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9 15:59:21瀏覽1091|回應4|推薦12 | |
兩者合在一起寫,因為都與雲南密不可分的緣故。七七紀念日,在網上的祭祀館裏面,獻上一捧花,一杯酒,一根香燭,聊表懷念。中國遠征軍的故事早早就看過資料,慘烈讓人驚心,因此當我盼望了很久的描寫遠征軍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上映以後,盡然不忍心看。此前cctv採訪了尋訪遠征老兵的記者,在世的古稀老人已經寥寥無幾,流落他鄉,卻沒有怨言,因為不想再打內戰,留在了緬甸,風燭殘年,面對記者,只說,我們對的起祖國,我們要的只是一張紙,證明我們是抗日的。聞者唏噓慚愧,抗戰六十周年的人民勳章到的太遲了。 建川博物館是民間最大的抗戰紀念博物館,出版的一本文獻《國人到此 低頭致敬》,對扉頁內容,深感贊同:“一個國家的光榮,可以讓十三億人中每個人去分享 而國恥,同樣需要每個人去承擔” “ 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為民族解放而作出貢獻的先輩,即時按照某種評判標準,這個人抗戰之前是個「壞人」,抗戰之後又成為「壞人」但只要八年中他投身于抗日戰爭,我們就應該像他致敬” 今年五月,通過各種探訪,最大規模的中國遠征軍尋親團尋找到在世的遠征軍老兵還有21人,這些年近九旬或已過九旬的老人們唯一願望就是回到祖國,回到家鄉看看,也許是抗戰后第一次回國,也許就成了最後一次。我們慚愧,我們不能讓老兵們在貧困和孤獨中被遺忘。由於身體及證件原因,最終成行的只有九人,注視畫面,我們每個人的心情都是如此複雜,他們是我們最後的英雄。 老兵們從當年的畹町橋上走過,當年就是從這座橋上走過,十萬大軍奔赴抗日前線,如今,垂垂老矣,九個老兵佩戴著勳章在親人攙扶下走過,古來征戰幾人回,心酸。面對老兵,畹町邊防口岸的士兵,齊刷刷的舉手敬禮,老兵也微顫顫的回禮致敬。
老兵展示自己獲得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紀念章和證書 在畹町定居的遠征軍老兵來迎接當年的戰友,特意將中央軍委頒發的榮譽勳章掛在胸前 志願者背著老兵到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前合影,當年無數的華僑人員回國參戰,很多人在祖國永遠長眠。 騰沖國殤園 下個月準備去麗江休息一段時間,朋友問,除了麗江,還想去哪裡,腦子裏面第一反應就是騰沖。作為中國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每個國人有機會都應該去祭拜一下。 騰沖國殤墓園安葬了陣亡將士9618人,而其中不僅有中國的軍人,也有來華參戰的盟軍軍人,當年騰沖,滇西兩場戰役,總共傷亡失蹤八萬余人,墓園中安葬將士不足十分之一,可見當年戰鬥之慘烈。國殤墓園建成于1945年7月7日,如今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國殤園大門 忠烈祠 二十集團軍紀念碑 將校墓碑 盟軍烈士墓碑 尉官墓碑 士兵墓碑 墓碑群 在國殤墓園,還有一座戰死的日本侵略士兵的“倭冢”,也常有日本人來祭拜。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