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願意繳多一點稅嗎?
2010/11/15 23:57:37瀏覽1686|回應4|推薦15

台灣尤其從馬英九當上總統後這兩年間,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但我深刻的感覺到好像有種推動台灣成為[社會主義經濟國家]的力量在默默地蘊釀。

 

當社會愈來愈民主自由,當經濟體制愈來愈全面開放的時候,似乎民眾反而開始懷舊,轉而對馬政府的期待變成有很大的一部份是希望台灣走向孫中山先生的[均富]理想,而不是如美國般的全然自由經濟體制度。

 

個人認為這種現象很好玩,所以今天提出來跟大家討論一下。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台灣的經濟體制其實一直以來都走得比較偏向英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也就是與民眾高度相連結的民生產業如石油,礦業,水,電等都由國家也就是國營企業為之,其餘的則開放民間自由經營。坦白說這樣的體制在國家建設之初確實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也是因為這樣才能為台灣的今天打下美好的基礎。

 

隨著世界貿易的變革,地球村的觀念,科技產業的發展等等,台灣慢慢的將國營企業民營化,開放了民間參與經營與民生高度相關的產業,目前只有少數仍然由政府經營,但相信長期的計劃之中這些也都將慢慢開放,終有一天台灣會由社會主義經濟體走向美國的完全自由經濟。

 

可是就在國家往完全自由經濟方向大步前進之際,走向政府高度照顧的社會主義經濟的聲音卻開始傳出。民眾漸漸發現當國家的經濟體制開始全面自由化的同時,有錢人因為國際化,因為WTO,因為轉變得宜種種因素而變得更有錢,較為貧窮的人卻因為跟不上時代的變遷慢慢被淘汰,惡性循環之下愈來愈相對弱勢。夾在中間的人一方面自覺永遠追不上前方在跑的有錢人,又不想落得跟後面的人一樣慘,所以雙手一攤希望由政府出手干預,最好把大家都拉到同一個水平線上。

 

嗯,其實說穿了就是社會上不想負責任的人愈來愈多,只想享受好處卻不想付出的人增加了,成天抱怨別人有錢卻不積極努力的人成長了。

 

大家不妨仔細想一下,這兩年來什麼事都要政府幫忙負責的是不是愈來愈多?食衣住行育樂,只要你想得到的,哪怕是在國外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政府出面解決,最好是政府全部承攬一手包辦人民不用花一毛錢。

 

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的固定稅收就是那樣,現在又因為選舉的關係每年都在減稅,如果說稅收的部份沒有相對的增加,人民又什麼都要政府出面解決幫忙,有可能嗎?那麼如果要達成這樣的一個目標,政府開始希望人民多繳一點稅給國家,請問你又願意嗎?

 

很多人羨慕北歐國家的社會福利做得很好,即使失業沒有工作,政府仍然每個月給你補助,錢幾乎跟一般上班族領得一樣多。國家的基礎建設做得很好,教育也不需要家長付太多的學費,醫療照護幾乎是終身的,人民真的是所謂的[安居樂業],不用擔心吃不飽,不用擔心小孩生下來沒有錢養大。問題是享受這些福利的背後,你知道那裡的人繳的稅佔了收入多少百分比嗎?你知道那裡的公司主管和有錢人的最主要功能其實都是在養不工作的人以及沒有能力工作的人嗎?所以我們在北歐和其他一些高度社會福利的國家幾乎看不到非常有錢的人,貧富差距小,人人都看起來差不多,很接近孫中山先生的[均富]主張。

 

捫心自問,如果你每一年的薪水要拿出50%以上繳給國家,你願意嗎?如果你辛苦工作好不容易當上主管領取高薪,卻老是拿半數以上的錢出來養路上一堆不工作只領社會救濟金的人,你爽嗎?

 

今天如果大家都異口同聲的認為台灣的社會福利政策應該更好,台灣的照顧體系應該更完善,那麼是否也該異口同聲的接受政府採取高稅制呢?如果大家只想要北歐國家般的享受,卻又不想付出那麼多,就算換100個政黨,換1000任總統也沒有人可以做得到!

 

什麼都不做只開口或伸手向別人要東西這種事誰都會,如果可以不要工作又有錢拿,誰不想爭取?不過,如果你是那個一直在付出的人呢?你又做何感想?為何辛辛苦苦的工作,錢都拿去分給這些好吃懶做的人,這樣公平嗎?這種不公平的日子過久了誰還願意這麼儍儍的付出下去?有能力的,會賺錢的人開始移民到國外享受自由經濟誰付出誰收獲的好處,台灣到最後只剩下一些不做事的人,剩下一些習慣伸手跟政府要錢的人,你能想像那個場景?國家還能運作嗎?

 

當經濟體制走向完全自由的時候,你的勞獲就會跟你的付出呈正比,而你的稅率也會跟你的勞獲成正比。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把握好機會,你也可以一夜之間變成有錢人,你也可以平步青雲,你也可以享受自己工作得來的成果。當你的收入成長,你的稅率也會跟著調升,你對國家的貢獻也會增加,何樂不為?

 

如果你只想雙手一攤,既不為自己負責任又不想繳多一點稅給國家,只想要享受好處卻又不肯多一點付出,很抱歉恐怕你得要面對現實,或許台灣真的不適合你,你應該考慮搬到別的國家去住!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ommboy&aid=4602858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奇怪的邏輯
2010/12/20 08:44
格主的邏輯有很大的問題,讓我們先想一想北歐的生活有沒有比我們更好,我想除了神智不清以外的人,都會認為他們的生活不論在任何方面都比我們要好很多。
那麼照格主的說法,北歐的人民應該不是移民就是逃亡了(因為要繳這麼高的稅,又要養這麼多不肯工作的人),可是我們沒有在任何媒體上看到這樣的消息。
我們反而看到被大家稱為資本主義典範的愛爾蘭發生了移民潮(或是逃亡潮),簡單的說就是炒房吵到爆(美國二次房貸不也是同樣的例子)。
所以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北歐的人民沒有逃亡,是因為他們甘心交這樣的稅(公平的稅制,合理的退休生活),但我們不願繳稅的原因就是不公平的稅制及不乾淨的政府。
所以到底誰是傻瓜,誰比較聰明答案應該很明顯(當然除了別有用心的人,或是想要渾水摸魚的人才會有不同的結論)。
格主的想法不足為怪,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想法比你還要更激烈,我甚至曾經認為對低收入戶不該有任何的補貼,因為我為什麼要繳稅來養那些不肯工作的人,但隨著年紀,收入,經驗,見聞增長後,我開始有了不同的看法,有很多人會陷入貧窮是身不由己,但只要難關一過大多數的人還是會努力工作的。
而在世界各國旅遊及常住後給我的感想就是那些貧富差距不大(6.0以下)的國家,人民比較快樂而且比較友善,但在貧富差距大的國家,人民則充滿怨懟,對於外來的人態度也不太友好(請不要誤會我嚮往共產主義,我已經表明貧富差距在6以下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狀態,超過這個範圍社會就充滿了憤怒與不安,如果你有香港的友人不妨問問他們對於貧富差距拉大的看法)。
我們對於那些不如我們或是需要靠我們幫助的人是要有同理心的,因為我們不知道那些不幸在下一秒是否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世事無常),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是對所有人共同的保障,這也解釋了北歐的人為什麼沒有發生移民潮。
多年前我曾經問一位來台灣旅遊及工作的瑞士人,為什麼要離開瑞士來台灣,他的回答是瑞士太安靜太無聊太不刺激太無趣了─日子每天都差不多,當時我還為此沾沾自喜,覺得台灣真好,如今想來自己當年真是年少無知,同時也感到一種深層的悲哀。
在此希望那些抱有右派思想的人,在看多見多後能有另一番更深的體悟。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不對x2
2010/11/16 09:50

觀自在兄舉的例子實屬極端

以國家力量制裁屯積居奇以免資源不當集中, 可以提升有限資源的使用效率

以最近媒體強力主打的高房價議題來說

大家都要好地段, 都要擠明星學區, 都想買新成屋, 最好還有30年分期零頭款零利率

市場法則就是大家都想搶的東西絕對不會降價, 不是?

不知退而求其次尋找能力範圍內的市郊區新成屋或是市區中古屋

卻抱怨政府無作為, 投資客太多, 或乾脆牽托陸資抬升房價, 這樣的邏輯只會害了自己

更不用說工作沒兩年自備款沒存多少, 卻一窩蜂跟喊高房價為民怨之首的小朋友

樓主點出了很好的一點: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羨慕歐洲社會福利的同時, 敢問有多少人同時認知到他們動輒40%-50%的稅率?

餅不夠大, 人人都分到一口, 結果還是吃不飽!

在台灣, 任何公共政策議題反對者只要訴諸民粹(某種程度就是挑動人民不爽的神經)

執政者勢必得顧及選票流失的風險而綁手綁腳, 藍綠皆然並無二致

什麼樣程度的選民就會造就什麼樣的政府, 不是嗎?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不對
2010/11/16 03:57

嗯,其實說穿了就是社會上不想負責任的人愈來愈多,只想享受好處卻不想付出的人增加了,成天抱怨別人有錢卻不積極努力的人成長了。
=============

不對

大家要的﹐是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不能任由商人操控壟斷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是SARS的N95口罩﹐照樓主的意思是﹐可以任由商人操控壟斷囤積﹐因為他們有錢﹐有權買了不想賣﹐即使成千上萬的人因缺口罩而感染喪命﹐政府都應尊重市場﹖﹖﹖都應尊重供需法則﹖﹖﹖

美國華爾街的巨鱷們最自由﹐他們釀的禍也最大

人的胃﹐容量有限﹐所以299讓你隨便吃

但是人的貪欲容量﹐無限大﹐故應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邊界


北美隱士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健保的根本問題 --保險和社會福利混淆不清
2010/11/16 00:53

http://blog.udn.com/NorthAmerica/3838440

精神上台灣的全民健保應該是比較偏向社會福利的方向,也因此二代健保等都在朝著高收入者保費也較高的方向考慮。   可惜在台灣,要加稅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是為了全民健保,因此做出了全民強制參加但是另外在所得稅之外繳交保費的做法。   很不幸的是社會福利下,弱勢者由高收入者間接補貼,似乎比較合理,但是它並不考慮用的多的人就該付的多,結果是財務問題只有逐漸惡化,沒有任何可以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