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布魯克納:第三號交響曲的故事(1889年版)Bruckner Symphopny NO 3 1889
2015/10/14 12:10:48瀏覽7151|回應4|推薦89

布魯克納的「第三號交響曲」初稿,於一八七三年完成,但當時被拒絕演奏,只好在一八七七年進行大規模的「改裝」,終於獲得首演機會,結果卻是慘敗,觀眾最後只剩二十五人,讓布魯克納難過的流下眼淚,他當時被批評家們攻擊到體無完膚,幾乎成了笑柄,這是音樂史上有名的失敗。

在這二十五人之中,馬勒就是其中之一,他當時才十七歲,還在就讀維也納音樂院,他視布魯克納為藝術上的導師,這時也上前安慰。還好當時有一位出版商雷替希還滿喜歡這曲子,於是勇敢幫他出版總譜,而且還必須要改編成雙鋼琴曲,因為當時又沒有唱片技術,演出次數也不多,想聽音樂常常要靠自己彈的才行...

馬勒布魯克納:馬勒認為自己是布魯克納的仰慕者及學生

當時馬勒和音樂院同學克吉薩諾夫斯基合作,完成了困難的改編工作,布魯克納就把手稿送給他,馬勒一直視若珍寶。可是這個「改裝版」出版後,銷量並不太好,但在一八八四年第七號交響曲大獲成功後,第三號也獲得了當代許多指揮家的注意,甚至在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過,但都不是很理想。

到一八八七年他完成了「第八號交響曲」的初稿,結果惡夢重演,又是被拒絕演奏,還被最支持自己的大指揮家赫曼‧雷維批評,他因此陷入了焦慮及失去自信的漩渦之中,從而想要修改自己過去的作品,第三號交響曲就是他第一個「看不順眼」的~於是他把「改裝版」拿出來,變更了管弦樂法,也加以縮短,將曲子變得更凝練一些,到一八八九年三月四日完成「最終決定版」,同日,他才開始了「第八號交響曲」的修改工作。

可見這第三號交響曲的改訂工作,說不定也算是「第八號交響曲」修改工作的一個準備呢~這「最終決定版」於一八九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由維也納愛樂演奏,造成轟動,當時他被狂熱的聽眾叫出來謝幕達十二次之多,連布魯克納自己都感到驚訝,兩年後第八號交響曲也大獲成功,可謂雙喜臨門,布魯克納終於一雪當年初演失敗之恥辱,靠著不懈的努力,扭轉局勢,這是音樂史上最感人的故事之一。


如今第三號交響曲算是他最通俗好懂的作品,長度也相對較短,許多指揮常在第三和第四樂章開始「飆車」,暢快淋漓,許多人聽到謠傳,以為布魯克納是一位慢板作曲家,他的曲子都「又臭又長」,從而敬而遠之,這些人應該來聽聽第三和第四樂章,相信他們會改觀,甚至大吃一驚的~

第三號的管弦樂配器是他所有交響曲中最燦爛的,小號的角色尤其吃重,將全曲灑著金黃色的光輝,法國號、長號更把和聲空間構築的豐富厚實,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交響曲,非常適合長途開車時聽,連窗外的景物都因此曲而成了長滿金黃稻穗般的風和日麗,而由Sergiue Celibidache 指揮Muni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現場版本,算是這曲子我聽過最完美的演出, Celibidache視布魯克納為最偉大的交響曲作曲家,他仔細研讀樂譜,以其一貫要求完美的精神,樂團每個樂句都演奏的很用心,音響方面尤其乾淨漂亮,每個樂器都不會太突出,共組和諧的音響,以下就用這版本稍微談談此曲有趣的地方。

第一樂章從搖搖曳曳的小提琴顫音開始,小號以弱音奏出前奏主題(0:14),這是整首交響曲中最重要的主題,其四度五度的旋律就是我們很熟悉的那種號角聲響,三連音的節奏也很重要,但是由弱音演奏就很有趣了,這就是全曲的基調:一種微弱卻是篤信勝利的呼喊,終將在終樂章裡嘹亮清澈的奏響:

但這時還在風雨飄搖中掙扎向上,氣氛有些懸疑,直到如同滾落式的第一主題奏出(1:11),這是用樂團所有樂器齊奏,好像光明出現~但很快就被打散,滾落式的主題甚至遭到倒置,變成回升(1:45),又回復到混沌,後來又聚集起來,這次終於無堅不摧了~第一主題展現豐富而壯麗的音響(3:25)。

第二主題是個多聲部段落(4:03),旋律此起彼落,用了布魯克納最喜歡的二拍,再加一個三連音的節奏,聽起來像是五拍子,實際上因為三連音算兩拍,所以還是這個樂章基調的二二拍節奏,整個第二主題都有這個節奏,速度輕緩,各聲部的輪唱細膩綿長,像是滿懷憧憬:

第三主題銅管齊奏(7:00),像是葛利果聖歌,與前面的輪唱形成有趣的對比,但伴奏仍具有二拍+三連音的節奏要素~直到前奏主題反向出現(8:22),這節奏才消失,用肯定而燦爛的方式結束呈示部。

發展部開始是主調d小調的同系調F大調,還出現了這個調的大三和絃(F,A,C 10:00),然後A音突然降半音(10:16),弄得像是f小調一樣,氣氛也開始變的陰暗,搖搖曳曳的小提琴顫音又開始了(10:22),法國號以前奏主題反向,長笛卻又是正向(10:48),向下滾落的第一主題出現(11:34),並開始以各種調性進行造成高潮(12:19),這裡的配器比初稿要華麗多囉:

前奏主題堂皇的出現(13:07),然後又把第一主題的向下滾落,反向成凱旋般的上升(14:39),小號的聲部燦爛奪目,一片光明。在一陣定音鼓的鼓聲後,第二主題以反向方式出現(15:18),但仍然輕緩如昔,這是優美的弦樂合奏,還引用了他第二號交響曲的開頭旋律(15:45)。

再現部裡前奏主題(16:39),第一主題(17:34),第二主題(18:33)第三主題(21:13)等依序再現,最後前奏主題又用小號奏出象徵尾聲開始(22:19),開始了以前奏主題,以及其反向所構成的大規模多聲部段落(22:51),相當複雜,小號在裡面忙得很,一下正向一下反向,顯得舉棋不定,越進行越沉重,曲子最後也以此主題結束(24:23),仍以比較暗淡的方式,回到曲子開始的d小調上,聽起來是有點徒勞,但事實上不是,只是為了後面更大的光輝燦爛做準備啦。

第二樂章是個祈禱式的慢板,滿懷對美好境界的憧憬,我聽過許多版本,很多都演的有些呆版,但Celibidache的絕無這些問題~每個旋律都像是真摯的感情在歌唱,不是按照樂譜盡到責任般演奏過去。第一主題用的是降E大調(0:01),與第一樂章結束的d小調差異很大,這主題是平靜而且祈禱性的,節奏與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後半很相似,這兩個第一主題是有關連的,而且同樣都有召喚後,漸漸消失的回聲,然後是第一主題的變奏樂段(0:44),非常熱情,也是這版本的亮點,再來就出現布魯克納偶像華格納的崔斯坦和絃(3:12)。

第二主題是以中提琴為主旋律的冥想般,如同從地底起來的聲音(3:38),小提琴反而以很弱的音量為其伴奏,節奏也轉為近似快板的行板,很有歌唱的感覺,而且還越唱越高,後來小提琴的伴奏採用這種「頭尾短中間長」的節奏(4:28),很有意思,這也是布魯克納喜歡的節奏,大提琴與豎笛接力奏出第二主題(4:34):

最後是小結尾的主題(5:22),出現了標示為「神秘,較慢」的旋律,有人說這是從某首聖誕歌曲而來,聽來有祝福與宗教的意義存在,這裡也不斷出現祈禱般的段落。然後第二主題又響起了(8:07)~這在布魯克納的交響曲慢板中算很少見的,因為通常都是第一主題要先再現,才輪到第二主題,這裡卻是第二主題先出現,流暢輕快的音階如同飄飄欲仙,但突然靜止,第二主題開始逆行(9:38),造成和聲上的衝突。

第一主題再現(10:15),布魯克納通常在這都會使盡全力,製造盛大而悲壯的高潮,但在這裡只有燦爛與勝利(11:46),將初稿的悲壯刪除了,也使祈禱的平靜能持續著,直到像日出降臨的感動(14:43)~最後引用自華格納「女武神」的睡眠動機相當合適(15:11),樂章就在第一主題的安詳祈禱中結束。

在兩個速度比較莊重的樂章後,第三樂章標明「相當快」,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發洩蓄積已久的能量,這是和初稿變動最少的樂章,與他其他的交響曲中的詼諧曲相同,曲式都是A(主要段落)-B(三聲中段)-A(主要段落重複一次),其中的A段又分成A1、A2、A1三個部分,幾乎都是由開頭這個八分音符的快速動機組成的(0:01):

這動機展開活潑的節奏,氣氛歡樂純真,有如農村舞蹈,A1結束後A2開始(0:57),八分音符的快速動機仍在持續,後來A1再現(1:35),直到結束A段。

三聲中段(B段)完全是一派田野風光(2:40),有鄉村舞曲的節奏,長笛部分尤其精彩(3:33),好像燦爛的陽光,純樸景致讓人心嚮往之,最後A段再現(5:03)結束整個樂章,其暢快、生動、鮮明,在所有布魯克納的樂章中是數一數二的。

第四樂章比起初稿刪減的地方很多,但這些刪減並未造成本質的改變,反而讓布魯克納有了一個簡短,聽起來較輕鬆的終樂章。開頭小提琴的上升音階持續達六十二小節(0:01),速度快如飆車,銅管則在其上吹出第一主題(0:09),這與第一樂章的前奏主題相當接近,也回到了d小調,好像第一樂章回家一樣~那些快速的小提琴上升音階是不是在為它歡呼呢?那種堅持的高速度令人喘不過氣,這種寫法其實是非常管風琴式的,若有聽過巴哈管風琴曲的人一定會心有戚戚焉:

 

第二主題速度較慢,這是由小提琴演奏的舞曲旋律(1:13),讓人好像又回到了詼諧曲的世界,像是第三樂章也回家來了~但為其伴奏的,竟然是由法國號演奏的莊嚴聖詠,神聖與世俗彷彿同時存在,這是不是後來馬勒的先聲呢?布魯克納曾說,他聽過有一戶人家裡在演奏波爾卡舞曲,他又同時看到了附近教堂的聖像,而寫出了這段音樂,這確實是結合兩個元素的完美形式,以至於他可以一下用舞曲元素(小提琴2:11),一下用聖詠元素(法國號2:24),把這段第二主題拉長...然後又出現第二交響曲第一主題旋律(4:12)。

第三主題在第二主題發展到無力時突然出現(4:35),再次是一個快速度的簡單主題,但卻是個顛顛倒倒,毫不流暢的交叉節奏主題,兩個相同的旋律一個緊跟一個,好像一隻腳拖著另一隻腳快跑步,聽來有我們說的KUSO或惡搞的用意,不過我想當時人應該都嚇了一跳吧:


其實這三個主題都有聖詠的元素,因為第一和第三主題都是很簡單的,還常用齊奏形式展示,第二主題的法國號部分當然也是聖詠~這些使得這個樂章充滿著中世紀的感覺。

發展部開始又是忙碌的小提琴上升音階(7:32)和第一主題(7:47),盛大迎接第一樂章的前奏主題出現(9:07),看來這主題真的是這交響曲中沒有爭議的統治者,這時第一樂章剛開始那風雨飄搖的掙扎已經快獲得勝利。然後是第二主題的聖詠部分平靜的開始(9:29),再現部也就此開始~也就是說發展部只有第一主題的發展而已。後來小提琴的舞曲旋律才加進來(10:48),但很快就如同醒來一樣,直接陡升進入第三主題(12:02),還與第一樂章的前奏主題組合(銅管)。這段本來是被幫忙布魯克納修改作品的學生Franz Schalk給刪除,但布魯克納不同意,而自己新寫的段落,不愧是晚年手筆,精彩萬分:

最後是大合奏的尾聲,第一樂章的前奏主題盛大演出(13:50),並配合第四樂章開頭的快速小提琴上升音階,布魯克納大幅修改了初稿,只是這次不是刪減,而是大大的加長,充滿著陽光燦爛般的凱旋之聲,使這尾聲與第四號、第五號,第八號交響曲比肩,同屬於布魯克納最壯觀的樂段,上升音階引導著曲子直上天御之境,如果曲子前面是懷抱著種種夢想,那這裡就是夢想成真的頃刻...第三號交響曲就此圓滿結束。

文/總譜註解:夏爾克

延伸閱讀:布魯克納:第三號交響曲1873年初稿版&《第零號交響曲》

延伸閱讀: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31765480

 回應文章

Bianc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0/15 22:45

誠如夏爾克所說,古典音樂聽著聽就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我覺得它的形而上具有幫助我們暫時脫離現實生活的力道。

第二遍聽布魯克納第三號,又是經過大修特修的版本,更"順耳"了!我喜歡第二樂章的祥和祈禱,更喜歡第三樂章令人愉悅的田園風光,"...連窗外的景物都因此曲而成了長滿金黃稻穗般的風和日麗...",你描繪得既傳神且深得我心!

謝謝夏爾克!我要收藏這張CD!得意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10-17 07:53 回覆:

Bianca早安~對啊每次聽古典都繪好像進入另一個世界一樣,尤其是大規模的作品,本身就好像構築出一個世界一樣,若這是一個積極奮發或優美飄逸的世界,那我們是可以由此忘掉很多煩惱,因為美麗的事物還是很多很多的,只要別停留在自己的世界出不來。

這版本實在太順耳了,與初版的粗曠新奇作風差異很大,幾乎人見人愛,沒辦法者版本當初就是為了要讓這首交響曲能演出成功而寫的,所以有學者認為這只是個屈意奉承的版本,布魯克納的原創精神較少,但我不這樣認為~曲子寫了本來就是要演出成功,為了大眾去修改作品有何不好呢?有時覺得學者的頭腦太過嚴謹,以至於忘了藝術本來的目的,完全是和人相關的,因為藝術就是給人欣賞的。第二樂章這個Celibidache得版本絕對是最精采的,也是極少數從頭到尾都沒有冷場的,第三樂章的田園風格也很濃厚,第四樂章的中世紀精神與現代浪漫主義的結合其實也很值得一聽,Celibidache與慕尼黑愛樂演奏的也未免太完美了...


詹于萱(瑀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0/15 21:48

雖然第七號是高難度的作品

但第八號交響曲對他應該是特別的

第三樂章有宗教的氣息

或許對生命及宗教的實踐感到疑惑?

夏爾克選的音樂都有聖詠的意識形態

謝謝分享~瑀璇需要多看~祝福秋日愉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10-17 07:38 回覆:
瑀璇早安~第八的第三樂章是很有宗教的氣息啦,其實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幾乎都有用到聖詠,只是第三交響曲的終樂章最顯目,也成為他作品中最中世紀風格的一首,當然有也可能是最精采的~當浪漫主義碰上中世紀風格時,萬古常新的感覺就顯露無遺了。

‧新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0/15 16:05

說您不是音樂教師,實在不信!

這樂譜對我而言,真的很困難懂。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10-17 07:33 回覆:
新月姐早安~我真的不是音樂老師,只是以看譜和聽音樂,翻譯劇本為興趣的業餘愛樂者而已,我現在又是標準的園區人了,樂譜我是把它當藝術品來看,如果沒特殊興趣不用去懂啦,其實還滿傷眼睛和心力的~我是沒辦法啦,就是愛啊。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是伯樂!
2015/10/15 15:25

嗨,夏爾克您好,,來和老朋友打招呼了:))

在音樂的領域里,您真的是佼佼者,如此詳盡這一段感人的

故事。無論如何,好得藝術品(任何的創作)總還是千里馬

需要有伯樂。某種程度您將這些感人的故事寫出來,應該也

算他們的伯樂!!!:)))

問候您!!!!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10-17 07:29 回覆:
異色小姐早安~好久不見,說伯樂不敢當,只是把自己一些聆聽和看譜的心得分享而已,當然也有想將一些冷門卻是經典的作品介紹到國內來的想法,讓未來有心接觸的人有一扇門或只是一個窗。也問候您了~去您那看看囉。