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2/02 12:38:34瀏覽15192|回應1|推薦15 | |
選前最後兩天,國民黨把「主席牌」玩到淋漓盡致,由馬英九開記者會宣布若藍軍縣市長未過半,將辭去黨主席一職。馬英九為選情投下震撼彈,親上第一線抵擋敵軍火網,雖然爆發力十足,但後座力也不容小覷。 過去國民黨主席從未因縣市長選舉失利而下台,這點常被對手拿來調侃,黨內從未建立主席為選舉負責的慣例,高層的權威始終不容挑戰。例如馬英九就任黨主席當天,副主席關中就曾先行消毒,認為縣市長並非馬英九提名,這場選戰對馬英九「不公平」。 但馬英九打破慣例,在選前訂下明確負責標準,不僅在國民黨前所未聞,在民進黨也相當罕見。以往訕笑國民黨的人,近來有些笑不出來,競爭性的黨主席選舉把國民黨支持度推向新高,縣市長選舉又讓國民黨氣勢高颺。 選前十多天,馬英九逐漸把砲火轉向陳水扁,拉高對話層次,邀阿扁開闢「主帥對決」戰場。民進黨正因高捷弊案而焦頭爛額,馬英九接櫫高道德標準,一面以吳俊立事件藍軍建立道德正當性,一面也嚴辭批判民進黨執政後的表現,企圖將國民黨與民進黨形成強烈對比。 但選前為何下此猛藥?馬英九指出,國民黨支持者有時比較「懶散」,投票率不高,因此他提出未過半辭職,希望能夠凝聚國民黨的憂患意識。國民黨高層也分析,投票率高低,對國民黨選情有關鍵影響,因此藍軍最後階段策略,就是要把票全部催出來,「主席這是出絕招!」 另一方面,馬英九提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只准成功、不准失敗」,大喊「搶救馬英九」,將自己與縣市長候選人放在同一條船上。馬英九認為,這樣將可激起藍軍同仇敵愾,營造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勢與魄力。 「搶救馬英九」是高招,也是險棋,對於基本盤藍大於綠的地區如台北縣、桃竹苗地區等,應可催化藍營投票意向,達到催票入櫃的效果;對於泛藍分裂的縣市,如基隆市、屏東縣、台中市與花蓮縣,也可間接促成棄保效應,協助正藍候選人凝聚票源。 不過,對於基本盤綠大於藍的地區如宜蘭縣、嘉義市等地,升高藍綠對決氣氛,反而可能激起綠軍危機意識。目前國民黨的整體優勢,是來自於泛綠選民的失落感,面對馬英九的背水一戰,反而可能鞏固泛綠的基本盤。 馬英九私下坦承,這種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但就算他不說搶救馬英九,民進黨一樣會鞏固泛綠基本盤;國民黨內已思考過利弊得失,這樣打下去對藍軍的士氣應有幫助,「如果不動,我們死得更快!」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