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0/27 15:12:24瀏覽1973|回應1|推薦13 | |
楊甦棣昨天語出驚人,形同對軍購下「最後通牒」,讓人相當錯愕。美國職業外交官竟其甘冒「干涉他國內政」之大不韙,公然對台灣國會下指導棋,固然與楊甦棣的鮮明立場有關,也反映了美中台三方互動架購中,軍購案錯綜複雜的連動性。 楊甦棣的政治傾向並非秘密,國慶日他毫不保留對在野黨的批評,「他們要更有禮貌」,甚至直接單挑宋楚瑜,讓人印象深刻。但外交官的發言,不能只是單純表現自我,楊甦棣在此時拋出軍購時間表,與布希政府在國內所承載的壓力也很有關。 美國十一月就要期中選舉,包括三分之一的參議院席次、全部的眾議院席次及部分州長,都要改選。目前布希所處的共和黨選情低迷,連布希都儘量減少出席造勢,媒體還虧布希「毒性太強」;民調顯示超過七成五選民支持民主黨,伊拉克問題嚴重威脅共和黨選情。 除了伊拉克問題之外,北韓核武問題、原油價格上漲等國際因素,共和黨政府繳出的成績單幾乎是滿江紅,連台灣的軍售都搞不定,與造艦製彈有關的數州選情,都得不到台灣訂單的正面挹注。在這種壓力下,美國希望在秋天前有個譜,避免期中選舉全面崩潰。 而台灣國內因素,正如楊甦棣所言,目前確是「通過軍購案的最好時機」。國民黨態度軟化,從「反對凱子軍購」到「贊成合理軍購」親民黨忙於選舉,明眼人都感覺得到政治風向轉變。若本會期仍無法通過,明年總統選戰起跑,藍綠撕扯會更加嚴重,美國不樂見不確定性提高,讓煮熟的鴨子飛了。 而互信逐漸降低的台美關係,也增加了美方焦慮感。陳總統多次出爾反爾,凱德磊案危及台美互信,都讓原本穩固的台美關係發生質變;再加上北韓核試危機,美國對中國穩定區域和平的需求日增,美中台三角關係逐漸朝中國傾斜,美國硬挺軍售台灣的籌碼正在流失。 經過多次的朝野協商,目前軍購案是折衷產物,切割「評估、規畫與設計」及「建造」兩大階段的預算設計,是各黨最大公約數;美方深切了解,如果連第一階段「重大國防投資暫行條例」六十三億的追加預算案都不能通過,第二階段的實質採購,更是看不到未來。 楊甦棣的發言雖然唐突,但背後有其脈絡可循,但在意識型態凌駕理性討論的台灣社會,卻未必能真正理解軍購對台灣的意義。然而,楊甦棣說法也可能適得其反,激怒反軍購民眾,宋楚瑜甚至連「民主黨執政後應該也會關心台灣民主」都說出口,足見楊語影響之多面性。 (本文登載聯合報2006/10/27的A3版,但文字刪減約30%。此為完整版。)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