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11 09:57:21瀏覽1343|回應1|推薦13 | |
什麼是好電影?不同的影迷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名單。我以前可能會列舉一堆好電影的構成條件,現在條件則變得很簡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多年後還會讓我一看再看的,就是好電影。 上個周末,HBO重播了1998年的愛情喜劇《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之前偶而會在電視上瞄到這部電影,對其中某些橋段已相當熟悉,這次靜下心來從頭到尾看完,又發現很多先前沒有的驚喜,我才確定它真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浪漫喜劇,在我心中的地位超越《西雅圖夜未眠》,直追《當哈利遇上莎莉》。 這三部片有明顯的共同點,即 Meg Ryan 和 Nora Ephron,當年 Ryan 還是浪漫喜劇女王時,還真無女演員能出其右 (大概一直到 “Kate and Leopard” 後始讓出寶座);但真正的明星是出身紐約的 Ephron所寫的劇本,Ephron也許不算好導演,但由這三部精彩劇本可以肯定,她的愛情喜劇編劇泰斗地位是無庸置疑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要炒這部老片的冷飯,因為有太多值得學習之處。 "You’ve Got Mail" 講一對住在紐約市上西城的熟男熟女,他們不知道彼此身分,先是透過電子郵件談心,逐漸產生感情;現實中他們卻是商場上的死對頭,女主角繼承了母親的傳統街角童書店,男主角卻在附近開了連鎖量販書店,可想而知獨立經營的小書店毫無抗衡能力。十二年前網路還算是新鮮玩意,所以劇本和宣傳都在email主題上做文章 (如今就難說了,有人會覺得寫伊媚兒給朋友很有趣嗎?),男女主角收發新郵件的欣喜表情現在看來蠻誇張的。 但「郵件」只是電影的包裝,如同它的靈感來源 1940 年的黑白老電影 "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以布達佩斯為背景,男女主角表面上是互相憎恨的同事,私底下卻成為筆友。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是電影真正的主題,而這一點 "You’ve Got Mail" 的表現遠遠超越前作,所以談不上是老片重拍,Ephron 的劇本充滿新的生命力。 電影有清楚的啟承轉合節奏,像是齣三幕舞台劇:第一幕中Joe和Kathleen的關係透過網路加溫,同時間「大野狼」書店還包裹在建築工地中,小書店生意依舊興隆,與美麗的 Upper West Side 社區融洽相處,最後隨著量販書店低調開業而落幕;第二幕裡男女主角鼓起勇氣安排在咖啡店見面,Joe發現Kathleen真實身分,但並未因此中止大野狼行動 (生意畢竟是生意),小書店業績一落千丈,雖然利用媒體和社區力量反抗,最後仍被逼得關門大吉,Kathleen 提著店裡最後的掛鈴黯然離去,三段出問題的男女關係也先後告終;第三幕重心回到Joe和Kathleen身上,同時以虛擬網友和真實身分交往,被蒙在鼓裡的女主角無可避免夾在「兩」個男人之間,直到最後謎底在 Over the Rainbow 音樂中揭曉,她愛上的是同一個人。 《當哈利遇上莎莉》的故事環繞在男女主角和兩個死黨之間;《西雅圖夜未眠》則在七八個角色周圍打轉,男女主角甚至到最後一幕才講到話。相較之下,《電子情書》有近二十個講對白的角色,其中主要角色超過十位,主配角都有鮮明的個性和雋永的對白:迷人的男女主角之外,還有Tom Hanks自私自利的出版商女友、Meg Ryan自戀又自以為是的作家男友、財大氣粗又風流的老爸、代表著較文明過去的爺爺、貼心且懂得鼓勵人的老會計、兩名善良但擔心生計的店員、精明的書店經理兼好友、甚至電梯管理員、超級市場收銀小姐和兩名Fox家小朋友等,無論大或小,個個都是值得玩味的角色。 Ephron之所以能做到這點,她所寫出來的對白居功厥偉,風趣詼諧的對白一直是成功浪漫喜劇的必要元素,Ephron深知箇中巧妙,透過對白觀眾能馬上感受角色的個性和喜怒哀樂,一句話勝過五場戲。此外,她又善於加入《傲慢與偏見》與《教父》等文化圖騰元素在對白中,更增加了觀眾的熟悉感和趣味,這也是值得學習的技巧。 然而放眼所見台港中的電影,太多精神力氣用在打鬥動作、特效、視覺、美術等技術層面,好的「對白」一直相當貧乏,間接導致電影角色流於平板單調,演員的發揮空間被限制。大家想想《海角七號》的眾多成功因素中,感人而爆笑的對白難道不是排在最前面嗎?透過對白編導創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角色,這在中文電影劇本中是少見的,雖然有時搞笑過頭,但這個方向是值得鼓勵的,我們需要更多重視對白和角色發展的劇本,我們需要更多好的編劇人才,如此中文電影才能真正重新起步。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