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20 13:06:09瀏覽20603|回應7|推薦28 | |
遊新加坡,多數人會至富有當地特色的 "Hawker/Food Centre" 飲食夜市大快朵頤一番。新加坡物價不便宜,欲一次品嚐多種當地小吃,夜市是物美價廉的選擇。當地人自有當地人便於前往的夜市,而觀光客與本地人皆會光顧的大型夜市則以 Lau Pa Sat 與 Newton Circus 二處為代表。 最廣為人知的 Newton Circus 90 年代尾已顯老態,不但建築開始陳舊、也顯得較髒亂(以新加坡水準而言)、另又出現一些治安問題。相對較為整齊清潔的 Lau Pa Sat(老巴剎、老市場之意,馬來文 Pa Sat 即市場、可能源自英語 Bazaar)攤檔及種類皆多,便成為多數人之選,除了飲食檔、其他各色小販也多,堪稱吃喝、閒逛、紀念品購物俱全,一時風光無兩。 今日新加坡食街大增,除了上述兩地,政府在牛車水(中國街)規劃出的 Smith Street、Maxwell Food Centre,臨海新區的 Beach Road Food Centre,加上四處購物中心內日益完善的美食街(如 Orchard Rd. Wisma Atria 的 Food Republic),都是庶民與想一探當地口味的觀光客之選。 大不如昔‧Lau Pa Sat
沒問當地人,直接重返「老巴剎」。走近已覺不對勁,攤檔少掉一大半、整個地方死氣沉沉。規劃整齊的攤位空間卻多閒置,連外面最熱鬧的 Boon Tat 街都只剩少量攤子,而且清一色在賣沙爹(Satay)、只餘少數幾個習見的烤海鮮攤。返回室內,有幾樣喜歡吃的還是得一嚐,找到唯一剩下的潮閩攤,點了「粿汁」(粿條湯)配滷水切菜盤(滷蛋、滷水豆腐、豬肉、豬肚、豬頭皮、鹽菜等),再至另攤叫來「魚丸魚餃湯」。粿汁味正、拼盤也可,魚丸魚餃湯中的潮式魚丸有水準、乾癟魚餃則不如香港潮州店。各品其實仍有昔日特色、風味,但是整體人氣真是淡。
食畢想喝杯啤酒,順便再給室外攤販一個機會。在「拉客搶客」陣中坐下,現在竟規定沙爹至少要叫十串(!),二人只好隨便點些雞肉、牛肉、牛肚、雞翅,結果串串差不多、全是過鹹過甜,沒有往日水準、以 Satay 言只是下品。淺嚐即止,把希望寄於烤海鮮,當地特色的「鰩魚鰭」(亦稱魔鬼魚、魟魚)肉厚味濃、算是未失望,其他幾樣炒菜、烤海鮮則還是不行。
本來只想到此夜市,看來要再去第二處才行。選擇少、氣氛冷清,昔日嘉年華會般風光不再。日後不會再去 Lau Pa Sat 了。 重生‧Newton Circus 詢問當地人,原來風水輪流轉、原趨沒落的 Newton Circus 已在政府大力重整下「鹹魚翻生」搖身變回最 Popular 的半露天美食中心,轉眼便把前者生意搶光了。再訪該地,的確熱鬧非凡。除了賣場寬闊、外圍也建了大型停車場,不乏當地人駕著名車前來。幾乎全新的建物、桌椅令人難與先前陳舊狀況聯想。
內圈食肆雖以南洋海鮮居多,但選擇落座歷史悠久的《泰豐》閩式小吃前乾淨的散座。點了分店常大排長龍的福建炒蝦麵、蠔蛋(蚵煎),炒蝦麵味道挺好,不過濕答答的炒麵、還是福建人較喜愛;蠔蛋則蠔大且鮮、蛋多芡少,調味醬汁也不會太甜,火候到家,勝過台北那些料少又粘糊糊一灘的蚵仔煎。詢問福建老闆娘哪一家的炒蘿蔔糕最好吃,老闆娘遙指對面《興》,便去叫了一份,也是料多實在,蘿蔔糕仍有菜頭香、蛋及蝦仁用得大方;味道較香港的版本淡些,可以自加辣椒、醬油甚至魚露提味。
瀏覽海鮮檔,見到於台北已多年未食的「蚶子」(Cockle Clam,也就是日本料理中的赤貝 - Akagai - 小型版),忍不住燙了五元新幣一大碟、慢慢剝食,回味幼時台北許多江浙館以嗆蝦嗆蟹的類似做法提供又大又肥的半熟「血蚶」。 客人川流不息,自然貨如輪轉、食材新鮮,距離捷運站近也是一大優勢。兩相比較,今時今日還是 Newton Circus 較佳。 夜市、食街、美食中心口味、水準自屬大眾取向,但不失為品嚐新加坡小吃之方便起點。而且,以當地之乾淨與衛生要求,吃得也安心。 2006‧09(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