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堅持的愛 2011/12/8[刊登於金門副] 作者詩影 從事教育悠悠二十多年了,社會環境縱使如滄海桑田般驟變,教育使命繫著國家興亡的認知,以及某些教育理念的堅持,卻也始終如一,不曾因外在的因素而動搖。 如果能夠的話,我在五十歲服務滿了就要退休了。不是我對心愛的教育,失去了興趣和熱忱。而是面對教育大環境的失望:如果我無能為力改變它,要我痛苦面對失落的心靈,不如歸隱高處,遠離紛擾的紅塵。 講台的大小只是方寸而已,可是只要踏上去,我告訴自己不能愧對台下的孩子。他們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我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偷懶而愧對家長和國家。 01、愛他的一輩子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育的成敗不在校園建物的富麗宏偉,也不在設備的周全新穎,甚至不在升學率的高低,而是要對全部學生做整體的成果評估──畢業學生們一輩子的人格特質、行誼風範,以及對家國貢獻的總指數。 我上課的態度,是對眼前的學生負責任,換句話說:我不管當校長的是嚴是寬,教務處是否巡堂,督學來不來校視察……。我遵守上、下課的鐘聲,依照進度上應該上的課程。不論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程度差異如何,只要上臺講課,我一定費盡唇舌,將所知的一切傾囊相授。許多年以前,當時服務的學校分A、B班,三年級B班的學生普遍有放棄學習的現象;我被派去接了兩班三B的國文課,為了那三、五位尚肯學習的學生,我特別購置麥克風教學;絕不讓噪音與搗蛋的環境干擾我的教學情緒。對那百般苦勸卻依然頑石如故的學子們,我說:「你們不認真學習,是自己對不起自己;老師絕對不願對不起任何人……。」 表象的考試成績可能虛假;只有坐在台下的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老師是溫暖的春風或是刺骨的寒流,尤其等他將來成熟懂事以後,會因為以往被老師誤了而大聲辱罵、或是受了恩惠而深深懷念?老師在他年少時的良窳便無所遁形。所以,上課唯有全力以赴,怎麼可以迎合學生眼前的惰性而和稀泥呢? 我是曾因貧困而輟學過的窮家子弟,在國小、國中懵懂的歲月裏,受恩師黃順從、鄭漳等先生的提拔與關照;師專、大學又享受國家的公費培育;如果我有絲毫的怠忽職守,怎能對得起恩師和國家呢?我時常告誡自己:只要站在講台一天,就要善盡老師一天的責任。 我是國文老師,國文課範文的教學可以無限延伸,我以教孩子的一輩子為職志,凡是能啟迪智慧、增進情意、有助於為人處世技巧的知識,都在我的授課之列,教學內容從不被考試所牽制。雖然考試成績永遠沒法兒奪魁,但我一直很自豪:因為我教的人生哲學是個人體悟所得,是所有參考書未必有的「智慧」;我分析的新聞事件,是剛剛發生的活教材,可讓學生作為仿效或警惕。我從不管考試考什麼,只管配合課程教給學生該教的東西,經常有學生問我:「老師,這次段考有哪些大題?」我總是答道:「我從不去探聽出題老師考什麼;別人怎麼考,我們怎麼作答,測測自己的真正實力吧!」 教國文,如果只在文字的形音義打轉,教的僅是些零零碎碎的字詞辨正,是十分沒趣的;以前聯考的題目限於課內,在考試領導教學、各界只在乎聯考的成績下,我們只教出一批批很會考試的機器,所以人文素養始終不振,導致社會亂象叢生。由於聯考的弊病嚴重,所以改為當今的「基本學力測驗」──以課外的題目,測量課內該懂的知識或該知的常識。這種變革,將使學生為了「識多見廣」而擴大學習的領域,以往補習班式的機械訓練法,必然會遭到淘汰。這證明我以往一貫的教學內容和教育主張是正確的;並不是我有先見之明,而是每個教育者都該當「調教學生一輩子」的人師,而不是只當「訓練考試機器」的經師。 02、關懷學生情 教育不是販賣知識,也不像一般的公務行政,辦好就好。它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血肉、有情感、有思想的個體。身為教師──尤其是導師,除了要在意書本上的學習成績外,更該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言行觀念、交友感情、家庭問題……。 文學創作者的觀察訓練,讓我接掌一個新班級時,大約一個學期的相處,就能對每個學生的各種特質瞭若如掌。清晨到了學校,我總是對那三、四十張稚嫩的臉譜先掃視一遍。神情有異樣或是露出疲態的學生,我會主動問他緣故。學生有時候會因為我「未卜先知」而驚訝萬分地說:「老師,您怎麼知道我心裡有事?……」 至少,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被老師「注意」與「了解」──這種細微的關懷,才能使師生的感情如父子或朋友般親密。 也許有老師偏愛成績優秀的學生,我卻貫徹孔子「一視同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不論學生的美醜、智愚、貧富……,齊頭上,我都用相同的態度看待每個獨特的個體,欣賞他們不同的專長。凡事,我不在乎成果如何,而只在意他們是否已「盡力而為」了。所以,夠努力的只考五十分會得到讚美;沒盡天賦的考七十分可能受到「責備」。我鼓勵學生多嚐試與體驗生活,原諒他們學習過程中難免的錯誤;只要能從「做中學」、「做中覺」,即使失敗也能促進心智成熟、增長經驗。他們都知道:我對「心術不正」不知悔改的同學,所施行的懲罰,也只是針對他犯錯的事件,而非針對他這個人。我以為教師萬萬不能把個人的壞情緒,帶進入上課的教室,對任何學生,都要避免可能的偏見。 我教過一個考上北一女中的學生,她如海棉體吸水般,只要上課老師所教的知識,必滴點不漏地融會貫通,裝進腦袋裡;她是班上永遠的第一名,全年級千餘人中未曾落在二十名外。成績如此出類拔萃,還需要逼她讀書嗎?她一早到校就閒閒看著報紙,我從不干涉她;有一天,卻被不明究底的訓導主任把她手中的報紙沒收了。她的考試成績雖然傑出,但自私自利的心態,卻破壞了同學間的人際關係,當童軍課烤肉的時候,竟然沒人願與她同一組,所以我在寫給她的一篇短文中,就勸她要有「兼善天下」的胸懷,對任何事要熱心參與,對任何人要熱情關心。 我帶過「資源班」(專為低智能而設)的孩子,我不要他考抽象概念的試卷,只要他快快樂樂上學,多學點生活上實用的技能。三天兩夜的校外之旅,我帶著他媽媽給的「治羊顛癇的藥」,按照三餐給他服用,並且叮嚀有愛心的同學沿途照顧他。當老師的人,有必要把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待,該給每個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先天性殘障的孩子,更該盡所能去填補它的缺陷。 成績不好的學生,我關心他的功課;身體虛弱的學生,我關心他的健康;品德不良的學生,我關心他的行為;父母離異的學生,我關心他的親情……對愛講閒話的學生,我希望他閉嘴;對沉默寡言的學生,我希望他多表示意見;太胖的學子,我希望他節制飲食;太瘦的學子,我希望他增加食量……。我像天下的父母一樣,孩子欠缺什麼,就希望給他什麼。 當今是科技驟變的時代,十年後的就業市場如何?教師更要有前瞻的眼光,關心學生未來可能遭遇的困難,提醒他先儲備能量,防患未然。畢竟能夠想到未來前途,甚至推測未來遷變的孩子不多,我關心他們現在的成績、品德和健康,也關心他們長大後可能遇到的生活和就業問題。 03、人性管教 學校是教育場所,教師該有宗教家的慈悲情懷,但為了顧及是非善惡的分野,以及學生將來必須面對法治社會的約束,學生違規犯法,都必須採取適當的處置。一味地嚴厲責罵、記過,或姑息、放棄,都不是教育人員應有的管教態度。 以前,我在樹林的某國中服務,一位軍人轉任的陳校長,把到校外買便當的六、七位學生都抓來記過:幫忙訂購的記大過,其餘託他買的記小過。這件事引起家長抗議,校長始終擇不善而固執,最後引爆了鎮長帶領鄰里長、民意代表們到縣府「趕走他」的陳情風波……。到校外買便當,最多吃壞了肚子而已;記過,如同在純潔的心靈烙下人生罪惡的印記,是永遠抹不掉的傷痕。兩者哪一樣對學生的傷害大?顯然的,這種處罰不但違背「教育」的立場,甚至可能把學生推向自暴自棄的深淵。 在這嚴酷的校長治校之下,經常要為學生記滿三大過帶回家管教開訓導會議。我班上有個「阿龍」,與父親孤苦相依,體弱多病的父親天天必須去當勞工,在會議上我據理反對讓他「回家管教」:因為兩個禮拜在家,阿龍乏人管教,必然是在校外鬼混,放他在社會上「趴趴走」,一定比讓他在校園裡更危險。懲罰也是教育的手段,如果達不到教育效果,甚至得到的是反教育,教師萬萬不能只圖「眼不見為淨」或「逞心中之快」,輕率地處罰犯錯的學生。 學校是教育的場所,教師要以「教育」的立場處裡校園事件:沒有盡到當值日生責任的,罰他再做三天;亂丟紙屑的,罰他維護教室整潔;上課講話的,罰他講解課文…………這種「因錯而罰」,用以增加他的責任感或能力,才富有處罰的意義和建設性。 權威式的恫嚇,也許會比較省事;但學生如果不能「心悅誠服」,可能只是表象的安分而已。我比較主張慢慢「磨練」-糾正-犯錯-再糾正,一直到他打從內心裡把壞習慣革除。 要當個稱職的好老師,不能缺乏誠心、愛心和耐心! 執教二十餘年了,我喜愛所教過的每個學生,珍惜師生的情緣,我熱愛這分有趣味有價值的工作。春風化雨呀──我不管周遭環境如何變,始終以當個「人師」自勉──我愛我的學生,如同愛我的孩子般;只要沒有辦理退休,不管當今的家長、學生是不是「尊師重道」,我將為教育盡心盡力,絕對不愧對過去栽培我的恩師與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