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視富貴如浮雲的淡泊心態,值得我們效法;但若論處世的哲學,我更喜歡老莊的虛空與無為。
我自認是凡人,體內有七情六慾,一點也不清高、脫俗。我的人生座右銘,除了「心攀理想的峰頂」外,還是以「腳踏現實的階梯」為前提。我唸中文系和當老師的時候,因為「錢途無亮」,科系和行業都是倍受世俗所輕蔑。
只要是靠心血賺取財物,我不認為有錢是一種罪過,從不以酸葡萄的心理去懷疑人家錢多是不義所得。
我要教養孩子成長,照顧家人生活,必須時時掌握好經濟狀況,避免陷於缺錢用的痛苦深淵。因為所負的責任還很艱巨,更不能學六根清淨的高僧,棄絕紅塵,隱居於深山古剎中修行。
人生為啥而忙?當然是為愉悅的生活和生命的價值而奮戰囉。愉悅的心靈,不構建在名利富貴的堆砌上;因為再多的財富名望,都不一定能帶來等量的快樂。有快樂、有意義的生命,必須藉著淡泊明志、寡欲知足去完成。所以,我只問努力耕耘,認真去做該做的事,而不太管收穫如何。樂天知命的我,一直覺得盡了心力,默默耕耘,就能夠「不求而得」;如果不用心經營正事,只會飄者白日夢,必然是「求而不得」。盡人事,聽天命,成敗得失就交給老天爺!
憑心而論,比起眾多窮困的地方,台灣的物質生活太豐饒了,甚至不知惜福、過於奢侈浪費。孩子把裝滿魚肉的便當,倒入餿水桶裡;大人上餐館,為了擺闊充面子,叫了滿桌山珍海味,只吃掉一半。這種浪費資源、愛好虛榮的風尚十分普遍,於是爭相比豪華,逼得人人非追逐名利財富不可。所以,造成了今日社會奢靡腐化、人心惶惑憂鬱的現象。如果豐衣足食還覺得不快樂,為什麼不拋棄物質上的競逐,使心性返璞歸真,追求心靈的恬適?
在衣食方面,只要有起碼的溫飽,維持生命的養分,我就心滿足意了。我這種安心立命的生活方式,比起那些忙著追逐名利、再到歌臺舞榭揮霍的人,應該是快樂得多。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盡力做好該做的事,榮華富貴何必費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