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2/24 10:21:53瀏覽3865|回應0|推薦14 | |
註:本文刊登於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所出版的公益刊物<停泊棧>第95期,出刊於2020年2月 http://charity.wanhai.com/do/usr/Init?method=textPage&ariticle_id=ARITICLE20200220113440198&objId= 讀者來信詢問理財的技巧,關於這一個問題,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技巧並不難,難的是人們對於投資、理財的觀念並不通透。 理財的重要觀念,就是維持人生收支平衡的能力,而不是盲目追求家庭財富的增長。在這一個清楚觀念下,我們所需要的理財技巧就是以下五大重點: 第一、建立人生目標理財如果是維持金錢收支狀態的平衡,只要妥善建立工作能力,找個穩定職業,或者建構一個穩定收支流的商業模式,差不多就能達標了。 所以重點不應該是這樣,而是更高層次地先問自己:「在一生金錢收支平衡的基礎上,讓我們的人生活得有價值、有意義、且光彩奕奕的目標是什麼?」 沒有人生目標的人,再會理財又有何意義呢?只是淪為一個守財奴罷了! 第二、建立支出控管能力在討論收入能力之前,應該要先建立的是生活管理力,也就是支出控管力。 生活中的支出,不外「需要」和「想要」。人想活下來,有基本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支出,但更多的介於想要和需要之間的「偽需要」,例如:一隻好手機、一件好衣服、一間好房子、一台好汽車。 不要讓這個商業操作下的「想要」,變成膨脹的「奢華需要」;或者誤把商業行銷的商品,當成人生的錯誤「想要」,正是這個技巧修練中的重點。 第三、建立收入的能力現代人處在商業社會中,收入創造主要來自於工作收入與投資收入。 工作的收入,來自於付出勞力或勞心,以交換企業所提供的金錢;越能往勞心的專業能力移動,自然越能創造金錢回報。 投資的收入,則是商業營運後的收入,一樣是有勞力、勞心之別。勞力來自於自己賣衣服、端咖啡給客人;勞心則來自於付出金錢股本,透過團隊運作來獲得淨利分紅。所謂股票投資或基金投資,是把勞心式的投資簡化成金融商品的操作,並成為一種善用金錢資本來操作的勞心之財。但本質上,這種金融商品投資的背後,還是要有企業生產營運來支撐。 第四、認識金融商品或資產目前多數人所認知的「投資」,是指簡化後的金融商品或資產,例如:股票、債券、基金、房地產或黃金、石油……等。因此,認識這些金融商品市場的交易規則非常重要。 市面上常見的理財教育,實際上都是在提供此類狹義投資的操作技巧,導致人們容易把投資當理財,認為理財就是要追求投資金融商品的回報率。 但事實上,投資不僅不是理財,廣義的投資應該是建立經商營運的能力,更不應該被簡單化約為建立金融資產或建構金融商品操作的能力。 第五、建立風險規避的能力正確的家庭理財技巧中,為了維持家庭收支永續平衡,針對生活收入的意外中斷,或者是家庭支出的意外擴大等風險,一個人必須及早建構風險趨避能力。 所謂風險趨避,不是希望意外、死亡或醫療支出不上身,而是針對不可負荷的生活收入之中斷、生活支出之擴大,在自我儲蓄所不能負擔的收支失衡缺口上,預做的保險規劃,比如:意外險、死亡險或醫療險。 如果家庭生活成員發生意外後,並不足以影響家庭其他成員的生活收支平衡之維持,則該項保險需求其實並無存在之絕對必要。例如:未成年人並無創造收入能力,針對小孩去投保死亡險,就顯得並非優先,而應該思考針對意外受傷或生病醫療的支出項目去做保險規劃才對。 以上,大略是家庭理財所需要的重點,只要全面性建立起相對應的能力,應該就能滿足理財的滿分標準了。 作者簡介王志鈞國際財經作家,深耕台灣家庭理財教育十年,致力提升正確的財富觀念。 作者提供免費理財諮詢,歡迎來信:solon8888@yahoo.com.tw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