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8 17:17:50瀏覽1710|回應0|推薦5 | |
关于1974年东海舰队的南下编队通过台湾海峡
【10. 我認為在海峽兩岸問題徹底解決前,臺灣最 practical 的合作是,比照老蔣開放臺海通路方便大陸海軍趕赴西沙。】
【关于两岸在南海对外之争有过的合作,我很欣赏。】
甲方说法说得很有内幕、很有细节:事前,国军情报官向老蒋汇报,称共军舰队欲通过台湾海峡南下之事,老蒋听完汇报,说了一句“西沙吃紧哪!。。。”最后,国军沿途大开探照灯,为共军舰队送行。。。 甲方说法,在合理性上是有的,然而有一点是,越是内幕,反而越是无法查找信息来源佐证。 乙方说法却是基本上否定国军在此事上的任何作用。由于“我军”英勇顽强,事前准备充分,使得“敌军”慑于“我军”之神勇,不敢轻举妄动。最终“我军”南下之编队以势不可挡之气势,一举通过。。。 除此两造之说法之外,其余的观点多持慎审之态:有待将来档案之解密。。。 前天我在 WXC 看到一篇帖子《从护航行动亲历者的角度看1974年南下编队通过台湾海峡》,发帖者“闽江涛涛”自称是当年参加了那次护航行动的一名海军。 由于文中对行动过程细节描述较多,而且还有一些曝料(比如明码电报),因此有网友在帖下询问:“好奇地问一下:是亲历还是 ZT?”。而发帖者回答肯定:“不含糊,是自己的经历。” 从文章内容来看,发帖者对国共双方在台湾海峡对立的历史演变,以及当年双方对海峡的实际控制上呈犬牙交错这点来说,可看出发帖者说得很内行,很熟悉。其次,发帖者对当时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情况,描述得比较实在,没有夸张。若不是非常确定的情况,就说是还没有被查实。 在其个人分析上,也颇为理性客观。其虽目前身在美国,但并没有因为身为当年共军的一员而对某些信息“选择性失明”。最后的分析结论大约是介于甲方说法与乙方说法两者之间。 文中关于几个细节上的描述与分析,我觉得很合情合理: 1。共军一开始就是大规模布署打明牌,由南到北排出一个200多海里的一字长蛇阵护航线。结合当时的南海局势,希望国军看懂这张“牌”。 2。国军也是事前就看出这个阵势,也没有制定任何的作战意图。 3。国军预先就把军舰往东驶去,远离航道,表明了一种姿态,希望对方也不要误判。并且在南下编队通过期间,没有国军军舰靠近,也没国军军机起飞。一切平静。
当然无需讳言,文中的最后那个结论很合我的口味--“双方的牌都打得非常出色,两岸因而得以和平,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因此我觉得,这个帖子中的信息可信度较高,至少可作为一家之言而收藏。 ~~~~~~~~~~~~~~~~~~~~~~~~~~~~~ http://bbs.wenxuecity.com/military/730237.html
1974年西沙之战以后,东海舰队的南下编队成功地通过了台湾海峡,完成了支援南海舰队的任务。 由于那次行动牵扯到两岸关系、历史人物以及捍卫南海主权等问题,这件已经快过去40年的陈年往事如今仍然成为了一个话题。一些文章来源于南下编队人员对那次行动的回忆,而另一些文章则主要是评论台湾方面对这件事的应对。 我对这些文章的具体出处毫无兴趣,但总结一下我看过的文章,我总感到好像还是少了点什么。 就像一辆有急事的汽车通过了一条沿着两个省边界的公路,开车的人说,我特棒,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就开过去了。而东边那个省的交通管理说,其实是我为你开放了这条路,是我们的头儿知道你的事情急就让你过去了。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去问问西边那个省的交通管理,看看他们怎么说。毕竟这辆车一直行驶在中线以西,而中线才是那两个省的真正边界。 其实,为南下编队护航也曾是当年整个福建前线海军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我本人就是护航行动的一个亲历者。所以,我想我应当从这个角度来讲述这件事情,评论这件事。好在岁月的流逝和台海的通航、通商已经使得当年的保密规定变得无关紧要了,我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为了称呼起来容易被大家接受,我姑且把当时的国民党当局称为台湾方面,把国民党军队称为台军。在回忆自己经历的时候用“我,我们”,在评论时将中国称为大陆。也许,这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吧。 在1974年东海舰队南下编队进入台湾海峡的前一天,我所在部队进行了掩护南下编队通过台湾海峡的总动员。口号是:即使拼到最后一条艇,拼到最后一个人,也要确保南下编队能够胜利地通过台湾海峡。 战前动员进行得很充分,并且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我当时正在一所陆军医院住院,我们部队的人也到了医院给住院的海军伤病员做战前动员,要求能出院的人要尽快出院,以最快速度返回部队。 虽然我刚刚动完了一个手术,伤口还没有拆线,但下午听完动员报告以后,我还是立即请医生检查了伤口的愈合情况,并且在当晚就办好了出院手续。第二天一清早,也就是南下编队将要进入台湾海峡的那天早上,我带上了一些消炎药和绷带,乘上了第一班长途车,踏上了归队的路程。大约花了4个小时,我返回了所在的舰艇部队,并且还赶上了吃中午饭。 午休还没有结束,三短一长的铃声就响起来了。我们当年有句话是:备战备航,三短一长,不是北霜就是西洋。而我们这次的任务就是去北霜岛执行为南下编队的护航任务。 大下午三点,我就达到那里并开始在锚地待机了。当时去执行护航任务的还有我们大队的其它两个中队,其中一个中队在西洋岛待机,另一个中队在闽江口待机。后来听说,南边的部队也都动起来了。从闽中到闽南,几乎所有高速炮艇和鱼雷快艇都进入了指定的护航位置。 显然,整个福建前线的海军部队已经摆出了一个决战的架势,准备拼死护航。在我们出航的过程中,上级还不断给我们传来通报,告诉我们我军飞机起飞,注意识别,等等。看来,空军部队也有所行动了。 北霜岛是四霜列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又名同心岛。据说这个名字是和明朝时岛上军民抗击倭寇有关的,但与电影《海霞》中的那个同心岛可能不是一个岛。北霜岛距离大陆海岸有近14海里,距离对面的东引岛有约22海里。东引岛是台军所占福建沿海岛屿中最靠北边的一个,也是离大陆海岸最远的一个。在东引岛的西南方向约30海里是台军的马祖防区,从北到南,依次是高登岛、北竿塘岛、南竿塘岛和白犬岛。 在1974年以前,我们就曾多次为去往南海的海军舰艇护航,这些舰艇包括高速炮艇、鱼雷快艇、导弹艇和登陆艇等等。所以,为南下部队护航以及海军编队通过台湾海峡都不是从1974年才开始的。 但是,到北霜岛海域去为南下编队护航确实是我碰到的第一回。过去南下的艇队都是走内航道的,即穿过北霜岛和大陆之间的海域,到达西洋岛附近海域,然后从黄岐半岛和马祖之间通过马祖以西海域到达闽江口。由于北霜岛在我们手里,只有西洋岛对面是台军占领的西引岛,所以,我们通常不会在北霜岛设护航点而是要在西洋岛设护航点。此外,在马祖对面的黄岐半岛附近还要设一个护航点,以应对可能从马祖出来的台军舰只。 现在,上级把本来放在黄岐半岛的护航中队移到了北霜岛,估计南下编队可能是要走北霜岛和马祖列岛以东的航线了,即可能要走外航道了。而当时我们的任务也很明确,就是要监视东引岛海域的台军动向。如果有军舰从东引出来捣乱,我们就要迎上前去与其缠斗,让南下编队继续向南航行。 在北霜岛锚地等待命令的时候,我们班的几个小兵一直在议论走外航道的好处。有人说台湾军队在马祖上的大炮只对着大陆方向的,所以,南下编队走外航道正好可以避开马祖岸炮的威胁。有人说,马祖上可能也有对着外海的炮位,还是离马祖远点更加保险,比如离岛10海里,在台军岸炮的有效射程之外。还有人说,如果这次南下编队走马祖外海成功了,以后我们也可以走外航道了。 走内航道实在是太危险了,特别是在过了黄岐半岛快要转航向时有一块叫龙牙石的礁石。听着航海兵经常背诵:“龙牙石灯标三闪三秒绿,距离2链,转向249.5度”,我们都觉得悬得很。这简直是高难度动作,一不留神就开到礁石上去了。 其实小兵们说得都对--在1976以后,走外航道的舰艇是比较多了。只不过,我那时已经当老百姓了。 小兵们一直在讨论着,我们也一直在等上级的命令。直到晚上9点左右,我们启动了机器,在北霜岛外巡逻了一小圈。当时,海面上一片漆黑,除了5级风掀起的浪花,我们也没发现什么。事实上,在这种气象条件下,如果南下编队灯火管制搞得好,我们是不可能从几海里之外用肉眼发现他们的。 等到大约晚上10点半,我们再次接到命令出去巡逻航行了约两个小时。有一段时间,我们离东引岛最近的距离只有6海里。但是,我们并没有发现东引方向有任何动静,只是发现了一条浙江的渔船。 晚上12点多,我们接到上级命令,返回了北霜岛锚地继续待机。这时,有很多人猜测南下编队已经安全地通过我们的防区,到达马祖以南了。现在看来,这种猜测在时间上也基本上是准确的。 上级第一次让我们出去转一圈的时候,是在南下编队通过北霜岛以东海域前后,而第二次出击,也就是让我们去看看在南下编队后面出来的那条船是干什么的。等到发现这条船是渔船,上级就让我们返航了。 当然,猜测只是猜测,还需要证实。回到北霜岛锚地以后,我和后炮班长做了交接,成了当天的执日班长。在向副艇长请示工作时,我问他:南下编队过去了吗,我们还会有新的任务吗?他没直接回答我,只和我逗了一句,说:“老兵啊,锚地待机就是除了值班的,都去睡觉”。 我们艇的报务员是我的铁哥们,他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地告诉我,台军不会来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收到过台湾方面发出的一份明码电报,报文意思是告诉我们台军不会来了。 在军事行动中发明码电报是一件极为罕见的事情,我想问个究竟。但他说:“别问了,我不能细说,你也别把我的话乱传”。我去问艇上的雷达兵看到南下编队了吗?他笑着不回答我的问题。 看来观通部门是有规定了。我们那时就是这样,即使在一条船上,不该你这个部门知道的事情,你也很难搞清楚。不过,我那时已是一个老到了可以复员的老兵了,心里早就有数了--我们又经历了一次可能打,但没能打起来的战争。这对我们这些当年在福建海军的人来说也不是头一次了,那些年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 第二天早上返航时,我们接到了上级的通报,上面说南下编队已经胜利地通过了台湾海峡进入南海舰队的海域了,上级对我们这些护航部队予以表扬。 我们都欢呼了起来。我找人去伙房帮厨,有好多人自告奋勇。等靠上了码头以后,大家就都在包饺子,忙着过年了。那天的饺子很香,大白菜用的是霞浦菜,长得圆墩墩的,很像包菜,很好吃的。 过了两天,我问报务员那份明电码报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他在那天晚上8点以前就收到这份明码电报了,那个时候可能是南下编队出了沙埕港不久。电报上除提到西沙战事之外,还把台军军舰撤到马公(澎湖)以东,飞机不准挂炸弹之类的重要信息故意透露给了我们。电报好像是蒋介石的命令,口气挺大的。一开始就说:西沙乃中国之固有领土,等等。由于电报的内容太敏感,他抄完报就赶紧交上去了,没细看。 这份电报刚收完,上级的电报接着就来了,给我们指示也是:“保持高度警惕,监视台军的一切动向。排除一切干扰,完成护航任务”。我说你确信是老蒋的命令吗?他说:“你别问太细了好不好?反正咱们的军舰过去了就行了”。 我也曾问过其他几条艇的报务员。回答都大同小异,但在这份电报是不是老蒋命令这一点上,没有一个人给过我一个很肯定的说法。和我一样想求证这份明码电报真伪的人也有不少。但大家都是在私下问,私下传。 有人爱打小报告,把这件事告上去了,但上面也只说:不要再传了。只是有的干部的口气缓和一点,有的骂得狠一点而已,但没听说护航的部队中有哪个人因此受了处分。 于是,这成了文革期间唯一一件有人替蒋介石说好话,却没有人受处分的怪事。 上面没有人追究明码电报说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只需要防止消息外传,不要引起大的政治风波就足够了。此外,由于实际情况和明码电报的内容有某种程度上的吻合,也无法否认。的确,南下编队在通过台湾海峡的时候没有受到台军任何干扰。他们走得太顺了--台军好像瞬间让开了台湾海峡,消失了。 关于为什么在电报上首先点出了西沙战事,有人说这是蒋介石讲民族大义,但也有人说:老蒋或台湾高层也需要对台军有个交待,好让台军转弯子。不然,台军官兵们可能会想:“和大陆对着干好多年,也折了不少弟兄。现在大陆的军舰来了,咱们却开溜了。这算什么?” 复员后我还和几个在福建海军观通站当过雷达兵和通信兵的战友聊过此事。他们说,他们也曾发现至少有两艘台军的军舰在南下编队通过台湾海峡的那天分别驶离了东引和马祖,开往台湾方向。具体时间和我们开往北霜岛准备护航的时间差不多或者稍早一点。这说明台军确实事先就撤了。而且是先有撤离行动,后有明码电报。 不过,把南下编队的成功全归于一份只有一点影子、却没有被查实的明码电报实在是有点太过牵强了。强调民族大义、一致对外固然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在抗日战争那样需要中国人团结一致,抵御侵略者的时候,不是也出过皖南事变这类兄弟相残的事情吗?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对当时台海局势的分析,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公正的、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结论。 台湾海峡的军事态势是非常复杂的。由于两岸空军力量的对比,台湾方面只有台海中线以东的制空权,并没有中线以西的制空权。在福建沿海,台军占领了一些岛屿。但大陆方面不去动这几个岛子,除了考虑到攻击部队的伤亡问题之外,也有不愿意隔断大陆和台湾的联系以防止台独等种种考虑。 在1966年以前,台湾方面曾依托这些岛屿搞过一系列的海军行动。最后,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已经被重创或击沉的军舰包括:东江号,章江号、剑门号、永昌号和永泰号。从此双方对福建沿海海域的控制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局面。闽北沿海海域是大陆方面控制的,东引和马祖海域是台军控制的。闽中地区的沿海海域是大陆控制的,但台军控制着金门附近的海域,而金门以南的海域又是大陆方面控制的。 台军确有一些海空通道穿过海峡中线一直延伸到其占领的福建沿海岛屿。在这些所谓的通道上,台军派军舰为运输船护航,甚至搞些演习,都没有受到过大陆方面的袭击。但是,这也并不表明在这些海空通道上就完全是台军的天下,特别是这些通道在海峡中线以西的部分。在那里台军既没有制空权,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制海权,除非是在台军所占岛屿海岸炮的有效射程之内(大约10海里)。 在1974年以前,大陆方面没有派较大型的军舰去过那些海域,但并不表示就是不能去。 如果说台湾通向台军所占福建沿海岛屿的通道主要是东西向的,那么大陆方面所谓的外航道就主要是南北向的。外航道是在台海中线以西,靠近福建沿海。外航道海面宽阔,水深一般会超过50米,比较适合大中型水面舰只航行。由于台湾海峡最窄处接近60海里,即使要在通过金门、马祖等岛屿时避开台军的岸炮,也仍然可以航行在大陆空军的控制范围之内。 当然,走外航道会横向穿过台湾通向福建沿海所占岛屿的所谓海空通道海域,这样就可能会引起冲突。但如果不想打仗,通道至少是可以分时使用的,比如,你白天走,我晚上走,互不见面。 但是,台方如果攻击了大陆在外航道上的船只,无论战果如何,都必将遭到大陆方面的坚决反击。作为一种报复手段,大陆海空军可以长期袭扰从台湾开往福建沿海岛屿的海军舰船。由此,一场台海战争将会爆发。这场战争将是一场真正的恶战,其规模不知要超过西沙之战多少倍。显然,两岸都不愿意看见这场战争。 在大陆方面,军队的大规模调动是要经过中央军委批准的,当时主管中央军委工作的是叶剑英和邓小平,海军司令是萧劲光大将。也就是说,下“这盘棋”的人绝非等闲之辈。 三艘导弹护卫舰当时也就是东海舰队的绝对主力了。俗话说:“车不落险地”,让这样重要的编队走外航道通过台湾海峡绝对不会是一件撞大运的事情,而是要有一定安全保证的。想要让南下编队安全通过台湾海峡,又不至于引起两岸之间的战争,就需要让台湾方面知道大陆方面的真实意图,避免误判。 事实上,在南下编队进入台湾海峡之前,大陆方面就已经通过部队的大规模战前动员和调动护航部队,给台湾方面打出一张明牌。不管台湾方面怎么应对,大陆方面表达出信息是清楚的。 其一,福建的海军部队已经纷纷进入了指定位置,从闽北到闽南摆出了一个一字长蛇阵。但这个阵势更像是为了护航,而不是针对台军的某个岛屿的。否则,海军兵力不可能分散在200多海里航线上的各个护航点上,而陆军部队也不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 其二,这个一字长蛇阵的阵尾已经延伸到了南海北部,包括了汕头地区的部队。联系到当时西沙之战刚打完不久,南下编队更像是要去南海保卫中国领土,而不是去找台军麻烦。 其三,这次海军用于护航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965年崇武以东海战时的6倍以上,如果不想损失多艘军舰,就不要来捣乱。 此外,大陆空军的行动也在提醒台湾方面:南下编队会航行在台湾海峡靠近大陆一侧,台湾空军在那里无便宜可讨。 其实,打明牌是高明的--打明牌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消掉台军对大陆方面意图误判的可能性。而打消掉了台军误判的可能性,也就打消掉了两岸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大部分可能性。待台湾方面看懂这张明牌之后,台湾军队反而可能不来找麻烦了。 从纯军事角度看,台湾方面也确实没有拦截南下编队的必要。东海舰队本来部署了四艘导弹护卫舰,这些护卫舰是用来对付台湾海军的。现在有三艘要调到南海去对付南越海军了,台湾海军的压力减轻了,对台湾方面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要是把这些护卫舰拦了回去,留下来对付自己,那才是头等的大傻瓜。 如果为了拦截南下编队,损失掉大量的舰船,或者因空军行动引起大陆空军开始在海峡中线以西长期袭扰台湾海军,那就是傻上加傻。而且,打仗总要有个目的,在那种时候台军攻击南下编队就等于是帮助南越政权打仗,台湾方面将师出无名。 果然,台军没有来阻截或骚扰东海舰队的南下编队,而且应对方法也是非常巧妙的。 台湾方面也很明白,派飞机越过海峡中线去监视或骚扰南下编队是风险很大的,去还不如不去。派军舰跟踪或者监视南下编队的风险就更大了。三艘导弹护卫舰的航速都在30节左右,当时台湾海军能跟得上这种航速的大型水面舰只有四艘阳字号驱逐舰。不过,这些宝贝疙瘩都是外国建造于二战时期的老古董。在尼克松访问大陆之后,美国人有一度连鱼雷都不卖给台湾了,更别提卖舰对舰导弹了。 所以,当时的阳字号驱逐舰也就是老式的火炮驱逐舰而已。用这样军舰去跟踪对方的导弹护卫舰纯属玩命--一旦擦枪走火,其下场可能比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更惨。既然跟踪是有风险的,而且台湾方面又不想和大陆打仗,那还不如用雷达监视南下编队的一举一动,以保持警戒,而把海空力量暂时撤到马公以东,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当然,要是打明牌,就还可以打得更好一些--台湾方面索性在那时发了一份明码电报。一方面对自己人做了个交待,帮助他们转弯子;另一方面向大陆方面通报了军队调动和部署,意思是要南下编队要走就快点走。并且,也表示了自己对民族大义是认同的。所以,这张明牌也回得漂亮。 目前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可能最初来源于一些港台媒体。那些文章的意思是说蒋介石先生认同民族大义,让开了台湾海峡,台湾的军舰还打开了探照灯或者东引的军用灯塔为南下编队送行。 应当说,这种说法的前一半和我们部队当时流传的明码电报说法比较相似。但是,后一半就属于画蛇添足了。 不说台湾海峡有多宽了,就是在北霜岛和东引岛之间也有22海里。我怀疑当时有哪条台湾军舰上的探照灯有30~40公里的照距? 至于东引灯塔说法,那也是胡说。那天我就在东引对面,离得最近的时候也就6海里,我可没看见东引岛上有什么灯塔在闪。是在说西引岛的灯标在闪吗?设置灯标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船只撞上礁石或者浅滩。灯标是为所有航行船只设置的,灯标上没有敌我识别器,不能见己方船来开启,在敌方船来关闭,更谈不上用于示好。 在另一方面, 1974年南下的三艘军舰都是前苏联建造的里加级护卫舰,有良好的导航系统和对海的搜索雷达。即使在航行中也要完全保持电子静默,也至少有电罗经、六分仪可用,要台军的探照灯帮着照明干什么?小儿科吧。 此外,凡是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在这样的军事行动中,如果台军没有动静,那就相当于是一种帮助。如果有个动静而又没有预先的通告,比如在对方实行完全的灯火管制时突然打开个探照灯乱照,反而是不友好的行为。搞得不好会被认为是在挑衅,挨上若干发炮弹也未可知。 其实,那天的实际情况是台湾海空军已经撤走了,海面上一切都很平静。我们没有收到台军军舰靠近的通报,也没台军军机起飞的通告。一切平静,平静是金。所以,何必“酱油不够,老醋来凑”呢。 对蒋先生的民族大义情节,也只能是愿其有而不愿其无。但还不能说一定就是事实,除非将来一些文件解密了。 我也不赞成来自国内某媒体的说法,比如:南下编队成功地通过台湾海峡是因为欺敌策略奏效和台军措手不及,等等。 的确,东海舰队的护卫舰在1974年以前就已经多次到福建最北边的沙埕港轮战,在南下编队再次进入沙埕港时,台湾方面也不一定会特别警觉。 但是,从沙埕港再向南走,穿过北霜岛和东引岛之间,直插马祖外海,台军就不可能不知道了。 当时两岸都有不少雷达,别说是三艘导弹护卫舰,就是一条小艇也躲不过这些雷达。何况福建海军部队在南下编队进入台湾海峡之前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战前动员,又有诸多的舰艇提前进入护航的指定位置,摆开了一个决战的架势。这么大的动静台军是不可能没有察觉的。 如果说是因为行动比较突然,台军来不及调集海军舰只来拦截,那么至少也可以调空军的飞机来袭扰。 所以,保密和行动突然显然不是南下编队能够顺利通过台湾海峡的关键。恰恰相反,大陆方面积极组织护航行动,对台湾方面打明牌,打消掉了台湾方面对大陆方面意图误判的可能性才是关键。 而台湾方面暂时将海空力量撤至马公以东也是明智的,也避免了大陆方面在南下编队的行动的过程中,由于台军的活动可能引起大陆方面的误判,也是很聪明的。 简单地把台湾方面写成像一根木头,把兄弟部队的护航努力看成可有可无,把自己写得神勇无比,果敢得很,一下子就冲过了台湾海峡,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如果按照这种逻辑,是不是我在这篇文章里也可以称:福建前线的海空军护航部队用自己的实力吓跑了台湾的舰队和飞机,南下编队只不过是开着船溜达着过了台湾海峡?其实,这都不符合事实,也都是毫无智慧可言的。 总而言之,在1974年海峡两边都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这也就是中国人的智慧。这些决定中既包括了民族利益,也包括了在军事上的、以及在台海局势的考虑。我希望人们在回顾这些明智的决定的时候,也能够表现出足够的智慧,不要过于片面。 事实上,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陆方面就没有攻击过台湾去金门、马祖和东引海域活动的军舰,台湾方面也没有攻击过大陆在福建的海军部队,包括1974年的南下编队。这是两岸关系从互相争夺岛屿,大规模相互炮击,攻击对方的军舰,派遣小股的特工队骚扰,走向和平的开始。 和平并不是一方给另一方的恩赐,而是要靠两岸的努力,有时候也是要依靠军事实力来维护的。既然两岸都不想打仗,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两岸打仗,双方的军事行动都是有底线的。这些底线中有共同的民族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 在那个年代,即使是一些敌对行动,也是被软化了的。比如;炮击改成了互相打宣传弹,两边都架着大喇叭互相对骂,或者说:驾机投诚者给多少钱,驾舰投诚者给多少钱。台湾方面喊:三民主义必将照耀中国,大陆方面喊: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等等。不过,大家基本上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至少也不会下重手。 这就是历史,可以算是两岸军史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海峡史的一部分。 我更愿意这样想:在1974年南下编队通过台湾海峡这件事情上,可能是叶剑英和邓小平一开始就通过护航部队的调动给蒋介石打出一张漂亮的明牌,而蒋介石先生也漂亮地回了一张明牌。双方的牌都打得非常出色,两岸因而得以和平,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