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11 10:04:01瀏覽359|回應0|推薦4 | |
【 聊齋之流光情劫 】播出的時候,我三十三、四歲吧,是在無意中看見,而且當時不知道忙什麼,只看到了接近末尾一集多,而且也並未看到結局。 關於內中所傳達的意向,看著時就感覺有衝突吧,而等到稍想及是哪種衝突時,除了「聊齋」二字,其他似乎就留不下尋找的線索了。 不只沒有篇名的印象,雖然後來還購下了本《聊齋誌異》,不過看到那幾百個故事,對沒有那個故事的開頭也沒有結尾的情節,翻開後在當時解析與存在的觀念中,雖然也看過了些故事,可能也帶有那眾多的「些」及「異」的麻木吧,雖然當過幾次床頭書,不過帶些隨緣的跳閱中,一直沒有【魯公女】的印象。
是最近才知道那改編自【魯公女】,坦白說,原先的衝突有更為衝突的反轉。 在【流光情劫】中,原先從殘缺的故事印象裡,衝突有許多來自鳳娘的「情」,關於鳳娘的已有二子及「圖騰與禁忌」的衝突的,及些許關於男主角某種的癡的根源性,及某些老少配的心理探討的,至於【魯公女】裡的張於旦卻又是已婚有子,雖然他娶廬含珠是在喪妻之後,反倒是對乾隆盛世時的社會思想走到的境域,跟當前的許多關於性與死的社會現象混沌了起來。 當然的,對照之後也有些更為衝突後的釋然,及更多述而不作、作而再作及返本歸原間的省思。當然的,魯公女裡還有個金剛經與南海觀音,還有個佛教的信仰可資皈依,雖然那跟自己關於佛教的認識也還有衝突,至於鹿王三太子,也只好揣想點「鹿」與「塵」,在編劇的改編中關於「生命」的採取了。 當然的,從演戲、看戲的瘋子、傻子裡,關於觀世音佛祖信仰的「盡聞不住」,也許自己有過段無形中被自己放逐後的癡迷,倒是認的既慢又不足,對於許多感人的故事,經常過後檢討仍是帶住而不知。 當然的,從魯公女的聯想,不知道怎地也到了《魯男子》,三十歲左右也打開過的《魯男子》,也許是看過了一大段都沒有感覺吧,至今留下的印象只剩書名的《魯男子》。 當然的,從流光想起的春夏秋冬裡,也想到了流注滅與相生,至於張、於旦、魯、金采、廬、含珠之間,或已經是過度聯想了吧,都不知道蒲先生在下字時有否其他意涵。 復活的問題 在那一天,否認復活的撒都塞人,來到他跟前,問他說:「師傅,梅瑟說:誰若死了、沒有兒子,他的弟弟應娶他的女人為妻,給他哥哥生嗣。在我們中曾有兄弟七人:第一個娶了妻沒有子嗣就死了,遺下下妻子給他的弟弟;連第二個與第三個,直到第七個都是這樣。最後那婦人也死了。那麼,在復活的時候,他是七個人中那一個的妻子?因為都曾娶過他。」 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錯了,不明瞭經書,也不明瞭天主的能力。因為復活的時候,也不娶也不嫁,像在天上的天使一樣。 馬竇福音第二十一章 你不再稱為「被遺棄的,」你的地域也不再稱為「荒涼的;」因為你要稱為「我可愛的,」你的地域要稱為「已婚的,」因為上主喜愛你,你的地域將要婚嫁。 就如青年怎樣娶處女,你的建造者也要怎樣娶你;新郎怎樣喜愛新娘,你的天主也要怎樣喜愛你。 依撒意亞先知書第六十二章 You will not now be named, She who is given up; and your land will no longer be named, The waste land: but you will have the name, My pleasure is in her, and your land will be named, Married: for the Lord has pleasure in you, and your land will be married. For as a young man takes a virgin for his wife, so will your maker be married to you: and as a husband has joy in his bride, so will the Lord your God be glad over you. 王道 ↕庶 民 千子俱足 ↕ 荒胎 王有七寶 ↕ 寂滅涅槃 純粹 ↕ 救贖 對象性 ↕ 自我確認 太極 ↕ 中庸 在這些一時間能想到的相對裡,個人的思索只能到權實對辨。(註一) 當然的,其實不只這個問題,或是吧,從施設緣起的角度,理字雖然從玉不從王,但沒有正王,足夠降服惡魔的正王,內中敘出的玄妙,若按「一切法無我」也不好解,而在外觀的印象上,子路或依然得問孔子何謂强吧 !(註二) 潛抑作用、仿同作用、內射作用、 吞入作用、 方向作用、補償作用、 合理化作用、代替作用、 轉移作用、外射作用、象徵化作用、固定作用、 退化作用、離解作用、轉化作用、阻抗作用、 否認作用、抵銷作用、阻離作用、幻想作用、 昇華作用 上為精神醫學中曾歸納出的二十一種心理防禦系統。 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 遊於四天 ,所去無礙。 其中若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 親住如來座下 。 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 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群 ,輕為羽族 。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 餓鬼 ,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 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 二種地獄 。 純情即沈,入阿鼻獄。若沈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 阿鼻地獄 。 上為楞嚴經中阿難問七趣,釋尊在一段內分外分解釋後的剖析。 當然的,關於精神現象的橫與縱,關於多元的人性,這些都可以解釋,但也都不夠解釋吧。 註一:教起因緣、藏乘分攝、權實對辨、分齊幽深、所披機誼、能詮教體、宗趣通別、地位異同、述意分科、正解經文。(見《楞伽科解》明.普真貴述,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註二:子路問强。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中庸第十)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