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8 09:26:52瀏覽418|回應0|推薦18 | |
受此諸龍身 由不修於忍 興澍大雲雨 遍滿閻浮提 不從前後際 亦不在中間 而能生此水 復歸於大海 如是諸龍等 積習性差別 起於種種業 業亦無有生 一切非真實 愚者謂為有 能如是了知 是名龍三昧 大哉伯禹,水土是職。掛冠莫顧,過門不息。 讓德夔龍,推功益稷。櫛風沐雨,卑宮菲食。 湯湯方割,襄陵伊始。 事極名正,圖窮地里。 興利除害,為綱為紀。寢廟為新,盛德必祀。 傍臨砥柱,北眺龍門。茫茫舊跡,浩浩長源。 太子龍、龍椅、龍的傳人,這是少年時起關於龍較模糊的俗世印象,而到了在金庸的天龍八部介紹出的「修羅」後,才較模糊的喚起主智及去智,及三太子中的龍子、龍王。 當然的,三十出頭的當時,從一點有與無,要看向「種種業」、「無有生」,可能仍不只是困難吧,因此只稍看向了點「閻浮提」及「不修」,包括那種向裡,已是帶有不止自卑後的退縮的。 當然的,過去是沒有砥柱銘的印象的,是這次拍賣出高價的墨寶新聞後才見著的,缺少砥與礪的。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