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黑電影】孟買日記。
2012/10/18 10:02:34瀏覽2019|回應0|推薦5

  早點回家。


  生活在紛擾的都市裡,我們泰半愁苦多於歡樂,有限的空間、有限的時間交織成有限的記憶,從鄉間來到大城市無非希望藉此改變生活、扭轉未來,只是,我們都有各自背負的原罪,或者是來到這座天堂之後才開始興起的哀傷,「孟買日記」(Dhobi Ghat)將思緒拉到印度第一大城,富貴貧窮喜樂抑鬱,就在這座城市不斷上演。

  這部電影,真的顛覆了我對印度電影的印象。

  寶萊塢電影風格強烈,歌舞片段更是必然橋段,無論什麼樣的電影戲劇,跳舞,成為印度人生活的動力;然而,「孟買日記」大大推翻此一定律,印度天王阿米爾汗與導演妻子基蘭拉奧藉由四個不同身分地位與成長背景的人,寫下無法輕易言喻的詩篇,片中不但沒有歌舞片段,僅用簡單的吉他和弦便構成深具魅力的電影氛圍,更沉重地陳述了逐漸轉變中的南亞大國。

  我相信任何城市都有華麗及髒舊的角落,可是,要如孟買這般強烈對比,世界上可能找不到太多相似的地方,失意畫家艾朗的住處將此落差表現得最為搶眼,窗戶推開,外頭的落後擁擠實在具有強烈視覺衝擊。

  在那樣的環境裡,如何能夠逃出生天?是只求一頓溫飽、抑或還有夢想可以追尋?

  不知怎的,我想起自己曾寫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背負著一段深淵,無論艾朗還是夏伊、抑或慕納與雅思敏,就是走在倥傯街上擦肩而過的人們,或者正看著這部電影乃至這段文字的你我,都背負著只屬於自己的淵藪,旁人無法得知亦無從置喙,唯有自己才懂,那份瑰麗的苦悶。


  我以為,雅思敏是最關鍵的人物,哪怕,只有三片DV能夠證明她曾經存在過。

  單純的心靈蒙受強烈陰影襲擊時,有多少人能熬過難關?當內心寄託的對象背叛自己時,有幾個人可以傾聽苦楚?雅思敏誰都沒有,只有一台錄影機記錄她在孟買的每天,或許這是她唯一的生活,卻也反映了這個時代多數婦女的心聲,如果只能等待,還要等多久?

  等到,艾朗發現她的影像。


  艾朗這個角色令我心有戚戚,他有渾然天成的憂鬱與失落,藝術家彷彿都該這樣子的,一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模樣,他經歷離婚衝擊、也遇到創作不能的瓶頸,他的生活可能沒有任何需要與目的,只是一天過一天,當內心空了最重要的一塊伊甸,有什麼能填補回來?或許,陌生女人的DV可以幫他重新找回自己,卻無法改變習慣孤僻的畫家。

  沉默的艾朗沒有想說話的對象,除了幾天來一趟的洗衣工小弟。


  我喜歡慕納,雖然窮苦卻腳踏實地,且單純得可愛,他也許是片中最真實的人,他是千人洗衣場的洗衣工、也是街道暗巷裡的除鼠工,他做的是社會底層的工作,卻仍有想要達成的夢想,即便只是夢想、就算他心底清楚恐怕沒有實現的一天,依然抱著如此期望,孟買是個混雜的天堂,同時也是雜紛的地獄,要從谷底翻身沒那麼簡單,可是,不抱著希望,又能如何?

  直到他認識了夏伊。


  自小生長在繁華文明的美國紐約,夏伊始終不愁吃穿,回到孟買算是度假,可她想藉此機會、透過鏡頭找到這座大城的生命力量,卻沒料及會因為慕納與艾朗的出現而有了不同的心動;夏伊代表社會上層階級的生活方式,與慕納如此渺小存在的生活截然不同,可偏偏,她欣賞他的簡單,然後,他為她的風采著迷。

  其實為夏伊著迷的不只慕納,還有我。

  四個人的故事看似各自獨立卻又互相牽引,我喜歡這樣的運鏡方式,更驚訝於印度電影的改變,基蘭拉奧與阿米爾汗把鏡頭拉到真實的孟買,一般民眾的生活就是那樣看來紛亂又有規律,而且,以自然的故事引導人們看見這座城市的貧富高低落差,然後,給了一記酸楚在結尾。

  我很喜歡最後的鏡頭,很喜歡那鏡頭背後隱藏的情緒,很喜歡這情緒底下的揪心,淺淺刺一下,有點痛、卻很容易被那張不得已的釋懷面容所打動,慕納的回頭,讓我看見「孟買日記」的意義,我們都有無法割捨的過去與現在,學會放下,是最困難的抉擇,但也可能是唯一能夠解脫的方式。

  要是這座城市只是讓你我來來去去,千百年後,海浪依舊拍岸,而我們還執著什麼呢?

  倘若城市裡找不到懷念與安穩,那遠在天邊的家鄉,又為何只能遙望而已?

  孟買是這樣的孤寂,你我身旁,是否也存有類似的寂寞?


  電影名稱:孟買日記(Dhobi Ghat)
  發行公司:昇龍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Blog:http://imagic.pixnet.net/blog
  試片時間:2012.10.17

  正式上映:2012.11.02

  售票窗口:博客來售票網「孟買日記」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ow&aid=695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