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間好時節-白色巨塔
2006/05/31 23:21:35瀏覽1882|回應0|推薦9

財前五郎與情婦站在樓頂上,遠眺平地起高樓的癌症中心,「院長」是他下一個權力的堡壘,眼見夢想即將實現,他不由得浮出得意的笑容。善體人意的情婦感歎著說:「欲望真是無窮無盡。」財前接著說:「卻也是最樸素的。」

白色巨塔是日本作家山崎豐子30年前的作品,四度搬上螢幕,背負富士電視台45周年台慶大戲的重責,請來唐澤壽明與江口洋介這二位優質演員分飾財前五郎和里見脩二,亦敵亦友的精彩對戲,果然創下口碑收視雙贏。

白色巨塔共分為二部,第一部描述財前為搶登浪速大學醫院教授寶座,使盡勾心鬥角之能事與即將退休的教授鬥法;第二部則探討財前登上教授的權力光環後,卻因傲慢造成醫療疏失,使病患致死,引發一連串醫療訴訟。

這部作品的「偉大」從大學醫院權力鬥爭淋漓盡致的描寫可做見證,除此而外,財前在追求權力的過程中,理直氣壯的姿態更令人印象深刻。對照里見的淡泊名利,多了許多令人思考的空間。

財前和里見是醫學院的同期生,二人都專精癌症醫療,財前主攻外科,里見選擇內科,敬業和優秀的表現使二人順利升上副教授。不同的是財前除了醫術精湛,野心也不遑多讓,他汲汲營營往下一階梯-教授寶座衝刺,披荊斬棘,在權力的路上,他勇往直前,亳不猶豫。所以他無法理解里見,這個眼中只有病患和研究的同學,他聆聽每一個病患的聲音,他觀察顯微鏡下的每一個癌細胞,專注的彷彿無視權力的存在。財前生氣了,他用「里見太消極」來合理化自己的恐懼,否則他就得面對「權力不必然是善」的自省。怎麼可能有人不要權力呢?里見不是偽善就是害怕挑戰!

其實里見只是洞澈了真相,「欲望絕對不會是樸素」的,既然選擇成為一位「病患倚重」的醫生,就該努力的回應這樣的信任,所以他誠實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會背離「良知」;財前則不然,讓欲望成為唯一的目標時,眼中何來醫德?

例如面對原告律師關口質問時,財前振振有詞的說:「我動過數千次手術,救人無數。」關口說:「你害死一個人,就無法原諒。」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怎能用比率來計算?可是財前不會懂。我和學生討論「蝴蝶」這部電影,劇中老爺爺和小女孩對談「誠實」,我問他們:「為什麼老爺爺說:『人難免會說謊,但重要的是絕對不可以對自己說謊。』對自己說謊和對別人說謊有什麼差別。」國二的男孩居然回答:「對別人說謊只是欺騙別人,對自己說謊卻會矇蔽內心,迷失自我。」孩子真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總是澄淨的照出我們的誨暗面。

對財前而言,貧困的出生背景,加上十年苦讀,當然是為了功成名就,所以欲望的追求就等於夢想的實現,這不是理所當然的「純樸」嗎?可是心理學家馬斯洛不同意,他認為人有五大需求:「生理、安定、愛與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生理、安定需求是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避免挨餓受凍、安定的經濟來源、不必四處流浪,這是讓我們順利活下去的法則;至於愛與歸屬、自尊需求,是超越生存之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被愛、被需要,用名、利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包括財前在內,大多數的人不就是順著這項「階梯法則」往上爬嗎?

然而馬斯洛認為「生理、安定、愛與歸屬、自尊」這四項需求叫做:「匱乏的愛」,它們建立在「有用」,或者用道家的說法:「有所為而為」的條件上,缺乏這四項,讓我們的生活不自在,因此為了不讓自己感到「匱乏」,我們努力工作、追求成就,然而馬斯洛也發現,「匱乏」是永遠不可能滿足的,因為「得到」就會有「失去」的危機,而且「欲望是無窮盡」的,得到之後還想得更多,因此「匱乏」永無止境。

只有以「自我實現」做為生活哲學,才能超越匱乏的焦慮。因為「自我實現」叫做「存在的愛」,它是建立在「無用」,也就是道家所謂的「無為-無所為而為」。就像里見一樣,不為名利、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只為了誠實回應最初的選擇-醫生的職責,因此能夠專注每一個當下,不迷失自我。

當我們在乎「這是有用的,這是沒有用的」,就會落入和別人比較、爭奪的「算計」陷阱中,它帶來的是對「失去」的恐懼和焦慮,為了捍衛「佔有」的優勢,我們必須不擇手段、背離良知。

如果我們了解「存在就是擁有」,那就沒有匱乏的危機,不必「有所為」而為,只因為自己喜歡,只因為那是自己的選擇,因此自信的面對,沒有懷疑,因為我們跟著心走,不會背離自我。所以欲望不是最樸素的,良知才是。(slelene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eneyang&aid=29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