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23 23:59:34瀏覽2579|回應0|推薦37 | |
今天四月廿三日本是「世界讀書日」,本想介紹自己去年一整年讀過的好書,但有些封面尚未拍照,大概得等有空再來分享。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歲歲年年過去,自己讀過的書怎麼算也沒能超過一萬本,頂多只能計算里程數破個數十萬,這方面一個人至少要有一種夢想、一些理由去堅持下去。 個人對旅遊的定義往往在於自助旅行,但有的時候卻無法遂意,不得不跟其他親友一起出遊,在住宿與交通方面都得彼此遷就雙方考量,好比價位和餐食、生活習慣、路費是否能花在刀口上等,考驗的是親友之間的情誼。 下圖是澳門新葡京酒店,一般而言個人不會挑選此類住宿點,除非有機加酒(機票+酒店)的優惠行程,否則一律找安全便宜的平價飯店,畢竟在澳門消費高,沒必要去住這種價昂的星級酒店,不過內部設施金碧輝煌,也算是相當知名的景點。 新葡京酒店官網:http://www.grandlisboa.com/tc/home/index.html
二OO九年的耶誕節裝飾十分喜氣,筆者不喜此類絢麗的擺設,但友人特別愛留影,我也就充當了臨時業餘攝影師。
澳門到處是仿造各類歐式風格的建築,許多酒店除了設置賭場,也有相關的專業表演,例如後方海報上的馬戲與舞蹈等。 我常覺得旅行是一種樂趣,本著尋找棲息的一種想法,自由自在去想要造訪的地方;心若沒有休憩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通常會產生此類感覺,就是在抵達氣氛跟造景都十足陌生的處所。
自信的人能更美麗,有備之人更顯從容,開拓者能創造更多機會,但只有奇跡屬於執著者;無論是執著於拍照必擺剪刀手的友人,或者以山寨吸引遊客的許多酒店,亦或是這般仿造歐洲風格的澳門,似乎也如此讓旁人更喜愛它們。
本人不喜歡賭博,「十賭九輸」這樣的悠久告誡警示我們:古人誠不欺我。 那年去澳門賭場只花了一百元美金,兩個女人都沒有從吃角子老虎贏得什麼,也或許是彼此堅持不夠,隨意拉把幾回,也就耗盡了荷包的兩張鈔票。
此類的賭場風格特異,說穿了就是用鈔票仿製歐陸風格,就連渾天儀也能走樣,在邊邊加上了奇特的成對裸女及天使群。
一個人的愛好導引未來的方向,自己的知識就是過去累積的資本,內在的性情更是創造現在的命運。 走過這樣的長廊,我已經記不得凡爾賽宮的模樣,偶有翻閱俄羅斯冬宮的時刻,觀察這樣的混搭風格,竟無法確定哪些設計是取材自何種體系的設計。
女人想要留下的容顏也表示了她對人生的一種態度,近年我不喜歡拍攝自己,更希望能保留一些有趣的東西,看來這些照片算是失敗品。 個人這位朋友喜歡金燦燦的室內設計,說是「很像歐洲的皇宮」,但我告訴她:澳門仿造的建築絕對比歐洲的實地正品還要眩目,歐洲的宮殿除了俄羅斯那些滿是珍寶的特殊建物之外,大概全都被仿製於澳門了。
例如「威尼斯人」的仿造水道,內有「貢多拉之旅」,比真正義大利威尼斯的水道還要整潔漂亮,現在的Venezia正在陸沉又頻頻鬧水災,但是澳門卻能完整仿造三條主要運河,河上貢多拉(Gondola)還有付費專人演唱。 說實在話,個人去過威尼斯好幾回,卻沒有一次能有到澳門這樣的震撼。 細節決定成敗,這樣的山寨版可以做得比原版還要精緻光鮮,好比下圖的里阿爾托橋(Ponte di Rialto)過去還有仿製的大運河水道,夜景中繁華喧鬧的模樣,簡直更勝義大利當地情景。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官網:http://cn.venetianmacao.com/
就算到了白天,威尼斯人酒店也讓人恍如回到義大利一般。 記得第一次跟威尼斯的義大利朋友談起歷史,那位名喚Cinzia的女士叼著根菸說:還有什麼呢?都是難民跑來威尼斯,本來也就一個漁港,難民多了,人口也就多了。 羅馬帝國的建立與崩解,促成了威尼斯的興起,羅馬崩潰前已有難民湧入,主要是為了躲避許多西哥德人(Visigoth)和各地日耳曼蠻族的攻擊,便從Padova、Altino及Concordia、Roma、Milano等許多地方聚集於這個海港。 到了西元後,東方的東漢打匈奴人,匈奴勢力從中國一路向西轉進,匈奴王(Attila)從中亞一路進入中歐,所向披靡,羅馬帝國的衰敗在五世紀開始分裂覆亡,日耳曼的分支倫巴底人(Longobardi)在西元六世紀入侵威尼斯,使威尼斯脫離了東羅馬帝國的統治,商人建立新的港口則要等到西元九世紀纔得以逐步完成。 但澳門的威尼斯人呢?義大利人花了三百年還沒蓋完,此處僅兩年三個月便竣工完成,還成為了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建築物。
出社會這麼多年,始終認為賺大錢困難、存小錢也艱難,但在某項事物上成功其實簡單得多,就是當自己覺得堅持不住的時候,再堅持一下。 或許好賭成性的人都會作如此想? 總之,錢財如流水,不像威尼斯人酒店外圍的水道可以周而復始,澳門想銷金也不僅僅這一窟而已。
家母嘗責難我,說個人所寫的內容太老套,還特別喜歡直陳過去的幾次旅行經驗,閱讀起來覺得失去時效性,好像還有一股特別悲哀的懷舊情緒,後來我告訴她,說我特別喜歡寫白字,在網路文章裡面留點錯誤讓人找找,這亦算是個人的一種找樂子的模式。 其實我只想回顧一下自己走過的地方,思考一下旅行能帶給自己的意義,不外藉著寫作反省一二罷了。 就好像翻開相簿的時候,能看見過去的家人、老友、戀人或同事,不外乎是一些值得念想與厭煩得想忘記的對象,也算一種生活中的樂趣。 最近兩年結婚的親友相當多,對於結了婚又有孩子的女性,她們的臉很可能是丈夫的門面,也是孩子的門面,說來在裝扮上更為仔細殷勤,因為外貌是自己交友的第一眼印象,或可視為無形的名片。 說來每個女人都愛面子,衣著光鮮年輕些,家中的老公孩子同行了纔有面子,沒有老公孩子的女人,絕對更有些值得探詢的裡子。
正如同一座城市的面貌,居住者如何妝點它的本質,是想營造紙醉金迷或奢華堂皇,都有各自的考量。
這位朋友與本人一樣保持單身,中年女士無論是卅多或四十好幾,甚至是五十多歲了,只要未婚,通常心態還會處於一種小姑娘的狀態。 對於沒結婚的女孩子來說,姑娘就應該有公主般的打扮,或許穿上公主的裙子和玻璃鞋纔得以吸引得了王子或國王或傻子,所以女孩子的外表就等同於生產力與魅力的結合。 目前個人的心境沒有絲毫變化,只是不免在旅途前開始做些抉擇,例如個人喜歡的高跟鞋啊,愛穿的漂亮衣服啊,過去常佩戴的首飾啊,常年喜歡的髮型和顏色啊,從此再見啦!從現在起,我與母親同時步入「簡單就是美」的行列,除非必要絕不打扮,不美也就算了,美在心靈更要緊(外表就湊合著)。 回想當年去澳門時,這位年齡比我大上十多歲的友人,一早天還沒亮便開始化妝,當我打完五千多字的小說準備出門前,她的眼妝仍未畫完……
最近和一位朋友M小姐談到幾個人生話題。 我說,一個人能夠在經歷欺騙和傷害之後,還能保持信任和愛的能力,那麼他就是很勇敢的,因為能珍惜人生路上的點點滴滴,可以學會理解別人的人,纔會被他人所理解。 個人不確定自己是否為他人所理解,常覺得就連家人都有所隔閡,所思考的事物也不盡相同,往往猜疑過甚,就逐漸失去了愛和信賴了。 每個人一生之中,心裡可能會藏著一個人或一分理想,也許這個人永遠不會知道,或者這樣的理想永遠無法實現,儘管如此,這樣的人和理想始終無法被任何人或物所替代。 縱然無法圓滿的人生總是使人惆悵,那個人或那分理想就像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疤橫在心頭,無論何時提起或回憶,就會隱隱作痛。但這又何嘗不是繼續往前行進的動力啊呢? 於是我選擇持續履行自己的願望,即便無法達成太多,自己的欲望也太多,總之,前方的萬里路,走下去就對了。
走在澳門街頭的錯置感,就在於混搭的建築物讓人一會兒抵達義大利威尼斯,下一秒卻像是到了法國巴黎,轉過頭又看見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各類風格,瞬間使人感到無比茫然。
許多人說美國是個大熔爐,可要講到建築界的大熔爐,澳門可說是山寨之冠。 議事亭前地(Senado Square)是大景點,下圖籠記酒家和仁慈堂對面的黃色建築,則是澳門商務旅遊中心。 說起美食,這附近有上百年歷史的粵式雙皮奶,口感一流,不可錯過。
觀察澳門的山寨建築或賭場,競爭向來只有第一,沒有最好。或許哪天又會有別的地點超越澳門的這項特質? 這幾年看過各地山寨,有山東的,有北京的,也有最近新聞播出的幾座城市,但總覺得澳門應該是大本營,這方面可說模仿得出類拔萃。
當然澳門也有正宗古蹟。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玫瑰聖母堂(Igreja de São Domingos)則是一大景點,最驚喜的在於此地附近的餐廳播放了葡萄牙歌后Dulce Pontes的歌聲。
上圖的葡國駐澳門總領事館,現在門可羅雀,建築本身規矩方正,顏色和設計都有葡萄牙風格。
從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閱書報室往後走,狹小的街道有老藥行與新銀行交錯而立,也有新餐廳和老飯店的對照,總感覺澳門的建築有股不一致的和諧感,建築群可以在不協調中進行極速新陳代謝,一同在的城市裡共生。 老街的磁磚拼貼有其美感,新的柏油路卻俗氣得多;或許建築物在澳門有對照之美,人生在世,誰能無過呢?人無完人,當然公共景觀也必有些設計上的不完美之處。
回歸前竹仔室總督官邸(Palacete de Santa Sancha,原稱聖珊澤宮),俗稱澳門的澳督官邸,位於澳門西望洋山邊,面對西灣,現為澳門政府禮賓府。 這棟建築是澳門文物建築之一,名氣頗為響亮,主要是那粉紅色的外牆搭配白色或淺灰色柱狀設計,用色新穎。 澳門回歸後,行政長官將這固有的官邸用作禮賓府,一般有國家或外國元首來澳門參觀訪問時,行政長官通常會在禮賓府進行公開會晤。 此棟建築樓高兩層,屬於典型廿世紀初期的葡式建築,使用傳統的蓬巴爾式粉紅磚砌成,而窗框、樑柱則以白色烘托,大門前設有寬敞的葡萄牙傳統門廊,屋頂山牆原飾的葡萄牙國徽,在澳門回歸後被行政區徽所取代,本有拍攝照片,可惜因天候昏暗而無法看得清楚。
這幢大宅的歷史雖然不久,但也算是一百六十餘年的老宅,最早為José Agostinho Tomás de Aquino這位建築師的住所,建立於一八四六年左右。 後來,此地輾轉被英籍商人Herbert Dent將物業於一九二三年轉賣給葡萄牙籍第一O九任澳門總督羅德禮(Rodrigo José Rodrigues),成為政府財政廳名下財產,先後用作兒童醫院及十六世紀的葡萄牙獨眼詩人賈梅士(Luís Vaz de Camões)的私人博物館。 賈梅士這個詩人則頗為有趣,除了有一位中國明朝時期的愛人之外,還有一名來自澳門的僕人,他所寫的詩句受到葡萄牙人廣泛尊崇,葡萄牙統治澳門期間曾以他的肖像為五十元紙幣設計。 賈梅士戴桂冠像,圖片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4/Luis_de_Camoes.jpg
一九三七年之後,澳門連三任總督巴波沙(Artur Tamagnini de Sousa Barbosa)遷入,成為首位以此作為官邸的澳門總督,以後歷任澳門總督均承襲官邸,直至最後一任澳督韋奇立(General Vasco Joaquim Rocha Vieira)於一九九九年將澳門回歸中國為止。 春秋時期澳門算是越國的海港,自秦朝起澳門成為中國領土,舊帝國主義時期則有葡萄牙人與荷蘭人爭奪遠東的霸權,葡萄牙遂跟明朝租借澳門一地,自嘉靖卅六年(一五五七年)開始,直至清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止;新帝國主義時期,衰弱的葡萄牙政府與清廷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約定四十年的合約,本應至西元一九二八年期滿失效,但後來中國抗戰與內戰持續發生,澳門成為葡萄牙「永居管理」之地,澳門也變成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地,葡萄牙並持續派駐總督入駐澳門。 百年後的一九八七年,中國與葡萄牙正式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表示葡萄牙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廿日結束對澳門的統治,澳門主權移交中國,澳門實行一國兩制。 在澳門回歸前,最後一任總督是韋奇立將軍,此人於一九九一年四月廿三日起就任第一二七任澳門總督,也就是廿二年前的今天,至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最後一天任期,這位最後一任總督因涉貪和個人道德問題頗受爭議,評價不一。 澳門的建設要直到千禧年後方有大變革,在回歸前去澳門,到處一片衰敗景象,澳門人回歸後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經濟發展蓬勃迅速,不得不說博弈事業振興了這個頗具歷史的重要海港。
造訪此處的當日是二OO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也算是對於十年後的一種紀念,可惜同行的夥伴對到處的紀念活動及意義毫無所悉。 老友對歷史沒興趣,當場解說也沒得著回應,個人只能閉嘴拍照;說來學會沉默並不容易,因為沉默是金。 她很喜歡粉紅色的建築,但個人更欣賞她腳下的磁磚拼貼,可惜當日天候不佳,室內又過於昏暗,沒法子將磁磚的設計入鏡。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建築特色,最常見的在於圓拱門和色澤鮮艷的嫩黃色,澳門有許多這樣的建築物,擁有強烈的異國風情。 崗頂前地(Largo de Santo Agostinho)是澳門崗頂的廣場,古稱為磨盤山,座落於澳門半島南部風順堂區,因為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於二OO五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內。 這個廣場面積不大,宗教景觀特別多,像是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等,崗頂前地的地磚如下方所示,波浪形圖案的葡萄牙風格碎石路,除了防滑還兼具地方特色,小食亭則更增添了廣場的人氣,到處都有粵式美食。
崗頂前地伸延道路可通向議事亭前地,那處東方斜巷走到底,有葡式蛋塔的專賣店,後面還有福隆新街、龍嵩街、紅窗門街與天通街,附近有一區警察局總部,還有匯業銀行和行政中心,同樣具有歷史意義。 一五八六年,葡萄牙人興建了聖奧斯定敎堂,後來幾經波折,當年用棕櫚樹和茅草搭建的天主教聚會所,如今重新建立起來,已經無法看見棕櫚成「龍鬚」或「嵩草」的模樣,也就無法領會這座教堂何以擁有「龍鬚廟」或「龍嵩廟」的緣由。
制式化的行道樹,也並非來自於過去,早在一八四九年,當時的澳門第七十九任總督亞馬留(Comandante 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強行遷徙民居,釀成澳門當地民怨,後來開闢此條道路。 亞馬留是葡萄牙的海軍將領,據說在面對巴西的殖民地戰爭非常英勇,被大砲擊中而逕自於戰場中截肢右臂,大喊「Viva Portugal!」(葡萄牙萬歲!)繼續作戰。 或許此人在葡萄牙歷史中愛國又豪勇,號稱「獨臂將軍」,但是對於澳門人民來說,他在清道光廿六年(一八四六年)四月到任後,除了苛徵人頭稅、土地稅等多種苛政之外,還為了開路而漠視澳門人民的居住權與私有土地權,廣挖墳地、派兵拆毀居民房舍至少百餘戶、焚毀廿艘中國民船、殘殺中國漁工等,並且毀去清朝官員的官署、驅趕中國海關人員,導致民憤,遂發生了沈志亮的暗殺事件。 道光廿九年(一八四九年)八月廿二日,因為累積的仇恨與祖墳被挖事件,憤怒的香山縣龍田村村民沈志亮、郭金堂等七人拿著鐮刀,埋伏在關閘處(今蓮峰廟西北角,當時廣東通往澳門的關閘)要刺殺亞馬留,沈志亮假裝告狀,遞狀時趁機以刈草刀劈中亞馬留的下頷,殺死澳門總督之後,沈志亮斬去其頭和獨臂,帶回祠堂祭祖。 左圖為亞馬留像,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d/Jo%C3%A3o_Maria_Ferreira_do_Amaral.jpg 澳門總督亞馬留被暗殺後,葡萄牙政府震怒,沈志亮為免村人受牽連,自己跑去向清廷自首,兩廣總督畏懼帝國主義勢力並「以防西洋為變」,立即處死沈志亮並發配郭金堂充軍,但仍無法平息葡萄牙帝國的報復。 當年八月廿五日上午,葡萄牙軍隊僅卅六人與兩廣總督徐廣縉派的香山縣防衛部隊四百人,在白沙嶺發生武力衝突,主動攻擊的美士基打少尉(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以不及十分之一的兵力,只攜一門迫擊炮打垮關閘廿門火砲的守軍,此役也被稱為拉塔石炮台之戰。 令人無法理解的是清兵有四百人,還有廿門火砲,當場卻陣亡一百多人,葡萄牙不及四十個士兵,也不過一人受傷,更迅速攻佔了拉塔石炮台。 左圖為美士基打,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6/Mesquita-portrait.jpg 這場衝突過後,美士基打被認為是葡萄牙的民族英雄,從一介小小少尉,迅速升任上校,現在澳門的許多路段都以他和亞馬留來命名,如澳門中部的美副將大馬路(Avenida do Coronel Mesquita)、氹仔的美副將馬路(Estrada Coronel Nicolau de Mesquita)、亞馬喇土腰(又稱關閘馬路,Istmo Ferreira do Amaral)、亞馬喇前地(Praça de Ferreira do Amaral,舊稱亞馬喇圓形地,也寫為Rotunda de Ferreira do Amaral)等。 另有他與亞馬留的雕像,後來被澳門人民在示威中推倒,民憤也逼得葡萄牙政府在一九九二年不得不將澳門的亞馬留銅像拆運回國。 左為沈志亮的紀念石碑,引用自搜搜百科:http://pic.baike.soso.com/p/20110920/20110920235508-1699527434.jpg 沈志亮死後,有香山與澳門民眾為他在北門(今珠海市前山街道)外安葬,紀念沈志亮犧牲就義的事件,立起「義士沈志亮之墓」的石碑。 後來北門的墓碑之外,重新建立上圖石像,也就是今日珠海市前山鎮西門大街山坡加立的「義勇沈公之墓」碑。
澳門是個有趣的地方,這裡敬拜媽祖,有知名的「媽閣廟」(媽祖閣,天后宮),同時也能發現不少和台灣及香港相關的歷史人物。 譬如清光緒廿年(一八九四年),香港人何東在澳門興建何東圖書館,現已成為澳門著名景點。 更有名的是清光緒廿六年(一九OO年),愛國詩人丘逢甲寓居崗頂,當時寫下《澳門雜詩》十五首,其中一首專門記錄沈志亮就義的事件。 丘逢甲在他的《哭沈烈士詩》悼念寫道: 「誰報凶酋發塚冤,寶刀飲血月黃昏。 刈草的鐮刀也能是「寶刀」,就看砍下了誰的腦袋;沈志亮死後,為了避免國際關係變化,清廷在兩廣只能按捺人民的怒火,不允許沈志亮下葬,等到人都化為白骨了纔得以入土為安。 人人都愛國,無論站在哪種角度,可能葡萄牙人看亞馬留和美士基打都是「英雄」,然而異國「英雄」卻是中國人民所憎惡的、魔鬼一般的「凶酋」;清朝末年的歷史血淚斑斑,丘逢甲這樣的愛國詩人會對沈志亮倍感哀悼與痛惜,就是為了一個「冤」字罷了。
此處個人沒有喝到葡萄酒十斛,也未能渴飲凶酋血,只記得竟然來此看見有販賣台灣的珍珠奶茶小店。 到了澳門,如果只知道要去找葡式蛋塔(也稱為蛋噠)?那可就落伍了。 要買紀念品,可以去老牌的「鉅記手信」,那裡大包小包買紀念品的人忒多,假日人潮更是洶湧,建議避開長假或各級紀念日;搭公車的起步價只要3.2葡幣,那時大約台幣十五元左右,在澳門公交車刷卡轉乘還有免費優惠,個人就記得這幾個好處。 老饕若到澳門,切莫錯過這裡獨有的豬扒包(豬排肉包),還有澳門咖哩、早午茶,外國或外地餐點同樣看得到,例如土耳其冰淇淋、小上海鍋貼等,小吃特別令人難忘。
大餐廳裡面的自助buffet還好,海鮮價高味美,來到澳門,一定要選用這裡許多好吃的海陸大餐。
幾年前的十二月廿日那天,相機出了點小問題,許多照片因此消失,害得我相當難受,所以痛定思痛之後,決定在下午茶時間去大快朵頤一番。 個人覺得來到餐廳的第一件事情,應該是拍攝食物,並且努力開吃。 然而,同行的女性友人選了入口處的耶誕樹,說是這樣取景更好;筆者不太明白這景美在何處,於是餓著肚子幫人拍照留念,室內光影朦朧加上攝影技術不佳,人也就朦朧了。
下午茶時間很快結束,為了同行夥伴的購物需求,個人不得不放棄飽餐一頓的好時光,來到了喧鬧又討厭的街頭。 可能每個人都得學會放棄,因為有的東西只能遠遠欣賞,例如美食,七分飽最健康,放棄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每個人都得學會適應,因為任何條件下都要生存,也得容忍環境與旁人的約束,適應他人的各種要求。 最後,每個人還得學會珍惜,因為當下擁有的纔是最美好的。我的海陸大餐啊……
一個人旅行,或許拍得最多的都是風景;一雙人旅行,可能彼此忙著雙雙對對攝影留念;兩個女人一同行走,走到最後我忘了她,對方也忘了我,於是迷路的姑娘忙著打手機來尋人。 筆者等在一尊蠟像前面,但不確定他是成龍,還是張學友? 無論是電影武學大師還是香港歌神,對於忙著讀書寫作與出門的我來說,看起來似乎都很像……
信念是走出困境的希望,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能走多遠,又能具備多少信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決不推卸責任,特別是在一同旅遊時,同伴就是沉重的責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榮譽,該為自己而奮鬥,可也應為別人而思考,採購不是壞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志,決不懼怕失敗,永不放棄自己的理念,但逛街能免就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熱忱,總是走在最前面,專注自己所愛所想,但也要顧及後面迷路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堅持一種信仰,實現目標雖晚而負荷雖重,總有實現的一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忠誠,忠誠勝於能力,遇事全力以赴,無論是成為角度各異的亞馬留、美士基打,或沈志亮、丘逢甲,還是張學友、成龍,成功的人還是必須擁有對於事物的熱情與信念、責任、榮譽、意志、熱忱,我想這是澳門之行帶給自己的短暫感想。 不過,下一回行百里路之前,筆者還是得慎選同伴,任何感情良好的親友,未必能陪自己慢慢地耐心走過許多重要的行程啊。 (代rosy貼)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