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2/01 15:53:38瀏覽3470|回應0|推薦10 | |
<金融世界的茉莉花革命---三分鐘搞懂比特幣到底是什麼?!> 註:比特幣近期成為市場關注話題,但對不懂的人來說,本期2月號《科學人》雜誌對此做了一系列非常精彩且深入的封面報導,裡面有三篇海外文章分別從比特幣的技術、起源、交易規則與發展趨勢,做了非常完整的報導,並邀我從金融投資角度來寫一篇更淺顯易懂的文章。 我為此狗尾續貂,寫了一篇和多數體制內金融專家觀點迥異的文章,並將比特幣定位為金融世界的一場茉莉花革命,希望從自由草根、破壞創新的角度,帶領讀者審視比特幣與數位加密貨幣的大趨勢與大威力。 拙文特徵得《科學人》雜誌主編的同意,全文披露於我的部落格上。但若有心要了解比特幣為何物者,強烈建議收藏192期「《科學人》雜誌2018年2月號」,因為這一期封面報導有比多數區塊鍊專書來得易懂、全面又深入堂奧的分析,值得收藏作為入門字典。http://sa.ylib.com/index.aspx 【序言】比特幣是泡沫遊戲的最終章?還是金融革命的序曲?人們的選擇攸關它能否成為日常交易媒介的關鍵! 撰文/王志鈞 「比特幣有何價值?為什麼它這麼貴?」 想像它真的是一枚貨幣,兌換美金的匯率一開始是1美金對1609個比特幣,那是2009年初剛誕生的時候。到2011年2月,兩者終於來到1:1的兌換價位。之後比特幣一路走升,最驚人的升幅發生在2017年,美金對比特幣匯率從元旦的998:1,一路挺升到聖誕節前的高點19,963:1。 從貨幣的角度來看,1單位比特幣竟然可以兌換到近2萬美金,相當於新台幣60萬元,說明了兩件事情:第一、比特幣升值幅度很快;第二,以美元為首的全球貨幣(或說全球由各國政府所發行的實體貨幣機制)遜斃了,一路被虛擬貨幣給重貶到地板上! 如果你認同比特幣是一種貨幣,前述的角度才是理解這種全新貨幣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像一般金融專家所宣稱的,這是一個「鬱金香泡沫」的翻版,而泡沫正在破滅的臨界點上。 許多「體制」內金融專家認為,比特幣飆漲是虛擬貨幣的金融泡沫遊戲,過高的價格遲早會不敵地心引力,讓比特幣成為一場過眼雲煙。所謂「體制」,指的是相信現代金融遊戲規則---一種銀行間透過存款、放款、利息、存款準備率等機制所共同形成的國家主權貨幣運作體制。 不管是專家或小老百姓,只要我們腦海中已有「金錢應該長得像新台幣、美元、日圓、歐元」這種既定印象,而且認定金錢應該通過國家法令所認可的金融機構來進行貨幣發行與價值保證的話,我們自然會對網路上全新出現的加密數位貨幣感到費解。 但比特幣的誕生自始就是對現代貨幣發行機制的一種否定。更白話一點說,這是一場向國家主權貨幣進行挑戰與推翻的金錢茉莉花革命。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比特幣白皮書》會出現在2008年10月,也就是引爆世紀金融海嘯之華爾街9月股災後一個月,並非毫無道理。許多人猜測這是一群暗黑金融科技菁英的群體宣言,中本聰或許只是個匿名,目的是要推翻金融資本家的宰制。 煙硝般的謠言很多,但重點是,這份白皮書確實揭櫫了一個理想---透過創新的「區塊鏈」技術,人們可以擁有更安全、便利與不被有心人士操弄和剝削的市場交易媒介。 從茉莉花革命的角度看,比特幣十年來不斷挺升的事實才真的讓人捏把冷汗---它意味著相信現存實體貨幣不夠安全的人越來越多,而美元對比特幣的急遽貶值,更坐實了持這一個觀點的人所懷疑的事情正在發生。 想像一下你來到1980年代的辛巴威,當時1美元只能換得0.68辛幣。但隨著通貨膨脹急遽發生,辛巴威幣快速貶值,到2006年7月底辛幣匯率已經來到101,195對1美元價位。 隨後,辛巴威政府發行第二代辛巴威元,新幣的1元等於1000舊辛元,但鈔票數字減少幾個0並無法遏止辛巴威元繼續貶值。2008年夏天,1美元只能兌換1000億辛幣,而1000億辛幣只等值於一個麵包。 在歷經第三、四代辛巴威元改革後,2015年6月,辛巴威政府終於宣布棄用辛巴威元,民眾可將存在銀行帳戶內的辛巴威幣,向辛巴威儲備銀行換成美元,但匯率卻是:3.5×1016辛元對1美元。 對相信比特幣終將終結實體貨幣亂象的人來說,目前我們拿在手上的美元就是辛巴威元,比特幣才是可靠又穩定的交易媒介。對這一群忠實信徒來說,2017年美元對比特幣會重貶1400%以上,只是美元辛巴威化的序曲。 美元匯率最終將會來到3.5×1016美元對1比特幣嗎?或許這是個難以置信的烏托邦神話,但赤裸的現實是,認同這個網路新金融秩序的人正如滾雪球般暴增,這才是讓「體制」內專家與各國央行備感憂心的事。 傳統貨幣是不是像辛巴威幣一樣,因為浮濫實施量化寬鬆而暗藏通膨危機?比特幣會不會就跟維基解密一樣,提早幫我們曝光了各國央行所惡意掩蓋的真相---這世界的貨幣早已開始辛巴威化? 這不是危言聳聽,全球都會區房地產的一路狂漲,以及比白鑽數量更稀少的彩鑽近年會出現百倍漲幅,都說明了全球位處資產高端的富有人士,正拼命想把現金改換成供給量更少、保值性更高的珍稀資產。 有錢人擔心通膨的危機感,或許才是推升比特幣狂升的潛在動力! 很多金融專家一直喜歡把比特幣與1637年的鬱金香泡沫危機扯在一起,但比特幣與鬱金香不同的是,比特幣宣稱是一個更完美的貨幣,而不是擺在客廳裡的珍稀裝飾品---你要嘛否定數位加密貨幣的功能,認為比特幣是洪水猛獸;不然就接受它的完美宣言,認同比特幣終將終結國家主權貨幣的通膨亂象。 雖然比特幣並非毫無理性的上漲,但目前市場上確實出現不少以炒匯心態來大撈一筆的買家。就跟名畫、瓷碗或明牌股票一樣,只要價格有上漲的可能,投機客就會捧著鈔票入場,這讓比特幣交易充滿了賭味。 從投機的技術分析來看,比特幣像鑽石,只要鑽石礦脈告罄,價格就會開始飆漲。比特幣的上限數量早已被公定在2100萬個,目前則已被挖出70%以上;剩下不到30%的比特幣發行量,正是因「物以稀為貴」而吸引全球挖礦者競相投入。 這也是中本聰聰明的地方---他設計每十分鐘就必須要有人可以解開新的數位謎題,並讓第一個解題者擁有新區塊鍊的註記權與比特幣獎勵金,讓人們因利之所趨而蜂擁接受區塊鏈遊戲的挑戰。 從數位科技的技術層面看,比特幣更像是區塊鏈遊戲的點數和獎勵金,比較不像是人們所熟知的貨幣。但如果湯姆熊遊戲屋有天考慮用黃金來鑄造代幣,你一定不會懷疑遊戲代幣也可以成為人們所接受的貨幣時,那比特幣這種數位加密代幣又有何不可高度流通呢? 重點還是本文一開始所問的,比特幣的價值在哪裡?為何它能比黃金還貴? 通常,經濟學的「供給-需求」法則只有對有使用價值的商品有效,例如房地產、企業股票或有經濟成長在背後加持的當地貨幣,一旦人們對市場上所交易的商品之價值感到存疑時,泡沫與投機的懷疑也會產生。 回到核心問題上,比特幣的價值其實就是貨幣價值,只要你相信比特幣是一種貨幣,貨幣的價值就只需要滿足三種功能:交易媒介、記帳單位與可儲存價值。 基本上,人們可以拿比特幣換美元,意味著比特幣已經是可以買汽車、房子與麵包的交易媒介。同時,它本身就是一個完美的記帳紀錄,是透過區塊鏈技術所形成的透明帳本。比特幣的不可竄改性與無法攻破性,更確保了其儲存價值的可靠與安全。 比特幣除了不是由主權國家所發行的以外,它已經具有貨幣的三大功能與價值。因此,它的價值不在背後是否有黃金或國家儲備做保證,而在於人們是否接受比特幣能成為更好的市場交易媒介? 從市場自由形成的交換價格看,答案顯然對比特幣有利。但也正因如此,國家主權貨幣的發行機構---中央銀行,遲早會跳進來投下反對票,甚至動用最高否決權,將比特幣打入非法交易的禁區。 正因國家主權機構可能出手干預,比特幣最終成為日常生活中普及流通的貨幣,恐怕有點前途黯淡。但就像達康(.com)曾經出現一波飆漲熱潮,但達康公司泡沫化了,網路與各類數位創新卻普及於日常生活中,區塊鏈風起雲湧的各類貨幣創新技術,正像破壞式創造的米諾骨牌,遲早有機會把實體貨幣的高牆推倒。 目前,最有機會走入人們生活中的數位加密貨幣可能是以太幣(Ethereum)與其區塊鏈技術,因為它更像悠遊卡,人們可以透過儲值而得到乙太幣,並從中衍生出各類創新應用,從而讓它更容易被金融機構所容納和接受,並因此進入實體生活中。 想像一下我們可以拿悠遊卡搭捷運、租借腳踏車、借書、成為身分證明等等,在金融區塊鏈技術下的數位加密貨幣遲早也會這樣,成為更可靠、可驗證身分、流通成本低、保密性高與不可竄改的可靠媒介,並成為一種像現在的鈔票但又多了更多功能的一種無以名狀之物。 這些高度流通的創新交易媒介或許不是以比特幣、乙太幣或目前已知的加密數位貨幣的方式存在,但管它的呢,區塊鏈技術註定會改變人們所熟知的貨幣運作機制,並把它改得更好,這是註定會發生的。 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也許比特幣的升值熱潮已經結束,也可能已經消失於地球,但比特幣肯定會被寫入貨幣博物館內,就像獨立宣言之於美國史一樣,《比特幣白皮書》也會成為金融史上璀璨的一章。 【作者簡介】 【更多延伸閱讀請參考《科學人》雜誌】http://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3857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