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小說 《海洋,海》
2005/10/06 18:03:39瀏覽869|回應0|推薦2
Magic

對昆德拉來說,稱的上藝術的小說,必須探索「存有」的可能性,必須在小說史上找到一個位置;對小說獎的評審來說,得獎小說必須具備至少兩個要素:具實驗性的敘事與文字以及有內涵的主題。這本得獎連連的作品《海洋,海》,當然沒有例外。

所謂具實驗性的敘事與文字,書中結合了獨白、詩歌、對話體、大塊沒有標點的文句、帶著卡爾維諾腔調的知識語調、混雜著第一、第三人稱敘事等等,這些多樣的形式藉著「海」的主題形成一個結構。《海洋,海》可說是小說馬戲團忘情且淋漓盡致的演出,樂趣在於可預期的戲碼與令人嘆為觀止的技術之間的張力。

所謂的具內涵的主題,便是承接百科全書式小說的傳統,強調的是一種對於世界上各種事體、人物和事務之間的關係網的探詢,其中,歌德、諾瓦利斯(Novalis)、洪寶德(Humboldt)、馬拉美、福樓拜,一直到喬艾斯、普洛斯特、波赫斯(Borges)等,都曾獻身於此,而貫穿其間的紅線,即是「知識」,是誕生於主體/客體的裂縫中而亟待填充的經驗、想像、慾望、權力。於是海成為此裂縫的化身,而馬戲團般的敘事技巧便成為各種知識生產與假說的替身,像書中撰寫百科全書「極限」條目學者的邏輯一致性(conformity)的科學腔調,像熱中於為人祈福為己指路的神父的神諭般啟示(revelation)的獨白與禱告文,像水手亞當的精神分裂般的囈語與魔幻寫實式的海上歷險,甚至是著迷於描繪海之本相的畫家的蒼白無文的畫布…。華麗富娛樂價值的演出背後,當然少不了那來自上帝的笑聲。

我總是認為,那個令人尷尬的上帝笑聲,除了嘲諷之外,更多是一種寬容與疼惜,寬容那些自詡為不世出英才的狂妄;疼惜那些不世出英才的狂妄背後的焦慮。這樣的心情讓人想起溫德斯為了電影百年而拍的《里斯本的故事》,主角soundman對那位既聰明又充滿理想卻被資本、流行文化肆虐而萌生退縮的導演說:keep the picture moving。電影不是捕捉,不是將流變固著或是穿透迷障然後自以為獲得真理,電影不過是生產想像力的會動的畫;或是在《海洋,海》的結尾中藉由神秘房客口中說出的失傳了的「魔法」(magic)與一群在海邊嬉戲的孩童。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pientia&aid=7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