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2/18 19:29:32瀏覽2469|回應28|推薦6 | |
小虎队效应--哥听的不是歌,是怀旧。。。 关于中日东海之争,本还有一篇正在构思中。但恰值春节期间,总得写些过年应景的文章。 老师说:开春以后,再开始工作。。。
【然而, 最感动的还是再聚首的小虎队的舞步、手式、歌声。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唱起那些印在心底的旋律。无论经过多少跌跌撞撞的岁月也不会忘记那些想要勇敢向天空大声地呼唤说声我爱你的日子,那些迎着风声越高歌声越高亢的日子,那些尽情摇摆、散发光彩的日子。小虎队已老, (我那)虽然被岁月磨砺成寒铁的心,也在这一刻潸然泪下。这一段有关"年轻、健康、清新" 的青春的回忆,已经只可被怀旧,永无复制的可能。】 读后我略感诧异:表侄女在国内也已工作十多年,如今已是单位里挑大梁的骨干中坚,属于百练成钢、百毒不侵的人物,却为了这种“天真浪漫的儿童歌曲”伤感落泪? 对于小虎队我本了解不多,因小虎队在大陆红火时我已离开中国。只是后来从一些新闻报导中知道了有这么一个组合,是大陆青少年的偶像。 当时我并没往深里思考。刚好又读了韩寒的博文《春天的故事》,于是作为半调侃,摘了该文的其中一段在我表侄女的文下留言: 【看到博主这一句:“小虎队已老,虽然被岁月磨砺成寒铁的心,也在这一刻潸然泪下。” 韩寒的《春天的故事》也提及: “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亚克西》的登场。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在看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爷爷奶奶都被触动了--他们恍惚以为自己穿越回了用粮票的年代。他们看亚克西好比我们看小虎队,都是时光倒退二十年。” 不同的人为不同的场景回忆感慨。。。 小虎队真的“老”了吗?那。。。粮票老不老?】 然而,随着网络上的文章、评论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我才知道:小虎队的这次重现舞台,不仅只是为大家带来了久违的歌声那么简单--对一部分人来说,带来的心理震撼冲击,远超过了歌曲本身。 下面这一段,首先揭开了“震撼”的奥秘: 【当三个帅哥变成爸爸级别的“奔4”的中年帅哥时,我们知道:那些属于70后全篇,80后前奏的人们的青春一去不复返了。或许,只有在春晚的舞台才能再次领略那曾经被哼唱着度过青涩岁月的歌曲。或许他们现在跳得不劲爆了,或许唱得会有些沧桑了,但是我们有了那种感觉就足够了!《爱》、《蝴蝶飞呀》、《青苹果乐园》,这些歌曲将会成为今年春晚最煽情的回忆。】 而这一段说得更直白: 【原来大家都在小虎队里找自己,找我们曾经的简单的快乐,找我们的年少时光,找我们的青涩的友情和自以为是的爱情,找我们的简单生活。。。只因小虎队是和我们一起成长的。所以看见他们,就像看见我们自己。。。】 这是一个类似“睹物思情”的效应--要的就是原班人马、原唱歌曲,借以唤起尘封的记忆。这记忆里有一些是刻骨铭心的:青涩岁月,铁杆哥们,初恋情人。。。 有报道说,当小虎队在央视大厅排练时,有一位央视工作人员在旁边突然哭出来,弄得小虎队手足无措,不明所以。后来才知道,这位哭者当年是看着小虎队的演出长大的。 为一探究竟,我上网去观看了小虎队在春晚的演出。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听小虎队的歌。当然顺带知道了这原来是一个三人组合: 霹靂虎 吳奇隆(1970年) 小虎队在春晚演出的曲目名字,叫《再聚首》。 “再聚首”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浓的内心感慨。很容易引发伤感,让人联想起“一失足铸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看过他们的演出后,我没觉得对自己产生什么震撼。 一般来说,一首歌曲或一个歌手要能震撼到我,应该要有下列两个条件之一: 1。要么是与我同时代的歌手唱当年的歌,借以唤起久违的回忆,就像小虎队之于70后、80后。 我那个时代的歌手是李双江,李谷一,蒋大为,彭丽媛等。这些人如今已是“奔六”的人了,基本上退出了歌唱舞台。 2。要么是所唱的歌曲以及唱法合我的口味--抒情悠扬的民歌。举个例子:雷佳应该算是80后歌手,但她的演唱风格和挑选曲目我却很欣赏。几年前我在网络上因偶然原因第一次听到她的演唱,歌名是《芦花》,当时惊为天人。尤其是结尾的那句“早戴红花报春回”,高音拖得长,气又足,完美的High C! 显然小虎队的风格不属于我所喜爱的类型。这本也没什么--各花入各眼么。 撇开歌曲风格,有一点我必须指出:小虎队春晚演出,极为认真敬业。 小虎队的演唱方式,是连唱带跳,有些蹦高加劈腿的高难度动作,不是一般人未加训练就能做到的。这在小虎们二十岁时,没有问题。然而在他们四十岁或“奔四”的年龄时,却难能可贵了。按网络上的说法:从当年苗条的小虎变成了今天膘肥肚壮的老虎--尽管演得气喘吁吁,却丝毫不偷工减料。 我感觉:小虎队的认真敬业,不仅是意在春晚演好,还有一点,就是不能辜负那些当年的狂热崇拜者,要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交待。 当我观看时,注意到一个特点:演播大厅里观众的反应。 观众里的一部分大约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却表现得极为动情。他们从头到尾,跟着小虎队的歌唱,一边拍手,一边大声跟唱--从他们张嘴的幅度即可得知。而且,还跟着歌曲节奏,让自己的身体“尽情摇摆”,宛如一棵棵青苹果树! 被挑选进演播大厅的观众,定然事前已被告知一系列“清规戒律”,比如必须配合导演组的统一指挥,该鼓掌时就得鼓掌,该安静时就得安静。。。等等。但作出如此近乎失态的反应,应该是超出导演组的要求,只能是一种忘情的投入。 抱着探索人的共性的兴趣,我开始在网上搜索有关小虎队春晚演出的意见反馈。这一搜索不得了--简直有如洪水泛滥! 本只想挑几条读读就算了,谁知一读之下,欲罢不能!几乎每条都是发自内心的,极为真挚! 最后读了大约七千多条。虽颇为辛苦,但内心受到的震撼却非同一般--当我看小虎队出现在春晚,听他们演唱,没什么特别感觉,但读那些“带血”的意见评论,却差点掉泪! 这已经超出了歌曲风格或口味的讨论了,而是进入了揭示人的共性:怀旧、情感--“风雨故人来”的激动,加上同时找到“故己”的意外! 由此联想到许多。。。 首先,这次小虎队春晚演出之后所产生的“小虎队效应”,应是导演组不曾料到的,也是当局始料未及的。 当然这“小虎队效应”是不涉“政治正确”或“政治不正确”的议题--小虎队既不是替中国政府充当政治宣传工具,也不是与政府唱反调。他们只是唱着一些在那个年龄所本能喜爱的歌曲:阳光、励志、向上,歌曲内容直观易懂。 当年小虎队在大陆火爆之时,整个社会包括当局都注意到了这个狂热现像。虽然小虎队所唱的,并非当局所要刻意引导的意识形态,但也不是相冲突的。因此当局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既不鼓励,也不硬性禁止。也许是认为这仅属于少年人的短期狂热症,就像发高烧一样,持续不了多久。 然而,通过这次“小虎队效应”,大家才惊觉:这种自发的、符合天性的追求,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纵然二十年后,仍不会磨灭,仍会爆发出来。 引用网络上的一条评论: 【我是79年的。心中的小虎队,心中的懵懂岁月!现在已经长大了,可是还清晰地记得年少时纯纯地唱小虎队歌曲的样子。励志、向上、充满阳光的味道,比教科书更有感染力的正面引导,那就是我们的小虎队。】 我觉得,教育部门应该深思:对小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思想上的教育,是否不应太过抽象?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急于教导小孩子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急于把“解放全人类”的重担放在小学生身上。。。等过了二十年再来看这些当年的小学生,所谓的“理想教育”会否像小虎队给他们的烙印这么深刻呢? 其次,“小虎队效应”是大面积的、空前的。 70后、80后这两代,对小虎队的狂热占压倒性优势。到90后除了还有一部分小虎队粉丝,却又有新的偶像了--快女,诸如“春哥”、“曾爷”什么的。然而在70后之前呢? 在我那一代,没有追星族,没有偶像。 当然,要分析起来,人们第一想到的是其时当局的禁止。那时什么事都要讲个政治挂帅,就连不红不黑的都不允许存在,说是“小资产阶级的颓废”。 那除了政治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因素没有? 我觉得还有,那就是当时的生存环境条件无法同后来的相比。与今天相较,我那一代的大部分人当时只能算为“活着”。俗话说:饱暖思瘾欲。要想树立偶像、追星过瘾,也得先饱暖了再说啊。。。 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有一句台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小小年纪就要有一种求生的忧患意识,比起现在的孩子,同龄的我们那时比较“懂事”。。。 yichun兄在观看2008奥运后写的《天籁》一文,其中有这一段: 【这代表历史包袱对年轻一代已失去意义,反而凸显年轻一辈的健康,祖国真的走出苦难,使他们终于也能享受孤陋寡闻的特权,安享无知的樂趣。】 我读后很感慨:啊,祖国真的走出苦难,使他们终于也能享受追星的特权,安享当粉丝的樂趣。 已看了许多关于怀念小虎队的文章,都写得很感人。我只挑出几篇写得比较真挚的附在最后。 ************************* 《庚寅岁初的温暖——永恒的小虎队》 在记忆中,有些经典始终无可取代、无法超越。自小时候起,年年看春晚,却从未因为某个节目而心跳加速。当一个多月前,得知小虎队将要亮相央视春晚的消息时,我心里便开始了对春晚的念想——我想看小虎队,我很想看小虎队,我很想看阔别已久的三个人重聚首的小虎队——我必须要看小虎队。 庚寅年 大年初一 凌晨 ************************************ 《小虎队,给我珍贵的五分钟!》 ************************* 《小虎队,我为你流泪尖叫》 那个属于他们,也属于我们的时代,就这样被记忆拉扯了N多年的光景,转眼已是10。 能再次在春晚的舞台上看见他们的身影,不能不说,这是大年夜里一个甜蜜中带伤的片段。仿佛那些曾属于我们的青葱岁月,就这样地被拉得很近很近。 似乎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80后越来越怀旧了,总是活在过往的回忆里。也许吧? 即使在很多很多年以后,还是会记得那首《青苹果乐园》。有时候,它已经不是一首歌就能诠释的感情,在那个遥遥相望而又无法再现的年代里,留下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情愫,它记录着我们的成长,刻画了我们内心潜在而又不轻易被发觉的感动。 直到在屏幕上在看到他们熟悉的身影,一切才又被重新拉回那个象牙塔里失声尖叫的纯真年代。虽然,他们是那么久没能和我们站在一起,虽然当年还是眼睛湿漉漉的少年,嘴角已经有了稀疏的胡碴,可还是忍不住地想要矫情一回,抹一把泪水。 那些歌声让我们再次重温了即将消失的青春里的绚烂炫音。就那样蹁跹地跃在心头,带着年代久远的惆怅,挟着岁月流逝的伤感。每个音节,每个韵律,仿佛都是在为多年后,这一场再相聚的盛宴上,吟一曲邂逅的赞歌。 只是在尖叫和掌声之后,有忍不住的失声痛哭。那些失落、那些盘萦在心头的情结,一点点化作对往昔的缅怀。 有时候,我们不相信他们老了。有时候我们逼迫自己承认:他们还舞在我们十七、八岁光景里,懵懂而又虔诚的響往里。 已经不再去追溯时光的纹路,去为当初那点执着一求平凡。只愿在今夜的歌声里,醉在小虎队虎年熟悉的旋律中。 就这样地沉溺着,在那熟悉的面孔中,去祭奠我们的似水流年。 小虎队,我爱你们,就如同当年那般一如既往。尽管我已经失去了再翘课去听一场你们演唱会的机会,但是上天依旧是厚爱我们的,可以在大年夜再为你们喝彩。 尽管我们已经不能再用小孩子来称呼了,尽管我们很多时候都学会了内敛感情的宣泄,可今夜,还是忍不住地为你们热泪盈眶一回。哪怕,这只是一场相聚的另一个终结。 我们记得你们,在心里早被植下了一个叫做永恒的记忆。 我们都相信,爱是不在朝夕的。 *************************
然而,那些小虎队的死忠粉丝却不买账:切!是小虎队让春晚走红大江南北的吧?!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