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风波(二)
《天下》在经过数日的“不理性”之后,今天(2010/01/12 19:03)市民“洛揚”贴出一篇评论“狮子”风波的文章《天下城裏的風波 》。一读之下觉得该文写得理性客观,且立意较高--从“每個人心目中的中國”这个角度切入。还真让人有耳目一新,陷入深思之中。
更奇的是,这篇文不仅获得市长YST的推荐,市长还将其贴上“重要”之标签,而且还获得几个强烈质疑市长“驱人”作法的市民之推荐认同。能得到争议双方都认同的文章,应该毫无争议属于好文。
因为好文可遇不可求,故将此文转贴进自己的部落格中,作为经典文章之收藏。
************************
ZT《天下城裏的風波 》--洛揚
得悉紫蘿小姐已為他人婦之後,我亦不自覺失落許久,每次路過她的清粥小店,都急忙疾步走過,生怕再看到伊人的目光。大家別笑我,昂藏七尺的男兒,怎會為一個女兒家喪志至此。台灣人一向認為,大陸人自小接受的就是馬恩列斯洗腦教育,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見識,殊不知,在大陸,你可以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當然也可以讀《日瓦戈醫生》,《靜靜的頓河》。我所在的大學的圖書館裏,所謂“毛匪澤東”,“蔣公中正”,六四,文革,香港,臺灣,日本出版社的,全都隨便借閱。所以,我的憂鬱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大陸人都是多愁善感的。發現綠蒂(Lotte)戴上阿爾伯特(Albert)的戒指那刻,我這個維特(Werther)怎能不感到沮喪?
這時,YST市長卻拉著我,為自己作了一通辯白。我曉得他那些話,表面上是說給我聽,但實際上,是說給那些圍觀看熱鬧的市民們聽的。想想也知道,堂堂一個市長,竟要當衆向市民剖白以示清白才能安心,可見市裏各方較量正風云暗湧,山雨欲來。
一. “獅子風波”只是導火索
果然,沒過多久,天下城裏便發生了“獅子風波”,但其實,“獅子”只不過是導火索,歸根究底,根本的矛盾就在於,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關於“中國”這個概念的爭議。這個矛盾,不在獅子處爆發,終將會在別處爆發。因為兩岸中國人,自小接受教育,身處的環境不一樣,看法自然有差別,這個差別是社會,政治,歷史等多因素造成的,并不是個人的喜好愛惡和偏見造成的。可以這麼說,隨著天下討論的深入,爭論是遲早會爆發的。
我來天下的時間不長,但看過的文章不少,對天下的人物有大致的瞭解,個人認為,天下城里存在著三個集團(Groups),分別是大陸,台灣,以及海外華人。當然,這個劃分并不是單純從地理上劃分的,而是從他們所持的官方觀點而劃分的。我們可以從許多文章中看出,對具體的,現實的問題,大陸人,台灣人的爭論是理性冷靜而且樂於寬容與妥協的。一旦問題的層次提升到形而上(Metaphysics)的時候,這時雙方的爭論便會變得激烈,立場固執,而且缺乏包容。
舉個例子,討論抗日戰爭的具體某個戰役時,大陸人從不吝惜對國軍將士的讚美之詞。但是問題一旦上升到抗日戰爭整個戰爭的時候,情況便會發生逆轉,台灣人指責八路軍遊而不擊,大陸人指責蔣介石消極抗日。國共內戰等問題也是如此,討論個別將領,個別戰役沒有問題,但一旦上升到“國共內戰國民黨爲什麽會失去大陸”這樣的問題時,一定是爭得面紅耳赤,毫無調和的餘地。
YST市長好幾次通過公權力來制止這種討論,但是他沒有注意到,這種衝突并不是偶然的個別事件,關閉了話題,其實不過是掩飾了本質,今天的風波,就是這個深層矛盾的爆發,所以我們不能等閒視之。雙節棍好,殺威棒也好,都不能解決這個根本矛盾。
二. 每個人心中的中國
其實,市徽是什麽並不重要,但關鍵是,YST將天下縱橫談的市徽,說成是代表中國的價值,象徵著新時代的中國的時候,問題就來了。
中國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她的含義非常廣泛,就廣義的角度來說,中國不僅是一個政治實體,還是中華民族所創造的一切文明和歷史的總稱,舉個例子,最古老的“中國”出現在尚書裏面,她的含義與現在的中國大不一樣,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這些朝代的政權都沒有以“中國”作為自己的國號,但是她們無疑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份。同樣,中國也不單純是指炎黃族裔的漢人,在斯拉夫語裏面,中國(Китай)就是契丹的意思。
就狹義來說,中國就是指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這兩個政權所代表的同一個國家。所有持這兩個政權代表所頒發的國籍,都可以稱為是中國人。但事實上,判定一個人是不是中國人,不僅是要看他(她)是否持有中國國籍,關鍵還要看他(她)的行為如何。例如,達賴喇嘛從未聲稱放棄中國國籍,多次表示自己是中國人,他本人也於198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無論是中國官方還是民間,都認為他并不代表中國人。
所以,說到底,正因為中國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所以人人賦予中國的概念都不一樣。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中國,國民黨理想中的中國是“東亞稱雄”,共產黨理想中的中國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孫中山的中國是“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者也”,毛澤東的中國是“推翻封建主義,官僚主義,帝國主義”的新中國。也許他們的手段,方法都不一樣,但是有一樣是同樣的,就是他們心中的中國,都是完成民族復興的中國。
汪精衛聲稱自己是“曲綫救國”,但他所謂的“中國”是建立在日寇的控制之下,中華民族成了亡國奴。達賴喇嘛的“中國”,是建立在“藏南地區屬於印度,西藏地區不駐中國軍隊”的前提下。他們的“中國”不是真正的中國。
因此,雖然人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中國,但是這個心中的中國,必須要符合一個前提,那就是理想中的中國,必須要是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強大中國。
回到“獅子風波”,既然YST說,市徽象徵著中國,那每個中國人無疑是擁有發言權的。我覺得用獅子來代表中國,其實也不壞。首先,拿破崙說過,中國是頭沉睡的獅子,一旦它醒來將會發出震驚世界的怒吼,但是他又幸災樂禍地說,“幸好它永遠不會醒來。”所以,用獅子來代表中國,正好可以反證拿破崙的話。其次,讀過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的人都知道,晚清以降的中國,老態龍鍾,暮氣沉沉,一片蒼涼的景象。梁啟超寫這篇文章之時,已是暮年之人,但卻老夫聊發少年狂,將中國的希望寄託在少年身上,因為少年紅日初升,擁有勇往直前的勇氣和朝氣,而且前途似海,來日方長,正好與凌我辱我之列強一決雄雌。少年強則中國強,如今天下的獅子看似是只幼獅,正好預示我們中國既古老又年輕,既深沉又不乏活力。未來無可限量。
其他市民有異議,也是正常,因為每個人心中的中國形象都不一樣。少年中國好比一幅遼闊的畫卷,每個中國人都是畫家,按著心中理想中國的藍圖在畫卷上描繪中國的模樣,十三億人一人一筆,來繪就中國的未來。這樣的中國,才是真正的中國。
所以,“獅子風波”并不在於挑戰市長的權威,事實上,只是對於中國概念的不同意見而已。被驅逐的市民確實委屈,畢竟他并沒有把中國龍改成中國蟲,也許他的手段有待商榷,但其立意不壞。如此簡單的問題,竟然會擴大到民主等話題。實在太不必了。
三. 天下縱橫談是個怎麼樣的中國城
YST市長說天下縱橫談是個中國城,見證中國的崛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但是爲什麽往往有網友被逐出城呢?相信除了少數尋釁宵小之外,大部份人是沖著中國城而來的。個人認為,這個中國城,雖然人人都有一腔熱血,海闊天空,古今中外,指點江山,但還是少了一點中國味。
什麽叫中國味,我歸納為中國的人情味。舉個身邊的例子,我姑姑早年到美國,人生路不熟,久而久之便產生了思鄉的情緒。可是,困於經濟,又不能時常回國,電話更是要掐表來計算時間。於是,她便喜歡上到唐人街走走,除了聽著熟悉的中國話之外,更多的是感受異鄉中的人情味。她有天去市場買菜,發現店主原來也是開平人,於是兩人便聊了起來。之後每次去買菜,店主總給這個留學生多一點的優待,買豆腐總會送幾條青蔥來煮湯,份量也總比別人多。後來,我姑姑不顧路途遙遠,每個月總要去幾次唐人街,看看電影或是買點雜物,為的就是感受那份中國的人情味。早年的白人把唐人街看作是罪惡的溫床,治安的黑點,但中國人卻將她當做心中聖地。中國城之所以為中國城,原因就在於她有濃厚的中國人情味。
針對YST市長指責大陸人拉幫結派,我不願多說,只舉一個例子,1919年的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不僅未能收回青島,還眼睜睜看著國際聯盟把青島送給日本。結果引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但是代表團已經到了巴黎,還準備在和約上簽字。國內的愛國學生和工人一籌莫展。正當章宗祥等人準備出發時,他們發現,酒店周圍的大街小巷,全都聚集著黃色面孔的中國人,其中很多是衣衫襤褸的豬仔華工,有的是留學生,華僑,他們不顧法國警察的阻攔,堵死了各個出入口,阻止代表團前往簽字。那個時候如此,更不必說現在大陸80后的四月青年了。
柏楊說大陸人一盤散沙,YST說大陸人喜歡聚眾起哄,搞批鬥。我不知道他們誰對,但是我希望,他們都說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