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5 23:18:15瀏覽31867|回應8|推薦70 | |
話說,日前與網友A小姐聊到,所謂地道老北京炸醬麵,是何等模樣光景,等諸如此事。 炸醬麵在北京是極為普遍又家常的庶民麵食,早期可是家家戶戶各有套路,每一家有每一家味道,如今工商繁榮,取代而為之的是,處處可見的麵館食肆。只要您老,願意付點小代價,多可來上一碗炸醬麵祭祭五臟廟。 中國 海碗居老北京炸醬麵 photo by Miss A 為什麼稱炸醬? 您仔細端詳這碗油亮亮的小碗乾炸,不難理解吧? 臺北盆地這一陣子挾著外來和尚會念經的烤鴨旋風,業者重金理䀻一位特級廚師以及兩位師父偕同來台獻藝。該餐會主題是以烤鴨為主軸,川菜也穿梭期間,許是川菜在北京已流行數十年,北京人餐桌上, 有著川菜出現也就見怪不怪了。 無怪乎有人說,北京花數十年歲月,遲遲無法統一南方,(指的是使用方言的習慣),然而川菜花不到十年功夫,可統一了北京人胃口。 當然這是笑話,不過也反應著現下北京飲食的部份真實狀況。 回頭說說該特級廚師的本家,因其發源於北京,若不出些京城拳頭特色菜,似乎也有些說不過去。 然而使人訥悶的,點菜單出現了『地道炸醬麵』一品,在嚐過之後才恍然大悟,可令人懷疑的是,所謂地道是哪裡的地道? 若說是北京地道,個人則難以苟同。 主要原因是兩個不地道。 似乎調料非傳統北京正宗 加入川味豆辦 此其一 料理手法非傳統北京正宗 摻太多水 此其二。 該稱呼它是…變化過的炸醬麵,應該比較貼切。 然而更令人失望與不解是,網路與媒體對於該所謂地道炸醬麵,幾乎是一片稱頌之聲,難道沒人知道,此兩個不地道嗎? 還是吃人嘴軟呢? 就不可得知。 網路上所謂美食部落客,甚至少數美食線資深記者,對此多穿鑿附會,不明究理讚美一番,聽信片面之詞,而沾沾自喜,此等粗暴鄙俗行徑,目食耳食附會者眾,不可不謂氾濫。 此等對燕京家常麵食,認識猶如荒漠,方家隨便端出個名堂,即使指鹿為馬,我等確無法察覺。 讓北京人把台灣人當洋盤、沖頭看待,茶餘飯後當笑話看,身為台灣人一份子,許些同胞無知,個人臉上也無啥光彩。
感嘆之餘,特與在北京工作的正妹網友A小姐共同商議,在他返台渡假之餘,帶回北京六必居與天源醬園等,出品的干黃醬與甜麵醬,協同調製,企圖重現地道北京炸醬滋味。 我倆祖籍皆非北京,更非老北京,憑藉的是十多年前,在胡同裡,吃過幾次老北京炸醬麵,時至今日,多已成模糊的味道記憶。 另一是正妹Miss A,待在北京的這許些日子,對於北京飲食的領悟與體驗。 當然最重要的是一些老北京人,對於炸醬麵的口述或是著作描述,這也是此翻我們敢於嘗試地道老北京炸醬麵,最大的憑藉與精神支柱,當然也是抱持著戰戰兢兢的態度來面對處理。
已經準備就緒 正妹本尊 Miss A 當日主中饋
下面來說說我們怎麼調製地道炸醬麵。 要烹調得先學習挑選材料 ,華人史上第一位美食教父袁枚,他老人家在其著作《隨園食單》中,在開頭就說道,『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 當中對庖廚工藝與選擇食材,給了一個比重分佈的說明『大抵一席佳餚,司廚之功居其六,買辦之功居其四』。 選料優劣,就佔成敗四成,司庖廚者不可不慎啊。 更要來說說選料 。 選肉 北京講究的吃主兒,用豬肉講究以五花腩或梅肉為上,沒條件的,退而求其次,肥瘦四六比例也行。 還要以手工切丁,約莫三分立方,也就是一公分立方左右,不過今人飲食習慣有了改變,肥肉太大塊,會令人有肥膩之感,故此次改刀0.5公分立方為度。 五花肉選擇有一個要點,就是最好選用大豬五花腩部份,雖然肥膘稍微厚重,但是確富於肥糯口感,不易讓人發膩,反之小豬較瘦,身也薄,但肥膘滋味養成時間不夠,吃起來乏味膩口。 若是不太能接受直接咀嚼肥膘者,那梅花肉是您不二選擇。 我眼中合格的五花腩
用醬 雖然在台灣也是有許多優秀醬園就是了,但既然炸醬麵發源地是北京,那還是選用北京六必居或是天源醬園,在不然桂馨齋也是不錯選擇,如此一來,言道做起地道炸醬,同人說是老北京地道口味,也更來的名正言順的多了,豈不省事? 當天是選用六必居的干醬與甜麵醬。 干醬台灣人較為陌生,又稱為大醬,黃醬等稱呼,主要是以黃豆為主要原料,故稱黃醬。 雖然炸醬麵用醬配搭比例不勝枚舉,傳統使用上大多是兩種醬1比1混合,或是黃醬與甜麵醬以2比1, 4比1也是有的。 黃醬比例愈高,鹹度隨之升高,但醬香味會更濃郁,添加甜麵醬,有著緩衝黃醬鹹度之效果,也賦予炸醬整體許些甜頭,使味道為平和柔順,對於南方人也較容易接受。
買辦之功居其四 地道調料不可少。 麵條 常言道: 『好湯救不了爛麵』,這用在炸醬麵也是一樣適用。 也就是說一碗好麵的靈魂,取決於麵條,而不在澆頭或是湯頭。 此次用麵,當然是stec`s家自製鹼水麵,所謂舉賢不避親,好麵亦是自家好,至少不會放些有的沒的。 老北京吃主兒咸認為,吃炸醬麵一定要搭配把兒麵,把兒麵其實就是南方人所稱的拉麵,或稱為抻麵。 我也很想選用自製拉麵,然而事與願違,製作拉麵技術含量頗高,需要和、醒、軋、溜各道工序,全憑經驗,再說拉麵是個力氣活,不論軋、溜、抻等工序,無一不需要力氣,況且還沒學會做好拉麵,最重要的是,當天有八人參與。 所以還是識實務為俊杰,早早在家裡,把鹼水麵條先桿好,經數小時充分醒麵,出門前才切好麵條,匆匆趕忙赴約而去。 對不住了,各位。 烹煮 7mm 寬板 鹼水麵 麵碼 北京炸醬麵的麵碼,也就是配菜,是依照四季食蔬而有所變更,不過慣常有小黃瓜絲、煮黃豆,蘿蔔絲,其他就豐儉由人了,一般有七樣麵碼,當天麵碼,上面除了蘿蔔絲沒有(買不到心里美)還有芹菜、毛豆、掐菜(去根系的綠豆芽)、燙白菜絲,蔥花(北京用青蒜)、蒜頭瓣、糖蒜(由主人提供)。以營業麵碼來說,算是豐富了。
當日準備了九項菜碼
烹調 起鍋熱油多下豬油,六成油熱時,放入八角、蔥末、薑末,大火煸炒肉丁。 隨後放入調稀的干醬以及甜麵醬,加料酒略炒。後改文火咕嘟(相當於上海菜的篤,指文火慢燉,鍋面有小滾泡), 此時需時時剷底翻攪,以免醬汁黏底燒焦。 以看見醬中水分漸漸收乾為度,醬漸漸回吐油,而浮於醬面之上,醬香肉香濃郁撲鼻,最標準是一開始加多少炸油,把醬炒好,剷離炒鍋後,炸油還是與當初加入之油量相當,少有損耗。最後放入少許味精提鮮,亦有分別添加砂糖或者花椒水,來提鮮提香者。 吃法 一般北京專賣炸醬麵店家,供餐方式以一碗高樁三吋碗(約九公分)裡面盛著製好的炸醬,故稱小碗ㄦ干炸醬,簡稱小碗ㄦ干炸,民間人家又再次簡化稱呼法,以麵條佐麵碼與小碗干炸醬這樣的配搭稱為炸醬麵。 炸醬麵的麵條講究吃“鍋挑兒”,意指,直接從鍋裡撈出麵條不過水,反之稱為過水麵。 鍋挑兒是熱麵條,可以引出小碗乾炸的濃郁肉醬香。 盛上一碗麵,加入喜歡的麵碼, 再打上兩三匙干炸醬,稍微拌上許些炸醬,不要全拌勻,這是我個人喜好,這樣可以多次調配不同鹹度,一碗麵可來上多種口味,何樂而不為? 拌好麵條,來上一口勁道麵條,再配上大蒜瓣,滿口醬腴甘味,口乾嘴鹹來碗煮麵湯,原湯化原食,浸淫於這百年北京城的庶民老滋味,想,說再好的誇美詞藻,也成了累贅之舉。 最左邊三道菜是主人惠賜 億長坊精美菜餚 肉丁小碗干炸 嗜辣者還備有辣油
民間對於炸醬麵所流傳的順口溜
青豆嘴兒、香椿芽兒, 焯韭菜切成段兒;芹菜末兒、萵筍片兒,狗牙蒜掰兩瓣兒;豆芽菜喝,去了根兒,頂花帶刺兒的黃瓜切細絲兒;心裡美,切幾批兒,焯豇豆剁碎丁兒,小水蘿蔔帶綠纓兒; 辣椒麻油淋一點兒,芥末潑到辣鼻眼兒。 炸醬麵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麵碼兒。
結後語 首先要謝謝M大賢伉儷,不吝借出廚房,讓我們有愉快的一天,同時也感謝當天所有參與者,讓這次老北京炸醬麵好吃團更為精彩。 這次好吃團,之所以選擇老北京炸醬麵作為主題,不是為了要顯示個人的廚藝有多麼精湛,或知識有多淵博。 就如同個人的格主公告所述,『稟持承古而不泥古』,今日所聞所見,多是前人的心血結晶,無意亦不敢竊為己有,歷史食物該給予適當敬意與尊重,要承古而不是篡古,指鹿為馬亦是不可取,要搞創意變化,應考慮更改菜名,來的較為洽當。 還是讓歷史食物回歸原有的面貌本質,煽情扭曲亦或是事而非等宣傳辭令,此類荒誕不經等舉措,非有自覺有尊嚴的美食愛好者所樂見。 八月十八日 辛卯年 台北城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