼憨人,多一點算計,也許真能讓壞蛋多吃癟、人生更美好。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