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12 09:36:28瀏覽338|回應0|推薦33 | |
不周廣莫瞥成條 明庶清明早何操 涼涼何景院何坪 閶出何渠水煙螯 何黨不同株況連 莊敬難抵外交撓 何閥異出縫外冕 內了交後案怎朝 主義何義模何範 沒省只較山寨瞰 金穿銀穿瑤也翻 玉成石後筋骨散 假了情來理不順 藉了意來氣又顫 誰是學究指數殘 回的去嗎擔怎盤
上週見到南懷瑾先生辭世的消息後,腦海中有不少過去的石頭浮了出來,為此還曾點上了一爐香,遙望起一些於南先生那或也認識不多的精氣神。
當然的,在日據時代出生的祖父母及父母,連識字能力可能都談不上的,而聯考式的教育是得到了服役中,透過中山室的書櫥裡南先生分成四小冊的《論語別裁》,才稍開啟些傳統中國的認識的。
而或也生性頑劣吧,高中一年級時就遇過四位老師上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不過在一種似乎都是趕課程的逐字逐句裡,對於那個「基本」似乎是較缺少感應的,而《論語別裁》中的某種周與延方式,開啟過我少年氣盛時對那些較是「冬烘」感的差別的,
不過當時也二十好幾了,在一種迷濛的生存概念下,或是在旁邊單位的飛彈畢竟也是一種存在吧,雖然也想過若國中前就遇見內中提及的《學記篇》的可能,但仍縹緲的也無多思,更強的或是「發而未禁」、「時過而後學」吧,而一點從人文的觸景傷情轉向受訓時遇見的電子學,到一位分隊長雖跟我提起但稍後又以不可說的態度,表達的一件發生在外島的軍中慘案後,雖也曾再翻開過柏拉圖,但當時軍隊的那種大結構,仍不敵一個放假時從廣播中聞及的三師,那個以前沒有過想法的三師,加上家姐書架上就有的幾本會計學書籍,當兵後期翻開較多的是會計學。
1918年生於中華民國浙江省樂清縣(今溫州市樂清市),自幼接受傳統私塾教育。後從………
摘自維基百科
當然的,這些現在想來該如何計就不曉得了。傳統的私塾教什麼,從網路較發達後,曾想起過三字經、千字文在我當時的時代環境中怎麼是沒有的,在遇上《論語別裁》前是沒有的,不過腦海裡的一些不純,已經是感慨為多的分心了,而這些年從不少古人十幾歲前就已讀遍「四書五經」的「五經」中,關於分科與一貫能如何理想,認真說來仍也只能較是傷感,或是吧,也稍感受到的曾經的「小人不可大受」過吧,在也糊裡糊塗進到西方心理思想的自剖痛苦中曾經逃開到中文時,以及當時所聽到的「唸中文會餓死的」的那個「餓死」,那種或需要的某種心平氣和的福分,當時那僅是不想分裂的躁,也是一向漫不經心的自己並未感受到的,真正的中文或也不是當時能認識的,而隨著年歲及某些幻滅消退,更後來有一份工作讓週遭至少別不快樂的別逾越,自己或都算是乾脆「小人」小到缺少點上進心的。
當然的,當時的《論語別裁》也是沒有標出版社的,以致那又得到三十好幾在遇到過一本《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後,才知道有一個「老古」,不過一本楞伽感受裡關於「藏」的浩瀚,在那個「時過而後學」更強烈後,也不知為何採的都較是別追了,包括那本《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也許在某種難懂後也不懂得尋找懂,也都只是從目錄找出對心經及大悲咒的部分翻翻,包括當時從聽聞的一部大藏得三十幾萬,當時對那種「劫世」也沒有概念,單從一本楞伽三百的倍數裡,較採一種當時或也誤解過的「願我來世」了,而那種別追隨著楞伽感受的一點淨觀,及那或也需要更大福分的自卑,在一種較偏體力工作的生活中,有一種更逐漸的怠惰自己也沒有發覺。
晚年憂慮:上網了,青年人還讀書嗎?
在生命最後幾年,南先生面對新技術對傳統文化的衝擊,總是懷著一份憂慮。而越是如此,他覺得自己推廣傳統文化的責任重大。2006年上海書展之前,記者聆聽了南先生的一場演講,題目是《傳統文化與大眾傳播》。當時年屆九旬的……
http://www.nownews.com/2012/10/01/91-2859198_1.htm
就不知道為何「大眾傳播」與「傳統文化」,最近又都有些火星的感覺了!或是吧,從最近不幸亡故的兩位美日外交官的時空背景感受,及從一則新聞評論中提到的「仍有一億多人口處在露天如廁,生活在飢餓邊緣狀況極差的印度政府,也不願在這項運動中缺席」吧,關於這種落差,以及關於聯合與國,仍有太多關於諸法何我與諸法無我的過度感受吧!
1983年,其弟子王昇遭蔣經國解職,解散劉少康辦公室。據傳蔣經國懷疑南懷瑾可能成為新政學系在台灣的新領袖,為避禍,南懷瑾於1984年移居美國,成立維吉尼亞「東西學院」。
摘自維基百科
至於「A」、「Z」,「ㄅ」、「ㄦ」又各是種怎樣不同中生活中發展出的體系,這個較不是過去曾想過尋找了解的,而也聽了好多年的自我感覺良好,到不久前從也並不常看的政論節目中聞及的某人的法政思維模式與時空的相悖,也許吧,從服役中的「我愛中華」中聽到的「埡口」到「古月照今辰」,當時「內心交戰」、「順其自然」那蘇芮歌詞外的那個節奏鼓音還算強,但到了「愛拼才會贏」被許多政治人物假藉在選舉中營造氣勢,且唱的零零落落後,許許多多各各自自的「以馬內力」、「以馬外力」又經過了太多年了吧,連那個節奏除非在播放來聽的時候,或也都覺得快要不存在了吧!
當然的,從前幾年才從楞嚴經中思索起的五十五位菩提路中的「單」與「複」,與「各歸其所,向無上道,直至菩提」,到近年才思索起的「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為什麼在上個世紀被我遇成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雖然也想起了自己高二高三的歷史是在補習班上的背離與脫離,以及那位上課也頗幽默的老師提及過的教官派學生到他班上紀錄他的上課,讓他到補習班上課反覺更輕鬆間,到也上過一年通識的通史,為何只記得老師花了半學期講大陸近年的考古發現,以及另外最深刻的只是他大學時跟幾位同學在幾棵相思樹上拋著個以繩索綁著的酒瓶的傳遞間,就想不下去了!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
http://www.icca.org.hk/icca/index.php/classic_book/view/17/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