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察) 大學生的雙主修、輔系之選擇
2012/05/16 22:07:43瀏覽8800|回應0|推薦2

偶然機會下回鍋聽了學校安排的雙主修輔系(or轉系)說明會

順便幫忙整理feeback後有所感,於是剛重新整理完文獻資料後便趁新鮮打這篇。

因為我在大學時後也曾修過輔系,那現在又在研究所最後階段,

可以將這幾年的所見所聞和反思一併寫起來,提供給大一二生。

轉系的部分,我自己沒有參與過,所以可能無法提供客觀看法,所以盡量先不觸碰。

大學是一個沒人逼你唸書的環境

我想回顧起大學生涯,最常聽到的便是:我唸書時間沒有高中那麼多,我英文都退步了

這類的話...所以首先,我會抱持著肯定的態度來看學校主辦說明會這件事

不過,我想其實會想來聽說明會最大的因素,大概是在鬆綁的環境下產生的不確定感吧

再來,最有可能的是想增加競爭力,而普遍會來聽是想多點了解和選擇的路

這樣說都還是太抽象來,所以還是來舉舉我的例子吧

(先說好,我從小就不是一個太聰明的孩子,唸書普普、運動普普,標準乖乖牌)

(我的大學只是私立且學生和系需要自立自強的地方,而我曾在這樣的環境待4年)

(我尚未實現夢想,大學四年的生活費一手包辦,還有貴鬆鬆的貸款等著要還)

ok,我想看到這裡,已經和我達到某種程度的共識,就是我的觀念或許也存在某種侷限

不過我仍然希望能符合大多數人的情況,或者提供一個比較基礎性的標準

那我們就開始吧

輔系和雙主修的差異性在哪裡?

以學分來說,雙主修的學分遠遠比輔系來的龐大,

通常輔系可以修的課程會是你輔的那個系所的必修課,可能你要拿到輔系證明,

需要從所輔之系所開的、開放當輔系可選之課程中,

選擇一些你認為對你自己有幫助或感興趣的課程。

通常,有些強調小班制的教學中,會限制外系選修,

假如輔系,有很大的機會是可以去選這些被限制的課程,

但是要依每個學校、每個系所的規定不同,而有所不同。

請注意,輔系跟雙主修,你所要面對的不是學校的規定,而是欲修系所本身的規定,

所以必須將對方開出的條件看清楚,

要不要參加考試?有沒有系所限制?萬一當學期申請的人超過他們所開出的人數,

你很有可能需要跟其他人一起競爭,爭取名額。

雙主修,基本上就是去另一個系所再製造一個新的自己,怎麼說呢?

就我自己當初在選擇時,雙主修的確聽起來很傲人,誰不想擁有雙文憑呢?

但看到需要修過的學分我就猶豫了,當時我的本科系畢業學分是130幾吧(必選修)

但還有一些語言課程是0學分的,所以我四年中會有一半的學期,

是需要接受可能快30學分的洗禮。

但我當時想雙主修的系所,畢業學分大約跟我的本科系的差不多,

等於基本上四年都是飽和修到學分上限的意思。

而且一定會修不完,要有延畢準備。

衡量一下我家(主要是我自己)的經濟條件,加上唸私校貸款的問題,

還有這個文憑對我幫助大小的問題,我後來就決定輔系就好。

所以我一年級時很努力把英文成績顧好,後來二年級就申請到應用英語系。

大學生涯的多采多姿是取決於對自己的期望與安排

我想我有必要把一些很現實的問題攤開來,那就是選修輔系之後我遇到的瓶頸。

因為我高中學測英文是頂標,但聯考沒有到60分,

所以當時面對應語系很多英文聯考80分的同學而言,我有蠻多的壓力的。

一來,老師打分數很客觀,二來,比起應語系對老師教學的熟悉感,

三是我還有本科的學分要顧,所以我有很多條件上的劣勢,而當時我並沒有辦法克服。

因為,我又得自己打工賺生活費,再來我對自己未來不確定感並沒有因為修了輔系而解決

且,輔系雖然學分較少,但是科系間的必修課幾乎都在同一時段,

所以我也知道如果要拿到學分,我勢必無法準時畢業,

所以當時我的作法是我先選沒有衝堂、我又有興趣的翻譯課程。

對了,而且通常這些課程會有先修課程的問題,

就是你必須先通過這堂課,才能選下一堂相關,比如我當時選英文翻譯,

要先修筆譯,之後才能修口譯,而且有些也有一學期或一學年才能修的問題。

所以也不一定沒有衝堂的課我就能修,所以輔系在選課上也是挺糾結的。

不過因為修輔系,而讓我可以進入小班制的討論空間,接觸我喜歡的英文和翻譯,

所以當時我是很期待每個禮拜的輔系課程的。

可以滿足我沒有念外文的遺憾,也讓我了解自己對翻譯的可塑性有多少

多留半年或一年取得輔系或雙主修文憑對你的人生而言代表著什麼?

當時我會選擇去輔系還有一個因素,是當初學習英文遇到瓶頸,

而我沒辦法丟出一大筆錢補英文,所以我希望能藉由輔應語系,

讓我的英文有所突破,

不過,我必須得承認,我的輔系過程並不是很順利,

因為考試考不好、有時翹課(是的才我一個外系但我很該死的翹課還被發現)

所以。。。我被當了一個科目,導致我研究所面試的時候

輔系反而成為面試官聚焦的地方

也就是說,因為我種種的表現不如預期,讓面試官認為我即使有輔應語系,

我也不具備有相同的語言程度,

加上大學成績低落(70-80左右,班上倒數)

所以讓我研究所面試時被噹得很慘。

會讓我有不好成績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高中唸的是二流的私校

(又是私立的,看家人對我期許有多大啊。。。)

我厭倦當不停唸書跟考試的機器人,我也發現聯考的落馬讓我否定了唸書這件事

我的重心集中在唸書以外的能力培養,所以我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在用心安排課業上面

坦白說,輔系真的出自於興趣居多,而當時我們班也有六七位左右輔系,

不過是輔別的系,而且成績都很好、學分也都快拿完了

不過,無論是像我這樣混混不得老師緣的學生,或者像我同學們專心努力的學生

大四那年,大家都紛紛簽了放棄輔系證明,選擇直接畢業了

我曾經問過我同學,他說因為要多留一學期,想想自己也沒有更多的耐性待在大學

於是選擇放棄。。。(加上已經有研究所可念了)

但是,三年後的今天,當時混混的我即將從研究所畢業,我最後的學歷坐落在中字輩學校

我利用研究所第一學期考了多益,取得還ok的成績,了一樁大學四年不敢考英檢的心願

有可能選擇一個動盪的人生來滿足自己一直窩在學界的空虛感

我同學其中一個念了師範體系的第一學府,且他的論文也是使用質性研究、丟問券做分析

但未來就業市場卻又是另一個不同的領域,從理工跳來文學唸7年後再到金融界

另一個同學則進入另一個國家體系,穩穩的過生活

三年前,或是選擇念輔系的當下,我們沒有一個人會看的到自己未來會在哪裡

所以我們只能在有限的資源底下,想辦法變出一點花樣,期待這樣的自己會比較與眾不同

又或者是從中得到些許對人生疑問的答案

所以先前我說,我肯定學校開放這個說明會的初衷,我也很佩服(或說羨慕)

現在的大學生擁有比當時的我們還要多的資源可以利用、有更多可學習的對象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同一個規範,(不然為什麼大學聯考不是每個人都考滿分)

或許你唸到了大學畢業,

擁有的專業遠不如一個學了一技之長、跟你同年已經在開店做生意的人,

而那些人也許是你青澀歲月底下,

隔壁班一個常常因為分數達不到老師要求而悶悶不樂的同學,

當你正百般無聊的用著活頁紙熬頁抄著明天要考的某個實驗流程、演算公式時,

腦海中也許會浮現FACEBOOK有人打卡,說著:

「我躺在台灣東海岸的白沙灘上,看著滿天星斗,聽著七星潭一波波海浪,我感到寧靜」

而又或許,當你在充滿喇叭聲、紅綠燈的車陣中,趕往下一個補習或打工地點,

滿臉髒兮兮全身臭汗的衝刺在中港路上時,

或許你會希望有人能告訴你,未來這條路的答案是什麼。

不過,在這裡我也只能將這個問題再次寫出來,

並提供自己的經驗(我並非沒有恆心毅力或信念的人,而是我認清了自己)給你們

無論你念了什麼科系,是不是還在懊惱是自己考差,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時,

我都得老實且殘酷的說,或許你選擇輔系、雙主修或研究所、公職,

或許到了那時候,你還是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能幹嘛,想要幹嘛,

所以,或許不是急著將自己被更多的紀律綑綁,而是該給自己一些安靜的片刻,

去思考自己(或許)仍然存在的無限可能吧!

請記住,唯有走到自己想走的那條路上,你所有花費的心血和淚水,才不算白流。

波扭

同步發行在波扭的部落格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zke&aid=646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