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松本清張《點與線》
2010/03/25 10:56:50瀏覽1360|回應0|推薦2

如朝聖般地讀完這本具有歷史的推理小說,最大感受是它竟是如此現代,不僅僅表現在故事本身,還有松本平實的文字所散發的現代感,歷久而彌新,很難想像它完成於一九五八年,四十多年前。

書評討論松本清張的文學成就時,都推崇他 開創了日本戰後推理小說「社會派」的先河,突破本格派或變格派的固定模式,進一步探究犯罪背後的社會根源,深入犯罪者的內心世界,挖掘真正的犯罪動機何來。 《點與線》故事的社會背景是當時泛濫的政府貪瀆,以及警察系統開始進行的反撃,正是在這種氛圍中一連串不解之謎陸續發生。故事結尾時甚至有壞人全身而退進而升官,這是與社會現實很貼近的安排,難怪讀來分外親切。

一對看似毫無關連的男女在南日本的福岡海邊服毒殉情了,而同時間與兩名死者有共同交集的商人卻在北日本的北海道出差。也許是出於設計,松本並不刻意去「隱藏」他的嫌疑犯們 ( 這裡用的是複數 ) ,用心的讀者很快可以猜出誰在幕後主導,敘事重點反而是兩名警探如何破解看似牢不可破的不在場證明 。

《點與線》中著名的「關鍵四分鐘」可謂日本推理小說中常見的「時刻表跪計」濫觴,我不熟悉這套公式,反倒是對日本的鐵道文化有了更深的體會,那是遠在「新幹線」出現前的年代,日本顯然已有完善的鐵路系統。故事及謎題很大一部分圍繞著火車、火車站、經由火車連結在一起的城鄉和海邊,我突然覺得好有畫面感,原來過去的台灣也曾是如此被串起來的,消失的淡水線老火車、老車站和老鐵道都是童年記憶的一部分。

在嘗試解謎的過程中我被自己的成見給蒙蔽了。根據火車時刻表主嫌不可能於有限時間內先後出現在札晃和福岡,兩地一北一南,當時坐火車需要將近 24 小時,我在第一時間曾想到坐飛機,但直覺以為一九五八年的日本空中交通可能還不發達,而自動打消這念頭。所以當知道答案真的就是坐飛機時,心中有點反高潮的小失望。

松本在《點與線》裡編織的謎網不是沒有破綻,某些伏筆安排得有點明顯,特別是關於那位生病臥床的婦人和她所寫的文章,熱衷解謎的讀者也許會覺得不過癮,但我的「口味」從來就不挺重,關注的反倒是整本書呈現的風格和內涵,從這幾個面向來評《點與線》,它的推理文學魅力是無庸置疑的。

最後要特別讚賞其中一個橋段。小說前段的某篇章中,殉情的一對男女可能曾經先後出現在兩個距離很近的火車站,但花了過長的時間。當時我不瞭解這段內容目的為何,它顯得相當多餘,在讀者已知的事件基礎上未提供新的線索,直到故事結局才恍然大悟它存在的價值,這是整本書讓我最意外也最佩服的設計。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anjwu&aid=38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