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難.人.儺
2009/09/02 10:31:59瀏覽366|回應0|推薦28

爾時,大慧菩薩,為淨除自心現流故,復請如來,白佛言:世尊!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漸淨非頓。如ㄢ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進非頓。 譬如陶家造就諸器,漸成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進非頓。(楞伽經卷一)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這兩篇關於神秀與慧能大師的偈句,不知道是怎樣的曾經彰顯,就個人而言,文字進入的頗早,當然,只是文字!

那是到了入伍服役中吧,有位友人的來函中再提及慧能大師的那句,也不曉得是軍隊團體內崇尚「外而內」的環境,而也剛從一個訓練中心及兩個訓練單位出來,對於之中的種種趨避人性,雖然知道友人是勸勉,不過留存著那些,似乎也反而更從團體的方向,注意向神秀大師的語句。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法法本來法

無法無非法

何於一法中

有法有不法


而也是在那稍後,是無意間從一本《禪與老莊》(李怡著)間,遇到這 《 指月錄 》中 世尊傳摩訶迦葉、摩訶迦葉傳阿難之傳偈 。 「帝王之事,付諸密府,世故無聞」,這也是 《禪與老莊》 中的語句,至於這兩句偈語與此之間,當時也無法多想,只能是稍停留在「不穩定」、「穩定」或「研發」、「普遍」中的態度。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本來緣有地

因地種華生

本來無有種

華亦不曾生


華種雖因地

從地種華生

若無人下種

華地盡無生


華種有生性

因地華生生

大緣與性合

當生生不生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

無性亦無生


又是經過八、九年有吧,才又請購下了《 指月錄 》。也不曉得是其他太多的知識吧,還是一向缺少為學的觀念,青少年起就對自立的渴望吧,當時自己那點只是為自立方向的學,好奇及好學不到那裡,而雖然曾在一次暴風雨中注意向過「唸彼觀音力」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及一年多後曾在弟弟的書桌上見過一套隨身法藏的阿含經,不過似乎也未能得到旨要,而附近鄉下的廟宇一向只聞誦經,沒聽過講法。

而當時也不覺得有時間看連續劇,都是偶而在電視機前面坐一下,還是金庸改編的連續劇過眼過幾段後好久,有一次養傷時另一位弟弟帶來的武俠,才又更注意向連續劇中好似也聽見過的《楞伽經》,而後來又恰好經過一所大學旁的佛教文物店,進去恰好看見有,結帳時順便問起,店主說可代為訂購,雖然覺得貴了些,不過在尚未聽過網路的當時,對比聽說的一套大正藏得三十二萬,雖然不知道到底內容是什麼,我還是很歡喜的買下。

當時稍早前,還翻看過一本年輕時覺得「師不師」的教授寫的一本心理學的相關教科書,《楞伽》裡提到的「佛語心品」,有點更用心想了解吧,雖然知道那也是瀚海,而拿到《指月錄》後,看見那麼厚又帶些傷目吧,只找出了那兩段「法」看了看前後,就束諸高閣的,而之後似乎也曾打開,倒是工作中的血氣,對這些似乎帶些一百八十代的紀錄,覺得還不是自己能有緣的,總是翻不出幾頁,一直到三年多前,才稍翻閱到六祖慧能。

帶些莊嚴道場的教育環境中成長,而隨著血氣及不識未經雕鑿的階後的左奔右突,雖然經常聽見「宗」與「教」,但對於莊嚴道場於群體教育的需要,及未經雕鑿的階的抱原又該如何進入,才能讓一個人能在萬類間相信自己也尊重群體,曾有的頑劣「不受教」與也知道目前「有教無類」的困難間,感覺上普遍形成更為「暴走」的世界,個人仍是屬於較為憂柔的。

當然的,「漸進非頓」中有一種對「漸」感應度不同及機緣的問題,在自己自來帶些義和團的環境性格中, 「 近歲學者各宗其師。務從簡便。得一句一偈,自謂了證。至使婦人孺子,抵掌嬉笑。爭談禪悅。高者為名。下者為利。餘波末流。無所不至 。而佛法微已。 」想起蘇東坡先生在這楞伽序中的表達,仍是常慚愧的,至於這七首傳偈是大師們針對傳承的時代或者傳承主個人的性格而作,似乎也就暫時只好仍還是某種問號了!

「如醫之難經」 ?儺! 「大」 ?難! 「儺難」 ? 「難儺」 ? !!!! !

流.................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edeyes&aid=3266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