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04 18:27:10瀏覽2804|回應4|推薦78 | ||||
引用文章Master and Commander ----梟雄 第四種戰法稱之為「時間差戰術」,主要針對的是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合圍我軍的敵人,由於是撤退作戰,要對於對手的圍堵和四面包圍的軍隊進行突破,因此總共十個主要戰術,也就根據設定而展開沙盤推演。 當然,許多戰術必須要考量的戰略目標,參考的古代或上個世紀戰法並不少,不過個人所設定的戰術,依然是思考《孫子兵法》的重點來推估。 前文請參照: 一些猜想:如果我想當一個亂世中的梟雄?(第一個計策) 一些猜想:當我無法成為巴頓將軍(George Smith Patton Jr.)突破包圍且必須丟了坦克,第四種脫困策略 如果戰爭之後要以戰養戰,或者盡量讓己方撤退大軍能得著更多的時間,設計撤退的方略,個人覺得對照戰場中的許多不利與有利條件,後面未公開的五種戰術,仍屬於連環的設計。 根據sunism的文字敘述為主,大致上採取裝甲排的設計,考慮的是減少己方傷亡並阻礙敵軍為主。 請回顧以下的原文引述: 狀況一:「如果你是一位裝甲兵少尉排長,率領了四台戰車,奉命掩護大軍轉進(敗戰撤退)。兩方都沒有空中支援。」 狀況二:「敵方的指揮官非常優秀,繞過戰車的主力,派出特種兵迂迴佔領大軍撤退必經的橋樑、要塞、制高點。敵軍主力由四面漸次合圍。」 狀況三:「在極度的疲勞、飢餓、驚恐,與不確定中,少尉排長的四台坦克中,一台完全失去動力、一台機件故障,時速僅約十公里。」 狀況四:「上頭嚴命要少尉保全所有的戰力,並脫出包圍。眼見自己與全排弟兄即將被殲滅,如果你是這個少尉排長,你會怎麼做?」 選項四種:「一、投降;二、拚了;三、坦克丟了逃命去也;四、其他。」 這些戰術說來並不困難,第五種作戰,或者可以說從第四種開始,採取的都是二戰的敦克爾克(Dunkerque)的作戰程序來考量,如何能夠在大批人數撤退時能保持支援的基本手段,能夠引發許多有趣的思考。 第四種作戰利用的是時間差,利用敵軍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合圍,且我軍機動性強的少數有利因素,但也要顧及己方的大缺陷,所以思考的方向就是從這個概念出發,和二戰的戰術上有少許差異。 也就是說,二次大戰撤退一方的好運氣,在於德軍沒有派出坦克來追擊,使得配合撤退的英國海軍和歐陸部隊可以在首度合作上順暢溝通,而指揮撤退的小組軍階不高,指揮小組人數少,因此只要設計巧妙,或可避免遭到殲滅的命運。 這方面的設定可參考個人曾經留給網友的回覆。
第五種戰術,個人將之命名為「盜匪式攻擊」。 下圖是第四種戰術,請回憶圖片上面的C型包圍。 為何個人要採取這樣的手法,或者為什麼特別要採用C型包圍,而不完全對敵軍進行包圍作戰,必須考慮的是最大的我方問題:狀況三:「在極度的疲勞、飢餓、驚恐,與不確定中,少尉排長的四台坦克中,一台完全失去動力、一台機件故障,時速僅約十公里。」 所以縱然我軍可以運用機動性來對付距離最近的敵軍,但在人數上面很可能會面臨一種情況,也就是我方僅有三輛戰車,人數太少,可能無法對於敵軍數量善加運用火力和機動性來完全壓制。 我在前一篇文章〈一些猜想:當我無法成為巴頓將軍(George Smith Patton Jr.)突破包圍且必須丟了坦克,第四種脫困策略〉有一段文字,說明了第五種戰術的基本對策: 力爭主動是要點,關鍵在於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時間,不要在敵人選擇的地點,也不要讓敵人能夠完全包圍,掌握積極攻勢來化解,由上圖所示,可以採取A或B任一輛機動坦克來移動火線,並且對敵軍要塞進行側面攻擊的壓力。 也就是說,我還必須注意兩個關鍵: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術下反擊,也不要在敵人選擇的被動狀態下運動,這就是之後的根本要點。 敦克爾克(法文:Dunkerque)是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在地形上來說,一片平坦的海岸,雖有空中攻擊,卻最怕地面大型火力的夾攻。 而在想要進行完全合圍的時間差方面,機動性可以對賭人數,攻防上必須採取主動的攻擊策略,因此以小搏大的重點,除了機動性之外,還要保證三個重點:一是能夠使己方減少或無傷亡,再者還要給敵人相當的打擊,最後則是減輕我方的缺陷來進行補給。 如何減少傷亡? 其實可以參考的就是《孫子兵法》的名言:「圍城必闕」。 小時候不明白這樣的戰術,認為既然要消滅敵人,就應該展開完整的包圍,後來發覺包圍需要時間,也必須擁有絕對的人數優勢,因此在缺乏這兩個重要條件的情況下,就只能開個缺口,也就是第四種戰術「時間差攻擊」的陣勢來個C型包圍。 為什麼要開個缺口? 很簡單,在原文的設計中,我方有個很大的缺陷,也就是狀況三:「在極度的疲勞、飢餓、驚恐,與不確定中,少尉排長的四台坦克中,一台完全失去動力、一台機件故障,時速僅約十公里。」 既然我方有一台戰車缺乏有利的機動性,根據前面三種戰術又拋棄了第四輛失去動力的坦克,那麼想要掩護這個問題,乾脆就反其道而行,將機件故障的戰車放在C型包圍的缺口,以佯動來進行作戰配合。 此外,觀察能否在三輛坦克作戰中消滅敵人,並且利用背後偷襲來對付對手,最重要的設想就是能不能壓制對手的火力,因此如果沒有辦法完全打擊敵人,那麼上圖兩輛完全保持正常機動性的戰車A和B,就可以相互並交替支援己方人員,一來掩護繞到敵人背面的突擊士兵,二則可以吸引敵軍視線,從正面和側面的火力來製造假像,讓背後的我方人員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實施「盜匪式攻擊」。 也就是說,我方重點在於補充自己缺乏的彈藥、糧食、飲水以及醫藥之類的物資。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糧食,能不能從環境中取得補給是一回事,既然我軍可能已經用罄飲食,也需要彈藥,那麼這樣的作戰就必須考慮怎麼面對敵人。 換言之,能不能殲滅敵人來取得補給,也可以思考成就算沒辦法使敵軍滅亡,都要盡量取得補給,並且想辦法毀壞對手的通訊工具,那麼少數士兵(我方十名D坦克的士兵)的突擊,就絕對能在敵人後方造成最巨大的破壞、突襲、搶掠和至少能夠達到的速戰速決要求。
假如「盜匪式攻擊」沒有辦法殲滅難纏或人數、火力上明顯超過我軍的敵人呢? 「盜匪式攻擊」的優點就出來了,在利用機動性的條件下,看情況不對就來個打帶跑,尋找新的戰場,繼續製造有利於己方的小型戰爭規模,並且讓敵人無法猜測自己會往哪邊行進或會攻擊哪一邊的敵軍。 將A和B兩輛完整性能的坦克這樣設置,除了掩護攻擊與突襲之外,還能運用機動性來保護突擊的少數士兵來進行撤退,將我方傷亡控制在最少數。 少尉排長為何要參與偷襲作戰? 因為要判斷現場的攻擊態勢,主將繞到敵軍後面來突襲,最能夠看穿敵軍的反擊陣勢,並且在連動並配合人員撤退方面,還能領導最重要的A坦克來進行撤退作戰。 「盜匪式攻擊」思考的還有曼古歹戰法(mangudai)。 曼古歹戰法(mangudai)即被歐洲人稱為安息人(Parthians,蒙古其中一支部落)射箭法的戰法,古代遊牧民族擅長騎射,從匈奴到後來的突厥人都採用這樣的打帶跑戰略,騎射者一邊逃走或配合改變騎兵陣型,一面反手向後方的敵人射箭,戰術的精髓在於從遠距離攻擊敵人,還能持續從攻擊敵人來進行連動,就算是撤退也不會給敵人還手的機會。 換句話來看,古代遊牧民族的騎兵就算人數少,機動性也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在這種攻擊方式下,不論敵人的精神和配備多麼堅固,徹底崩潰只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我把這種想法放在坦克戰術上,讓三輛坦克和己方士兵如同搶掠的騎兵,將機動性發揮到最大,就可以沒有後顧之憂了。 在這樣的設計中,比較麻煩的在於原文沒有講述清楚地形條件與戰爭大致上的規模,更缺乏武器方面的描寫,後面五種戰術就只能由我自己來設想了。 上圖是最有利的情況,就可以包而圍之,完全殲滅對手。 然,面對較難對付的敵人,可思考兵家古訓「圍城必闕」,既然《孫子兵法》如此強調這樣的戰術,我軍得以從這闕處下手。 因此只要是「盜匪式攻擊」的設想,一定要考慮敵軍的強弱,遇強就搶,防守略弱且人數較少的部隊,那可先圍攻,佯裝留一缺口,先讓敵人逃往他處求援,我軍只要利用速度和機動性都遠高於敵軍的優勢,立即攔截剩餘逃亡者,這是此項戰術的最大效果和目標。 其實攻打孤軍,最好的辦法就是圍而困之,不可急躁,不可戀戰,就算打贏了,也要仿效古代遊牧民族來快速移動。 簡言之,盜匪式的攻擊法則,就是要移動迅速,以搶掠和劫殺為主要手段。 而據點不好打,最重要的簡單觀念,一定有守兵和預警、防禦雷達、方陣導彈等,所以要如何對付這樣的對手,那就是我日後會補充的第六種戰術了。 (待續,代ROSY貼,事忙故回覆稍慢)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