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身穿鈔票的藝術
2009/02/26 00:14:03瀏覽632|回應0|推薦8

一排個頭矮小的亞洲小女孩聚在洗手台前,扯開嗓門,用我無法理解的方言高聲聊了起來,洗手間頓時成為中國某個小村莊的聯誼廳,顯得異常熱鬧。幾個人低著頭,輪流分用一管印著中文的「治痘洗面奶」, 讓泡沫帶走滿臉濃豔的彩妝,換回還有幾顆青春痘的稚嫩。

從背後望去,幾個小姑娘簡直毫無區別,不僅體型相當, 每個人頭上都用俗麗的髮飾盤起包頭,身著簡單的T恤配牛仔褲,一旁掛著剛換下的五顏六色服裝。

難以想像眼前這些吱吱喳喳的女孩,方才還在「中國新年聯歡會」的舞台上表演疊羅漢、倒立、翻轉、採晃板耍盤、甩呼拉圈令台下觀眾嘖嘖稱奇、拍手叫絕。  

我站在他們身後,一個女孩轉過頭,對我淺淺一笑,示意讓我先使用洗手台。 她一臉的稚氣和未脫的土氣,約末才13, 14歲吧! 從小不知忍受了多少訓練的苦,光看她們在台上,一個人踩在另一個人身上, 都略能體會那種疼痛。

十幾歲就離鄉背井在外討生活,為的是好好把握短暫的表演壽命,打著中國雜技的旗幟, 娛樂台下驚呼不可思議的外國人,或許未來賺些錢,就可以回家鄉過好日子?!在她們看來不知愁滋味的笑容下,不知是否有著這樣的夢? !



穿梭在藝術節(art festival)風格迥異的大小攤位中,讓人了解到藝術蘊含的種類竟這麼多元。每個小攤位都由藝術家親自坐鎮,除了彼此交流之外,更藉由與群眾零距離的接觸,傳遞創作理念、解說作品意境,希望能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覓得知音,願意將藝術品這樣的精神糧食買回家配飯吃。 

轉角的一個小攤位,陳列的畫作皆以花卉和錦鯉為題材,色彩鮮明,筆觸卻內斂、細緻,隱隱約約流露出屬於中國畫派獨有的風格。我忍不住駐足多看幾眼,果真,這些精美的作品出自於一位年約四十多歲、戴黑框眼鏡、頭頂小捲髮的中年亞洲女子,樣貌與刻板印象中的藝術家大不相同。 

她觀察了我一會兒,問我從哪裡來?得知我會說中文,便打開了話匣子。我滿心期盼她會和我分享作畫的過程、每幅作品的靈感以及創作中遭遇的困境......

然而,這位故鄉在香港的女士,卻操著一口廣東國語,開始訴說著她從喬治亞洲開了二天的車,才載了一車畫來到邁阿密,租下這個攤位很昂貴,旅館的消費也很高,第一次參展的她只覺得砸了大錢又疲憊不堪。


聽完這一席話,我顯得有點尷尬,也接不上話,眼前動輒千元美金起跳的畫作,我實在無法附庸風雅地買下,而前方一疊每張$25的卡片,以書法寫下外國姓名的中文 (Bill-比爾),想必是她加減賺取盤纏的方法。幫不了這位把我當成同鄉人,又耗費積蓄大老遠前來的藝術家,我只能匆匆離去......



藝術免不了和商業利益有所「掛鉤」,這很實際也無所謂對錯,村上隆就曾不避諱地表示:「藝術就是商業。」但是當藝術創作不僅是興趣,而變成賺錢的工具時,是否會箝制了一向充滿想像空間、表現天馬行空的藝術靈魂?是否有一點不足外人所道的掙扎?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enyuju&aid=268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