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3 11:46:59瀏覽3148|回應13|推薦44 | |||||||||
「適應嗎?」 我常會被這麼問。 「還不錯啊。」或者「還行吧!」 我通常這麼回答。 其實適不適應,不是環境單方面的問題,而是人與環境交錯擦身的結果。沒有標準答案。 關於氣候,我總愛說台灣比北京冷。原因是,台灣冷起來的時候,有點無處可躲,而北京只消躲進室內,就瞬間回到夏天。更意外的是我的鼻子過敏,在北京鮮少發作。 關於外食,是個遺憾。北京太少平價而又乾淨、衛生、美味的小館子,外食是花大錢又得碰運氣才能得到的好享受。 關於自己做菜,採買是最大的問題。活在北京至今,我大概只會去幾個地方買菜。一是家樂福,二是百貨公司附設超市,三是東郊市場,四是小區內小賣部,五是三源里菜市場。其中,家樂福的生鮮食材種類有限,且新鮮度不一。百貨超市貴。東郊市場太大太亂,不適合經常跋涉前往。小區小賣部只有青菜可買。所以,以三源里菜市場,最為平易近人。於是乎為了買菜,得特地打車前往。 關於居住,房價高、租金貴,是不得不忍受之痛。要住品質好一點的地方,只能忍受了。 關於外出交通,便宜是最大的優點。打車起跳十元,公交四毛,地鐵不論遠近一律兩元,時間多時,卯起來坐公交。趕時間時,打車也不會太心疼。地鐵則需有「幾乎不會有位子」及「人擠到玻璃上」的心理準備。 關於打發時間,我基本上很忙。我幸運活在網路時代,部落格時代,我幸運對探索一座陌生的城市挺有興趣,我幸運喜歡而且能夠一人獨處,所以基本上時間很好打發。 關於網路,封鎖是最嚴重的困擾之一。 關於電視,有些歷史紀錄片什麼的,台灣少見,還不錯。其他則不能習慣。拜網路之賜,可同步收看台灣新聞。 關於電影,基本上沒有去電影院看這件事。(我說我啦!) 關於流行音樂,極新與極舊並存雜處。在餐廳常會聽到十幾二十年前的台灣流行歌,然而台灣藝人剛發行的新專輯,大陸網友竟也同步共襄盛舉。舉例:陳綺貞的”太陽”。 關於醫院,很離譜。不分什麼病都叫你打點滴,不是打一瓶,是連打三天。光藥費就要上千台幣。如果說有什麼不適應,這絕對排第一。 關於書報雜誌,種類繁多,市場很蓬勃。台灣雜誌市場幾已消失的電影雜誌,這裡還有不少。最令人感激的是,出版品價格普遍便宜,有助於知識普及傳播。 關於咖啡館,好喝的咖啡難找,不過幾乎都有無線上網,而且免費,比台北的咖啡館還方便。 關於保安、警察、武警….等四處可見站崗的人,實在太多了。如果以提供民眾工作機會視之,尚能忍受;但對營造一個良好的城市氣氛而言,似乎並無幫助。 關於地鐵安檢,要說提供工作機會,那是有的;要說有效果,那是自欺欺人。 關於殺價,我怎麼都學不會。跟小賣部老闆要一個舊紙箱,還破了一角,問老闆多少錢,她要了三塊(台幣十五)。我沒吭聲,默默付完錢拿回家,突然有「冤大頭」之感。雖然只是三塊,這也是我默不吭聲的原因,但,仍改變不了冤大頭的事實。 關於按喇叭,我想北京的駕駛人已經太習慣利用喇叭與其他車輛溝通。發現前方擁堵,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嗶再說。發現路邊車輛將開出,嗶。發現左右兩側車輛將變換車道,嗶。發現行人要過馬路,嗶。車子想前進,嗶,想後退,嗶,想左轉,嗶,想右轉,嗶。嗶嗶嗶嗶嗶。我在想,如果把路上此起彼落的喇叭聲,想成是各式車輛親切熱情地「打招呼」的表達方式,或許就不會那麼不習慣了。 關於搭公交,車掌先生或小姐維持秩序的能力令我佩服。小孩老人上了車,車掌會要大家讓座,滾滾人潮裡誰交了錢誰還沒交,火眼金睛,老遠就能把人揪出來。兩截式的超長公車要轉彎,頭探出去手一揮,指揮得比交警要順暢。更不用說那一連串我聽來宛如順口溜的口訣,要大家上車交錢或下車刷卡,前後門下車之類的。簡直就像口技表演。很牛!
Impr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