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濟成長率與消費券的迷思---解讀全球金融風暴13
2008/11/17 23:04:39瀏覽3417|回應5|推薦14

<經濟成長率與消費券的迷思---解讀全球金融風暴13>

在上一個世紀,政治、經濟市場有一個非常可怕的迷思,那就是,各國政府對經濟成長率的追求,已經高過對人民真實福祉的追求。

這真是個非常可怕的夢靨。

「經濟成長率」,已成了政府的執政績效保證,而對小老百姓來說,經濟成長率更成了生活幸福的代名詞。

這真是個很奇怪的想法,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迷思卻成了當今世人所習以接受的主流政經思想,以及,甚至反過來變成---「眾人皆曰對」,這就是一件對的事情。

要論「經濟成長」這個詞彙的起源,其實並沒有太早,狹義來說,它是由俄裔美籍的經濟學家顧志耐(Simon S. Kuznets)在1930年代初期發展出來的概念。

也就是說,今天大家所習知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等統計指標,在歷史上只出現八十年左右,在此之前,各國政府並沒有將「經濟成長率」視為施政目標。

但這並不意味,「經濟發展」這一個概念在更早時期並不存在。從經濟學的起源來說,1776年亞當˙史密斯寫下《國富論》一書時,就已經悄悄埋下了兩百多年來的政經主流思想,那就是:一個國家的財富,是來自於一國之內全體人民的勞動生產力,而不是表象所見的貨幣累積。

國家的財富,並非如當時重商主義所宣稱的,來自於一個國家透過貿易出超所擁有的金銀財寶,而是來自於一個國家老百姓全年日常生活所生產(或消費)的商品與勞務。

換算成今日的語言來說,亞當˙史密斯的意思是說,一個國家的財富並非來自外匯存底的增加,而是來自於勞動生產力的增長,後者透過自由經濟市場的分工(division)與專業(specialization),能夠得到更大幅度的生產力提昇,並因此導致消費力提高。

透過《國富論》這本巨著,史密斯指出,政府的努力目標應該從追求表象財富的增長,改為提升全體人民的勞動生產力。然後,透過顧志耐的努力,史密斯所謂的「一國人民所生產的商品與勞務」,被換算成了可數量化的指標GDP,因此,這個指標便成了國家追求人民的幸福與財富時,應該注意的施政目標。

讀者諸君,這樣的推論看似天經地義、毫無矛盾,實際上卻犯了邏輯上的過度推論毛病。仔細想想,這當中的矛盾可真多。

遠的不說,光談史密斯的自由市場思想,就可以知道,這位經濟學之父大談的是政府應該放任市場自由發展,管得越少越好,如此才能提升全體人民的生產力,怎麼會是反過來變成大有為的政府在進行主動式的經濟產值管理呢?

當然,這當中有一個經濟學歷史上的大轉折插曲,便是凱恩斯提出的政府擴大需求理論。一樣是在1930年代,凱恩斯發表《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並指出,假定市場供給面的產品已經完成,卻有可能因為需求面的消費者並不願意購買這些產品,而使經濟大蕭條出現。

當供給無法自動滿足需求,市場那根「看不見的手」,也就是史密斯所倡言的市場恢復均衡的自由機制將會失效。凱恩斯認為,政府此時應該填補總需求的缺口,並透過政府擴大財政支出以增加就業,間接創造市場需求。

所以,嚴格來說,在凱恩斯的經濟學理論中,也並沒有政府大肆追求經濟成長率的迷思。凱式所期待的大有為政府,是政府創造人民的就業機會,好讓市場的需求恢復,讓供給面的蕭條恢復成長動能,如此一來,經濟的正向循環才會持續下去。

也就是說,讓經濟成長或發展的力量是「市場」,不是「政府」,政府頂多只是扮演市場需求的催化劑而已。

當然,我在這裏並無意要辯論經濟學理論或歷史,而是要提出一個正確的經濟學觀點與邏輯:一國人民勞動生產力的增加,才是經濟學家應該關切的重點,而不是經濟成長率;後者頂多只是衡量一國國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而不是衡量人民的幸福指數。

有看到「市場價值」這四個字嗎?GDP所衡量的只是市場終端產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這個指標本身只是生冷的數據,完全關切不到一國人民在生產勞務和商品過程中,這些行為對社會的實質貢獻程度。

舉例來說,偉大的母親在家裡煮飯、帶小孩,對人類的家庭溫暖有巨大貢獻,但是,卻對GDP毫無貢獻與產出。人類無酬的志工活動,比如關心孤兒、受虐兒童等等人道關懷,對弱勢團體有極大貢獻,卻對GDP毫無貢獻。因為這些勞務都計算不進「市場價值」中。

另外一種極端例子則是,兩輛救護車在馬路上交錯而過,對經濟產值毫無影響。但萬一,兩輛救護車不幸撞個正著,這個「不幸」卻會因為拖吊車、警車、以及更多救護車的出動,創造出非常多、非常多的救難勞務支出,並帶動GDP的成長。

太多的例子可以證明,盲目的GDP成長只會帶來自然環境的破壞,而非全體人類福祉的增長。所以,如果我們將GDP與經濟學所關切的人民福祉畫上等號,就會犯了過度推論的毛病,並盲目的在如何提升經濟成長率上開藥方,而沒去問:「這個刺激經濟藥方,對人民有何好處?」

從史密斯的關切點來說,經濟學家與政府應該關切的重點是:廣大勞動階層的充份就業力(勞動)、企業管理的效率(分工),以及產業的技術升級能力(專業),這三者,才是市場經濟裡,人民幸福的最終保證,而不是經濟成長率。

一個充份就業、企業營運有效率且具產業技術升級的自由市場,才是人民最終福祉的保證,而非盲目追求國家或人民短期財富的增加。當前各國政府盲目祭出的刺激消費政策,並企圖帶動經濟成長率的作風,跟當年重商主義者所積極追求的國家表象財富,有何兩樣呢?

是的,我說的正是盲目擴張消費的消費券政策!

王志鈞  台灣資深媒體人http://www.wretch.cc/blog/solon8888
2008/11/17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2393749
 引用者清單(1)  
2008/11/18 03:51 【思考者的網誌】 消費劵的發放證明馬政府的無能與短視

 回應文章

憤怒的七年級
很不為意
2010/08/22 10:23

經濟好的時候你們都爽夠了想要跳槽就跳槽,還在那邊鼓吹產業外移到大陸結果有哪家台灣企業能全身而退,前兩年的產業大遷移又有哪機家台商幸存,不是狼狽回來台灣就是把全部資本賠在大陸。
就教育層面是問今天的大學制度是我們決定的馬,是由你們這些爽爽整天混日子的自稱精英所訂的規則,我們付了錢受教育學到什麼到底是學到什麼,ok阿學校沒教我們就去外面學去找課外以外的書籍去看去實作,結果還要被你們這些所謂的精英說你這都不懂你大學在學什麼?我看你們自己也物是很清楚這是什麼東西有其是資訊類工作一些主管以為怎麼就怎麼請一個人就要一個負責所有的公司事物,是問你們提供我們這些資訊工作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馬供參考馬,你們當資訊類工作者都是神喔就對了什麼都知道,今天要是什麼都知道這種人才也不會留在台灣就像YouTube創辦人一樣跑去國外爽了也不留在這邊被人嫌。
在來是生活面,一個月2萬出的薪水是有辦法結婚生子養家嗎?(台灣社會偏重男生要養家的社會觀念,現在小孩子生的少,一個小孩平均要養4人)就連生活都有問題了還提什麼進修深造,尤其離譜的工作時數不加班就代表你對公司沒有貢獻度的這種現實病態觀念。
你們當然都說7年級都沒用,我就問題你們這些自稱精英這群人你們又為這社會大環境貢獻什麼了,錢你們賺走了總明一點都跑去外國爽了,留下一堆濫攤子和濫教育和偏差的價值觀要我們7年級概括承受去改善,是哪個年級的人們比較自私自大沒競爭力。你們這些人也別太神氣你們會老,我們大長大茁壯,以後等我們有權勢有錢勢也就是你們這些人的苦日子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10-08-22 12:51 回覆:
你說的挺有道理的!支持你!!

放逐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柯林頓比較善於包裝
2008/11/18 06:50

有人說雷根總統對美國經濟最大的貢獻是設置數台超級電腦和相關系統,使美國的產業和管理升級。

柯林頓人聰明,善於包裝,所以看起來,他任期內經濟很好。

其實柯林頓寅吃卯糧,已把美國百姓的社會安全基金拿去花掉了。

且此次次貸造成危機的兩個法源就是柯林頓政府通過的。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8-11-18 08:43 回覆:
小柯確實比較滑頭一點,但比起小布希的牛仔作風,哪者比較好呢?我也不知道~~^^。

放逐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消費券或退稅有效嗎?
2008/11/18 06:29

美國自去年(2007)第四季出現次房貸問題衍生商品危機嚴重化,景氣有向下調整的趨勢,於是布希政府很快的發起刺激經濟景氣的動作,只要去年度的報稅額超過三千美元的人就可獲三百元支票,合併報稅者最高可獲六百元支票,年收入超過十二萬元者按比例略減支票從今年一月報稅後大約四月份開始發放,名字叫「刺激經濟支票」,確實給窮人一個很好的禮物,不過整個經濟並沒有升上來 美國的毛病出在製造業出走、坐視二千年網路泡沫化以致於高科技技術也出走,產業空洞化,那美國還剩什麼?美國就剩下華爾街的管理技術,將一些金融商品推向全世界,跟各國換取入超的外匯,這次也把各國拖下水。當然,美國還有大量的農產品與少量的工業產品外銷,不過,和金融衍生品比起來就微不足道。 台灣也是一樣,許多人錢進大陸、債留台灣,違法到大陸作許多基礎建設,幫大陸建設成世界工廠,然後回台灣靠夭。我們都知道,十家工廠裡有一家到大陸設廠,另外九家必倒。當六四發生時,各國抵制中共,只有台灣奮不顧身的金援大陸。現在產業外移,百姓沒工作了,要怪誰啊! 

往者已不可追,應趁這經濟重整之際,重點發展核心技術,台灣才有明天。給不給消費券或退稅是其次。如想讓百姓過個好年,就比照美國寄張支票方便多了。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8-11-18 08:41 回覆:
我同意你的觀點,商人其實是無祖國的....。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暮鼔晨鐘
2008/11/18 03:24

到目前為止,有關這個主題最有見地的文章。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8-11-18 08:40 回覆:
謝謝你的肯定!這麼多人來回應,倒出乎我意料,不過多數媒體與輿論好像都支持消費券這個政策,也很出乎我意料....。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治標,爽一下而已... 問題是,得花多久買單?
2008/11/18 00:31

消費券的做法只是國庫名義買單,讓大家爽一下而已,到頭來,這些還不都是老百姓繳的稅金.... 刺激短期消費,就能帶動穩定長期的生產嗎? 個人抱持的相當懷疑的態度。

發行消費券的主要目的是甚麼?

刺激消費嗎? 要刺激多久? 消費券雖然不是鈔票,但它具有相同的交換特性,最後還是得換成鈔票,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相對的財政基礎,多印鈔票的結果是甚麼?

還是社會救濟? 那貧富怎麼界定? 如果說國家財政本已困難,還要將錢花在如何界定貧富上,是不是很怪? (以所繳稅金多寡來論,在之前的一波補助電腦選的,已經證明是個笑話)

倒是早先一陣子鬧的沸沸揚揚的租稅與勞工基本工資的問題,為甚麼就不能結合起來配套處理? 企業避稅的管道與手法要比一般受薪階級的勞工多,把企業的稅給減了,轉到拉高基本工資上,或是將之與所創造出的就業機會做為減稅標準,是不是會比較實用一些?

歸根究底,還是要提高人材的素質(教育政策),人民的生產力提升,企業才會有競爭力,再輔以適當的租稅政策(也不能搞到企業無利可圖),使企業獲利可以部份轉嫁到勞工身上,如此企業有賺,勞工就業機會、所得增加,自然可以帶動良性循環。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8-11-18 08:38 回覆:
我高度同意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