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31 20:54:42瀏覽1105|回應3|推薦45 | |
在庄腳所在長大的孩子,都免不了要下田,差別只在下田時的年紀大小而已。不過跟現在生活在都市孩子一樣,當第一次踏觸到田土時,心情絕對是雀躍的。但是當赤足踩進的是軟爛的田土,那感受恐怕沒有幾個人還會高興得起來。 從小家裡那幾分田都是以種植水稻為主,但為了增加收成,父母都會在水稻收成的空檔再種植一些雜作。比起種植雜作,其實種植水稻反而是一項比較費時、費工的事,因此父母總會把插秧時程安排在星期假日,因為這樣子才能讓已在工廠工作的兄姊有空回來幫忙,所以插秧就成了我們全家總動員的日子。記得我要唸國小前的那一個暑假,我們全家整裝待發準備到田裡插秧去,由於沒有多餘人手可以照料我,所以我也只好跟著大夥到田裡自己找樂子去。 以前更小時,我不是呆在田埂上看著大人在水田裡忙東忙西,就是自顧自的玩起耍來。當然有時候我也會抓些青蛙、蜻蜓來玩,再不然就是坐在河邊讓雙腳浸泡到灌溉溝渠冰涼的河水當中,因為插秧這玩意兒我好像沒有插手的餘地。這一天,我依然一個人在田埂上走過來、踱過去,看著父親在水田裡拉著用竹子編織而成的器具,直著走、橫著走,不知來來回回多少趟,直到將那畝水田烙印上一整張四四方方的網格為止。 可是這一次好像不一樣了,父親居然走過來問我要不要一起插秧,第一時間我竟然連半點猶豫都沒有的就說好。其實當時我心中想的應該不是想幫什麼忙,而是因為我一直覺得從水田裡走上來時,雙腳上浮現的那雙黑色襪子看起來很帥氣、很有趣。不過我知道父親可不這麼認為,一方面他應該覺得該試試看我的能耐到底如何,另一方面家裡多一分可用的人力就少一分大家的負擔。儘管父子倆認知上有所差距,但我知道這一趟「插秧趣」我們父子倆都很滿意。 父親煞有介事的先指導我插秧的一些注意事項:叮嚀我要用左手襯著秧苗,右手三根手指捏扯一小撮(約7~8株)稻秧;然後將這一撮秧苗栽種在格子線的交點上,深度需要讓根鬚完全埋入;並以倒退行走的方式一次三格(大人一次六行)完成插秧動作。而父親也囑咐我不用自行推著臉盆(裡頭放置盛裝秧苗的竹籃),因為我的插秧範圍就是緊跟(依偎)著父親旁邊,父親會在前頭每隔適當距離丟下幾片秧苗供我方便插秧。 一開始因為我很認真的數著株數,以致於始終跟不上父親的進度。但因插秧是倒退行走,在前頭的父親剛好可以全程關照著的一舉一動,發現這問題的父親終於忍不住開口說話啦!『ㄌㄧㄤˇ~ㄍㄧ~ㄧㄡ~啊啦!ㄇㄧㄢ~ㄙㄣˋ尬ㄏㄧㄚˋ清ㄔㄜˋ!』(大約就可以,不用算那麼清楚!)這時候我才意會到原來數量要單憑感覺,否則一畝田要是大家都像我這樣慢慢數,那這插秧工作可能要三天三夜才能完成了。
之後從父親不時露出滿意的笑容中,我知道父親對於我的表現是十分驕傲的。但我也終於知道插秧這工作跟我原本想像的差異甚大,長時間用半蹲著的姿勢插秧,終於讓我腰部感覺痠疼不已,對於一個小孩而言這種苦痛自然可想而知。但為了面子,我只好利用偶而轉動身子減輕痠痛,奮力的跟著父親做完一整天插秧的工作。 終於回到田埂上頭,但再也挺不直的腰桿終於讓我見識到農事不是像用看的那麼簡單,再瞧瞧自己全身上下東一塊泥土,西一塊泥巴,哪復見自己當初想像的那種帥氣。不過在回家的一路上,父母親與兄姊的誇許讓我覺得自己真的很不簡單,畢竟很少看到尚未入學的小孩可以下田插秧;而這件事就算多年以後,父母親還一直津津樂道呢! 多年之後,當我讀到彌勒祖師耕種時所參透的偈語:「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時,我總會想起當年的那一幕,因為曾經有過的經驗,在我解釋插秧這件事時,可以把所見所得傳神的表達出來。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偈語)。 雖然當年下田插秧是始於「趣味」終於「勞累」,但多年之後想起,身為農家子弟的我還覺得那是一種成就,儘管這事對其他人而言或許沒什麼感覺,但我這個表現對於父親、母親而言,他們手上有多了一個可用之才。更重要的是,這種在集體勞動中所培養出來的親子情感,是再多物質給予也無法兌換得到的。 希望有那麼一天,我也能跟我自己的小孩一起享受下田插秧的樂趣。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