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漫谈反导(二)
2010/01/17 17:56:42瀏覽400|回應0|推薦4

漫谈反导(二)


中华网上有一篇据称是中国内部权威人士曝光此次中段拦截内幕的帖子:

【本次实验是系列实验的第X次。
  
前7次都是分系统地面中空实验,2007年在甘肃搞过战斗部测试,2008年在青海搞过2次成功的空中替代载荷平移变轨。

其中第2次在2XX秒时间段里达到变轨XX次,注意这是在大气层以下的,如果到了大气层外或许因为没有空气阻力会更简单。
  
至于其他小规模的实验和测试就不计其数了。
  
我们这个计划起源于江时代,大概是90年代上半时期。经过将近XX年的研究,现已经硕果累累了。
  
这方面的技术,主要是得全国一盘棋。

雷达:南京出了不少力;激光:东北的;光电:洛阳的;大型成套设备是武汉的。还有多颗卫星协调,包括授时、预警、中继制导、持续照射、数据链、伺服火箭、精确开关、多次点火技术、紧急刹擎技术等。
  
当然了,有些话还是要说的:我们发射的不是中远程防空导弹--这个东西根本就不是防空导弹,应该属于战略武器。战略武器不是仅仅进攻用的核导弹,也有战略防御的武器。现在这个系统还远没有研制成功。如果以后成功了,不知道该属于哪个军种管理。

日前的这次试验,提前5个月准备的,所有的参数都是提前设定的,也就是说按预案演习。当然美国也是这么过来的--必须先打下那种预先给定参数的,以后才可以继续测试没给参数的。我们以后大概每年会进行2次相关试验,直到若干年后。
  
我们的KKV弹头,目前有XX个喷口,以后或许会缩减到X个以内。这个喷口是分2种规格的:一种大的是少数,其它的都是小的。每个可以工作X次每次最长X秒,共计XX秒时间。

可怜啊,那么多钱搞的喷口,只工作了XX秒!不过,总比坦克炮的炮管一生只能工作5秒要好,甚至也比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的主炮只能工作7秒要长命得多,蛮划算的。

按照目前的状况看,起码还要七、八年我们才能完成所有的实验。实验全部成功之后是否装备部队,就不是这个项目组能决定的了,呵呵。或许到时候,已经不用他们的弹头拦截形式了--激光啊,高能粒子啊,谁知道哪种会是真正可以装备的呢?】

在这个帖中,有几个要点。

第一,承认此次拦截是预先给定来袭导弹参数的,也就是说按预案演习。这就不同于“刀口”言之凿凿的关于此次是“实战演习”的论断。我觉得,此次是“预案演习”比较靠谱--毕竟是第一次做一个完整过程的试验,还是要一步一步来。

第二,承认这个中段拦截目前还不能用于实战--“起码还要七、八年我们才能完成所有的实验”。这里我估计最大的攻关点是在未给定来袭导弹参数时如何拦截。

第三,将来即使全部完善之后会不会采用列装,还是个变数--因为可能还有其它的选项,诸如激光、高能粒子等等定向能武器。

关于这一点,前一篇“刀口”的帖子里,指出其中关键处:末段拦截也好,中段拦截也罢,“在实战上,都只能应对点目标,也就是数量有限的来袭中程和洲际弹道导弹。”--中美双方都无法防住对方的饱和攻击。

我认同这个观点:靠导弹拦截不是有效可行的,只能用来镇住小国。

另外,在来袭导弹飞行的三阶段中,末段拦截装备已经有些国家列装,如美国的“爱国者3”。中段拦截试验已经在做,也已公布。但初段拦截,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正式公布过。

“刀口”指出:目前没有国家能做到最复杂的中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初段拦截,在研究的只有中美两个大国(俄罗斯已经歇着了,玩不起了),双方的初段系统都是实验性的。

“刀口”又指出:中段拦截的难度应该比上升段难。拦截上升段只要有条件,拦截没有太大的难度。

这里面所说的“拦截上升段只要有条件”,是什么条件?

条件是,拦截弹发射点距来袭弹发射点要比较近。

因为,弹道导弹从发射到进入中段飞行之前的时间很短。

然而,这个条件是不切合实际的--像中美这样有战略纵深的国家,不可能让弹道导弹发射基地近距离之内有敌对势力存在。

但是,只要有可能的话,初段拦截对于发射弹道导弹的国家来说,威胁最大。

因为弹道导弹在上升段时,速度最慢,而且一旦被拦截到,弹道导弹会掉落在发射国内。更如果,是带有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呢?自食其果。

因此从长远来看,发展趋势会是在初段拦截下功夫。

那样的话,用导弹拦截导弹就不是最佳选择。

终极拦截手段,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进程来看,最有可能的是激光拦截。

网络上的军事大拿“漏斗子”对此也有评论:

【初始段反导,即使点火发射就被发现,无论地地、空地导弹打过去,也来不及的。只有用激光,但激光反导,离开实战还有一段距离。美国虽然走得比较前沿,咱家里好像也不是落后太多。但就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遮盖比较严,真相不明。】

这里“漏斗子”也指出:初段拦截除非得激光拦截才行。

2002年,“刀口”曾贴出一篇《海军上校访谈录》,其中有提到激光拦截:

【咱们的国家有个国宝,老人家,大家都知道,就是王大珩,他是863计划的四个发起人之一,是中国光学工业的泰山北斗。

我在前面说过,我们的装备体制与西方的截然不同。我们的高技术在概念上是一般意义上的高技术,我们应用的都是当代最新的科研成果。但是,我们聪明的地方是决不跟在对手的屁股后面,这就是我们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特殊性。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全面地追赶对手,我们意识到我们做不到。怎么办?我们可以发展我们特殊的武器装备。

96年我在当副长,记得是正在探家。突然部队来了电话说快回来有紧急任务,我就跟家里一说就走了。到了部队听说是搞试验,让我们装填上导弹马上出海。我就跟舰长说就这事啊?老一套啦,还用我回来?舰长说你也别发牢骚,这回你要不回来后悔一辈子!我说这有什么嘛?不就是打导弹吗?他说你到招待所看看都是谁来了?我还真去了。招待所里住着几个衣着是地方上的同志。有一个穿了双圆口的布鞋,五十岁上下,一身深蓝的西服雪白的衬衣不打领带,大家都叫他韩总。我还看见了XXX试验舰的同志,他们都是老熟人。我问你们这是干什么来了?他们说现在对谁都要保密,你就把你们舰的导弹打好了就行了。

试验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我们舰也反复地测试导弹和各项装备设备,到时候保证把导弹按时间打出去。因为我们还得躲老M的“大鸟”和“锁眼”侦察卫星,到时候打不出去就会耽误战机。我们到达试验海区的时候,试验编队开始分组奔赴各自的战位。我看见XXX试验舰前甲板安置着一座造型夸张的仪器设备,上面的帆布已经揭开。我在招待所看见的那位X总,穿着一件军大衣指挥着一大帮人在那里进行最后的调试,几个舰上的老熟人各忙各的秩序井然。

我突然预感到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里所发生的事情将会影响未来战争的进程。这将是一次伟大的试验和实践!果然,大约二个小时后,试验基地指挥部下达了我舰发射XXXX型导弹的命令。

据说,不!是真的--每批次的导弹要经过军方严格的抽查。比如,每100枚导弹出厂前要“抽打”,就是抽着打几枚。

最生动的例子就是“东11”和“东15”的竞争,双方比精度比得快吐了血了!都是老航天,都是老厂子,都要拿下这个项目。两个集团的老总彼此见了面眼睛都可以努出血来!据说现在的两种最新型号,都快打成巡航导弹那么准了!

导弹现在已经离舰而去,它急速地向上升,拖着一条绚丽的彩带。突然间它与它那身后逶迤的彩带脱离,无声地化作一颗亮星,又似乎是在最后与你打个招呼,然后跳动了几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它,超过了音速……

“洞妖!跟踪正常!……洞妖!XXXXXXX"。。。"洞妖!正常!距离XXX链!”。几种制导工作正常,导弹在雷达屏幕上疾进,速度达到了最高值。突然我听到了我们自己舰载机导引操作手的一声惊呼!那声音就象一个正在光着脚梳头的女士脚面上突然跳上来一只癞蛤蟆!我再看屏幕,那似针尖大小的导弹骤然消失!我的心跳加剧,心中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沮丧,感情非常复杂。我虽然知道这次的试验是国家鉴定,但是我仍然希望自己的导弹会成功突防,虽然我知道它遇上的是自己国家的最新型最先进的装备,但是我仍然愿意我的导弹击中远在XXX海里外的目标。。。我有点痛恨那个在招待所里悠闲的老家伙了--是他击落了我的导弹!

舰载机降落在后甲板,飞行员和制导主任一脸晦气骂骂咧咧地向我们走来。他一定和我一样,自己操作的导弹被击落心里肯定是不高兴。有的水兵在一边笑,让政委给说了一顿:搞什么搞?!都没有事情做了?各回各的战位!

那是一道极为绚丽的光芒,就象天地间突然迸发的一条笔直的闪电!却久久听不到隆隆的雷声,没有硝烟没有爆炸,什么也没有,只有这样雷霆般的一击……一切就改变了模样!

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作为一个军人我认为自己是无所畏惧的。但是,在高技术面前我被震撼得头皮发麻,我感到震惊!几天后,我们发射的导弹被“救XXX”号舰打捞上来,我看见了那枚导弹。它的设备舱被烧穿了一个洞,显然它是突然“休克”的。如果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死了以脑死亡为标志,那么它显然是在刹那间死亡的。就象你在走路,有人突然用枪抵着你的脑袋开了一枪!

2000年秋天,我恰好在北京。一个老朋友为我搞了一张票,我参观了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863计划军事部分”。我又看见了韩总,他踌躇满志、笑容可掬,满面红光地和军委领导握手,和瞪大眼睛参观的人们交谈。我告诉了他我是谁的时候,他笑了,并附在我耳朵边上说了他们现在的进度--那东西的有效距离已经是XXX公里了!

我看完了所有的展品,我感到极大的精神鼓舞,我想我自己一定要努力了。不然,将来的仗究竟打成什么样子,那就只有“谁活着谁才看得见”了。】

我当时读完这篇后,对其中说法也无法全信。直到2008年读到另一篇文章--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海军少将张召忠教授的一篇博客文章:

《张召忠回复网友的第91封信》

发表于:2008-11-24 17:14:19

【激光武器分为战略激光武器和战术激光武器,前者正在试验之中,后者早已正式装备使用。

战略激光武器是在地面使用强激光摧毁外层空间的卫星或其他航天器,战术激光武器包括强激光杀伤性武器和激光致盲武器。

强激光杀伤性武器是使用强激光对来袭的导弹、飞机等高速目标进行照射,将其烧毁,使之丧失攻击能力。

我见过这种武器,也见过被烧毁的导弹,很准确也很有效。

因为激光武器不需要炮弹,有电就有炮弹,而且指哪打哪,光无虚发。激光致盲武器是通过发射强激光进行炫目,使对方眼睛在短时间内看不清物体,从而失去对武器的操作能力,如果是飞行员正在驾驶飞机,这是他就会失去方向,可能因此而坠落。这种武器应用广泛,也很普遍,但涉嫌违反战争法。】


张召忠教授说他见过这种武器,也见过被烧毁的导弹。因此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得到了交叉验证,有一定的可信度。

不过,上面所说的只是指激光拦截反舰导弹,是属于战术层次的。而关于战略层级的,目前还没有看到高可信度的信息来源。

下面这个有关战略激光武器的网络帖子是2004年的。由于孤证不立,故只把它列于末尾,留待今后与其它消息来源比照。


《解放军超大型反卫星激光器揭秘》

由网络青蛙于2004年3月26日

贵州深山中,装备着我军的超大型反卫星激光器,天文望远镜般的发射塔。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大型、超大型高能激光器的核心技术已日臻成熟,但能源瓶颈仍然没有解决。

这个问题难不倒善于土法上马的中国科研工作者,他们为每台激光器配备一座4.5万千瓦的中型燃煤发电站,又在地下建造了巨大的闪速电容库,密密麻麻的超导电容器连同冷却装置重达两千多吨,体积相当于一座六层大楼。为这些电容充满电需要电站工作半小时。

而激光器一次全功率射击,足以在瞬间将600公里轨道上的卫星烧成灰烬(原文如此--mgr 注)。

去年,我军的第一台超大型反卫星激光器正式投入战备值班。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guru&aid=36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