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見炎涼總不移。 在品花的記錄中,菊花是三品的「東籬醉酒高人臥,老圃吟秋晚節香」,歷史上許多詩人愛菊、賞菊、寫菊,就是因為菊花象徵了一種隱逸的品格,一種人文而淡泊的氣息。 此詩的作者,是清朝乾隆皇帝時期,被派來台灣淡水的知府余文儀;說起這位詩人,他所欽佩的是菊花一般的傲骨芬芳,所以即使不能「採菊東籬下」,也希望自己可以「炎涼總不移」,他欣賞隱士,卻更希望能入世,做一個有風骨的好官。 古人說「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朝」,余文儀在歷史上的記錄是「長於吏治,博學能詩」,以他所喜歡的菊花來寫詩,文中那自然顯露出的意味,就有那股對於「隱士」的嚮往。 古代有許多隱士,這些人或隱居於山野,或者隱身於鬧市,但是最了不起的人,是能夠做自己該做的,期許自己可以做到的;也不忘改變自己能改變的,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因此有些人入了朝堂當官,卻能秉持自己的心志,做出一番事業,這就是詩人對於自己的期盼。 「清節秋霜世久知,東籬五月獨標奇」,說的是秋天和夏天的不同時節,五月悶熱,秋季霜冷,象徵了不同的人生時段。 平常缺少壓力的人生活過的比較快樂,有壓力的人生活比較積極緊張,但是有隱士夢想的人,一定比沒有志氣的人堅強,實現理想的中間沒有任何人可以難為自己,就怕自己難為,意念不堅定。 有夢的人最美,勇敢做一個傲然如菊的人,雲淡風清而不留下絲毫的污穢,這是與人相處的修養。 對於隱士羨慕及尊敬的感覺,應當以此為榮,欣賞內在和外在的優點。 如果我們能有這種感覺,不論他是成功或失敗,都會使我們欣賞他的才華。 「非關傲骨因人熱,要見炎涼總不移」這樣的志氣,直得我們的讚許,這樣積極的人生觀,使得詩人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能夠保存本心,擁有菊花一般的清雅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